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篇 |
免费 | 54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篇 |
大气科学 | 50篇 |
地球物理 | 53篇 |
地质学 | 91篇 |
海洋学 | 44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20篇 |
自然地理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对华南地区有代表性的几条宽角地震剖面进行了研究,利用初动到时资料拟合剖面地带地壳上部详细的速度分布,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与地质资料对地壳基底和沉积盖层的构造进行了综合解释. 结果表明,浙-闽-粤东部地区在地壳基底上分布一系列中生代火山岩断陷盆地,火山岩盖层厚度变化为1000-4000m. 浙西-皖南以及湘-赣地区地壳基底起伏较大,盖层主要为古生界,并发育许多受基底形态与边界断裂控制的小型中生代白垩纪盆地. 华南西部的楚雄盆地为一构造复杂的深坳陷,其中侏罗-白垩系的厚度超过10km,并被分割为东部斜坡和西部坳陷两个单元,而西部坳陷又被一中央隆起分割为东、西两个更次级的凹陷. 区内一些主要的断裂构造在速度等值线图上均有明显的反映,如东部的江绍断裂、莲花山断裂和吴川-四会断裂以及西部的程海断裂和绿汁江断裂都是重要的构造分界,此外众多的基底断裂多是盆地与隆起的边界. 相似文献
302.
滇西地区地壳浅部基底速度细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论述滇西地区思茅-中甸剖面基底导速度细结构的研究结果。基底层项部Pg界面深度为0-3.5km,而底部P1^0界面深度为11.0-17.0km。基底层速度在金河-洱海断裂以南为5.70-6.30km/s,断裂以北增至6.30-6.50km/s,其过渡带位于剑川附近,剖面上断裂附近,除界面深度变化外,Pg面速度横向变化也较明显。速度等值线较为稀疏的景云桥炮南侧、大仓炮附近与支梯炮南侧地区,估计发生 相似文献
303.
304.
三峡水库是控制和开发长江的重要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水库排沙比是反映水库拦截泥沙程度的重要指标.针对目前三峡水库排沙比计算没有考虑三峡水库区间来沙,结果偏大的问题,依据三峡水库区间水文站2003-2016年实测水文资料,采用水文学法估算了三峡水库区间月、年入库输沙量,分析了三峡水库排沙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区间年均来沙量约1775×104 t,占总入库沙量的10.3%,近年来沙占比有所增大,其中2013-2016年来沙量占总入库沙量的26.9%;2)三峡水库年均排沙比为21.6%,其中围堰蓄水期为34.1%,初期蓄水期为17.0%,试验性蓄水期为15.4%;3)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方式运行,主汛期7-9月的排沙比一般大于枯季,但2013年以后,出现了主汛期排沙比小于枯季的现象;4)入库细颗粒泥沙的排沙比大于粗颗粒泥沙,其中粒径d ≤ 0.062 mm的细颗粒泥沙排沙比为23.4%,0.062 mm0.125 mm的中粗沙排沙比分别为5.5%和11.1%;5)三峡水库排沙比汛期主要受V/Q影响,枯季主要受入库含沙量的影响;当V/Q约为170×104 s时,水库排沙效果最差;分别建立了汛期和枯季排沙比经验计算式.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三峡水库水沙优化调度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5.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供水保障能力、解决城市应急供水危机、应急地下水源地建设等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针对株洲市河西应急地下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采用大气降水入渗法计算出补给量为7.09×10~4m~3/d;采用容积法计算出储存量为3 478×10~4m~3;采用井群干扰法计算出可采资源量为3.22×10~4m~3/d。同时根据水量、水质、地下水开采潜力及城市发展规划进行了地下水源地应急可行性分析;应急状态下按每人需水量20 L/d计算,可解决161.0万人的饮用水问题,能够满足株洲市主城区的应急供水需求。 相似文献
306.
307.
近几年在冶金矿山,KD-100型钻机用于坑内金刚石钻进已越来越多,交流这方面的操作技术和孔内故障处理经验很有必要. 安装技术1.硐室规格:长5.5米,高2.2米,宽2.2米. 2.安装钻机前要处理顶板松石,清理底板废碴,钻机各部件加油,检查辅助设备是否完好,确保安全、文明生产. 3.为了方便操作,风压开关安装高度1.5米,操作盘(手轮)安装高度0.95米,钻机与掘进方向的岩壁间距为0.8~1米. 相似文献
308.
流域系统的泥沙灾害类型及其划分原则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泥沙灾害按驱动力、灾害发生的地貌学系统、灾害的表现形式及具体灾害系统,分层次逐级划分成自然动力与人为动力泥沙灾害2个灾列;流域水质,沟道坡面、河道及平原河口海岸4个泥沙灾害类:侵蚀型、输移(搬运)型、堆积型、复杂型及关联型5种泥沙灾害型;最后分别列出2系列的49个及54个灾种。这是一种比较综合、系统的分类原则和类型划分。从流水地貌、泥沙运动及灾害学相结合来看,泥沙灾害具有自然地理地带性、垂直分带性、群发性、继发性和周期性、渐发性和突发性,以及复杂性和非线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09.
310.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的自然固结压实过程及其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黄河三角洲及下伏沉积物的压实量和压实过程及其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认为,在厚度为15 m的新淤积的黄河三角洲沉积重压下,前三角洲粘土和下伏海相粘土总固结量可达约1.35 m,海湾或烂泥湾及前三角洲和海相粘土总压缩量为1.48 m。这些粘土层在亚三角洲建设时期就开始受压固结,但是在亚三角洲废弃后,仍要经过几十年自然固结才会基本完成。除去前10年的固结量,前三角洲粘土与下伏海相粘土叠加形成的14 m厚粘土在随后的27年内可能会压缩50 cm;而海湾或烂泥湾及前三角洲和海相粘土叠加成的20 m厚粘土在50年内可能会压缩86 cm,两者的年平均压缩速率都超过17 mm/a。固结量和速率与上负沉积物重量成正比,而亚三角洲沉积厚度从沉积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少,所以下伏粘土固结量和速率也向周围逐渐降低。但从亚三角洲沉积厚度分布情况看,在大范围内,下伏粘土固结引起的地面沉降在几十年内都将比较明显,从而可能加重三角洲地区风暴潮和海岸侵蚀灾害,降低已有灾害防治工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