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山东黄土堆积过程记录了中国东部季风区大气环流的变化信息,对揭示东亚季风变化规律与古气候环境演变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采用参数化粒度端元分析方法探讨山东章丘剖面沉积物的沉积特征、沉积动力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① 章丘剖面光释光年代(OSL)介于42.24—0.26 ka之间,为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② 章丘剖面沉积物粒度组分分为5个端元,EM1代表成壤作用产生和携带搬运的粘土组分;EM2代表高空西风远距离搬运的细粉砂组分;EM3代表以浮尘形式存在的沉降组分;EM4是该剖面的主要粉尘来源,代表地方风系作用下低空悬浮搬运的粉砂组分;EM5代表以尘暴形式近地悬移搬运的砂粒组分。EM5组分含量变化对冬季风强度变化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并记录了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波动事件。③ 根据各端元组分含量、低频磁化率(χlf)、土壤颜色(a*)等指标,结合OSL结果,有效指示了晚更新世以来章丘剖面沉积环境的阶段性变化,体现了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区域响应,但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72.
济阳坳陷古近系一新近系泥岩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古近系一新近系泥岩的岩心样品,进行了X衍射全岩物相测试,有机碳测定,孔隙度、渗透率测定及扫描电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泥岩中普遍含碎屑矿物,其中长石含量较高,粘土矿物以碎屑粘土为主,泥岩中碳酸盐矿物含量较高。泥岩中各种面状孔隙是主体孔隙,由微孔隙构成,孔隙含量较高,分布较均匀。泥岩孔隙结构基本可归纳为细孔喉型、粗孔喉型及混合过渡型等三种类型。最后分析探讨了影响泥岩孔隙结构主要因素为:①碳酸盐含量使孔隙基本面貌产生差异;②压实作用使孔隙度减小,欠压实对孔隙结构有保护作用;②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及赋存状态与溶蚀孔隙发育关系密切相关;④有机质富集有利于异常压力发育,对孔隙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73.
最近14 Ma青藏高原东北缘阶段性隆升的地貌证据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代表性的河流阶地-风成堆积序列进行了沉积学、地貌学和年代学的综合调查研究, 获得了最近14 Ma以来高原东北缘阶段性隆升的新证据和新认识. 湟水流域西宁-互助地区至少发育了11级典型的河流阶地(除第1级阶地T1外, 全部为基座阶地). 测试了阶地上覆风成黄土-红粘土序列的1030块古地磁样品、16块释光样品和4000多个粉末样品, 结合地貌发育和地层结构分析表明, T11, T10, T8, T7, T3, T2和T1分别形成于距今约14, 11.3, 1.55, 1.2, 0.15, 0.07和0.01 Ma. 基于沉积物分析和地貌发育过程的研究证实, 这里的河流阶地以构造抬升驱动为主, 以气候变化对河流阶地发育的影响为辅. 因此, 西宁盆地的阶地序列指示了14 Ma以来高原东北缘的多次阶段性抬升, 其中, 在距今14, 11.3, 1.2和0.15 Ma的构造抬升是明显的. 青藏高原东北缘西宁-互助地区的河流在中新世数百万年时间内(T11到T9)下切不到100 m, 而在更新世1.2 Ma以来(T7以来)下切了432 m, 指示了该地区在晚新生代后期加速隆升的事实. 湟水流域在1.55~1.2 Ma之间有一次大的水系格局调整. 在此之前, 古河流流向是西偏南, 之后流向为东偏南, 这次水系调整与构造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74.
二叠系烃源岩是中国西部吐鲁番坳陷重要的潜在生烃层系。以地表剖面暗色泥岩的分析资料为主,结合部分井下烃源岩样品分析数据,详细探讨了泥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利用不同岩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及饱和烃气相色谱等特征对烃源岩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吐鲁番坳陷二叠系烃源岩层系沉积时水体的环境为弱还原相—还原相沉积环境。烃源岩有机质中陆源生物占优势,低等水生生物也有大量的分布。油气为还原环境沉积有机质的转化产物,坳陷具有良好的成烃潜力。还原程度强、具一定深度水体的的沉积相带是原始有机质沉积的良好场所,沉积有机质能及时沉积、保存下来,因此,烃源岩大多有机质丰度高;反之,则明显变差。  相似文献   
275.
