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17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167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557篇
海洋学   112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季节冻土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对区域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表征作用。本文利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20个位于季节冻土区的气象观测站点数据,通过计算最大冻结深度、冻结开始日期、完全融化日期和冻融期4个指标,分析了1961—2019年期间三江源地区季节冻土冻融状态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计算空气冻结、融化指数及其变化趋势,结合地理因子(海拔、经度和纬度)和气候因子(气温、降水和雪深)评估了三江源地区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与冻融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为64.7~214.1 cm,冻结开始日期为9月初—10月底,完全融化日期为3月下旬—6月底,冻融期为144.7~288.4 d;1961—2019年期间三江源地区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呈显著减小趋势[2.5 cm·(10a)-1],冻结开始日期显著推迟[2.9 d·(10a)-1],完全融化日期显著提前[2.6 d·(10a)-1],冻融期显著缩短[5.5 d·(10a)-1];三江源地区季节冻土冻融状态变化主要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表现为冷季...  相似文献   
992.
梁成 《地质与勘探》2023,59(3):608-616
山东省蒙阴县蒙山北部地区麦饭石矿产资源品质好,且矿石开发利用已具有较大规模。为查明该区麦饭石全岩地球化学及麦饭石溶出和吸附特征,本文对研究区麦饭石岩相学和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蒙阴县蒙山北部地区麦饭石属钙碱性岩浆岩,其对人体的有益和有害元素的含量与地壳元素丰度值相当或略低。麦饭石的溶出和吸附特征表明,麦饭石能溶出有用组分偏硅酸(H2SiO3),并且含量均达到了天然饮用矿泉水的标准要求(≥25.00 mg/L),有益有害元素也均满足限量指标要求,溶出效果较好。麦饭石对有害元素Pb、Cd、Hg、As、Cr均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其中对Cd、Hg、Pb等元素吸附效果最好。本次研究为制定山东省麦饭石矿产地质勘查地方标准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贵州织金县城关镇荷花村的地表土(拌煤粘土)曾被证实普遍高氟且被认为与地氟病长期严重流行密切相关。本文新的研究证实:该村拌煤粘土的氟含量均值为1284μg/g(620.8~2816μg/g,n=45);表观酸度均值为p Ha=4.92(4.03~6.35,n=45),而实际酸度均值达到3.67(2.09~5.03,n=45);实测硫酸根总量均值为4465μg/g(1165~7003μg/g,n=45),且酸度与硫酸根总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7920),表明该村拌煤粘土含氟量较高且已酸化,酸的存在形式可能是酸性硫酸盐如Na HSO4。据此推论,这里的拌煤粘土在与煤共燃烧或被加热条件下,酸性硫酸盐可能分解煤和粘土中氟化物而释放出氟化氢,且根据酸碱平衡估算出了氟化氢释放量均值为455μg/g(9.1~1643μg/g,n=45)。类似现象在其他地氟病流行区是否具有普遍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4.
胶东蚀变岩型金矿金矿物微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亚运  刘学飞  刘龙龙  周勉  李  何碧 《岩石学报》2015,31(11):3441-3454
胶东半岛金矿集区是我国主要的产金地之一,其中"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为该区两个典型的矿床类型。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的三山岛-仓上断裂带发育两个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三山岛金矿和新立金矿。这两个金矿区金矿物赋存状态以晶隙金、裂隙金和包裹金为主,呈片状、椭圆状、短柱状和板状形态赋存于载金矿物之中,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少量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物。扫描电镜背散射(BSE)电子图像和二