本研究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外源睾酮(T)和甲基睾酮(MT)(10μg/g)腹腔注射给入真鲷(Pagrosomusmajor)鱼体后,在血液中的代谢状况.证明,T和MT的吸收和清除很快。MT在注射1h达最大吸收峰(283ng/ml),24h内很快降低。T的吸收和清除状况与MT相似,不同的是其吸收值(最大值为64ng/ml)比MT低许多。随着鱼类养殖至商品规格,类固醇激素的含量将降至很低,因此,MT可做为一种生长促进因子用于水产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276.
文章着重研究一种海洋信息的多用户自动分发手段,通过电话线路自动拨号直接将预报产品及实况信息自动传输到各个用户的远程微机并显示。在信息发布端,操作人员要把需要发布的信息施入代表远程终端的文件夹,在无人值守的远程终端将自动存贮和显示图文并茂的最新信息,为政府、指挥、防汛等决策部门,提供最快、最便利的海洋信息。  相似文献   
277.
论述了舰船灭火系统的现状与发展,重点进行了卤代烷灭火系统的替代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278.
陈燕  张宁  许遐祯  陈兵  买苗  孙佳丽 《高原气象》2019,38(5):1069-1081
利用江苏沿海5座测风塔长序列(连续42个月)、高时间分辨率(10 min一次)的梯度风、气温、气压等观测资料,分析不同地区、不同高度层的风切变指数变化规律,并筛选出对江苏产生较大影响的7次台风和17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强风条件下的风切变指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风切变指数随环境在0. 15~0. 26之间变化,风机有效风速段和15 m·s-1特征风速段的风切变指数分别平均为0. 20和0. 19,不同高度层之间风切变指数随高度增加而减少,随风速增大呈对数关系减少。(2)台风影响时垂直混合运动强烈,风切变指数变小,平均为0. 19。台风中心经过时的风切变指数和风速具有M型变化形态,最低为0. 05,加上风向剧变,易对风机叶片产生破坏。(3)寒潮影响时的风切变指数平均为0. 22,小于同期平均。风速倒置现象明显,在50~100 m之间风切变指数为负值的出现概率超过8%,50 m高度处容易出现近地层的最大风速层。  相似文献   
279.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经历了克拉通内裂陷作用以及基底断裂活动,在区域大缓坡背景下,形成"三隆三凹"的古地理格局,发育鄂西—城口海槽、开江—梁平海槽以及盐亭—潼南海槽。在区域背景及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钻井、露头、地震资料等论证了盐亭—潼南海槽的几何形态,盐亭—潼南海槽发育在川中地区,整体呈北西-南东向近平行于开江—梁平海槽展布,向西北部广海开口,向东南台地区逐渐变浅并与鄂西—城口海槽连通。利用地震、地质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盐亭—潼南海槽的沉积格局,其以细粒沉积为主,地层厚度薄,其西侧磨溪—中江台缘带以发育生屑滩为主,东侧广安—公山庙台缘带以发育生物礁为主;生物礁滩的分布随着海平面变化具有明显的迁移特征,整体上可以分为两期,并逐渐由两侧台缘带向海槽内迁移。盐亭—潼南海槽的形成、发展及消亡主要受勉略洋扩张-收缩的影响;晚二叠世勉略洋扩张期,四川盆地NW向基底断裂活动,导致川中地区正断活动,形成断陷海槽,即盐亭—潼南海槽。  相似文献   
280.
针对传统遥感图像融合方法不能充分利用遥感系统的物理特征信息,使融合结果产生光谱扭曲的问题,该文结合小波变换与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的优点,提出了一种面向光谱特征优化的图像融合方法。通过对变换所得的高频分量依据决策因子阈值抽取全色图像细节信息,将经反方向滤波得到的有效高频细节面附加给多光谱图像分量,实现融合结果影像的光谱特征优化。结合小波变换、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的融合方法,实现Aster多光谱与资源二号全色影像的融合。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增强空间信息的同时,高效地实现了融合图像光谱特征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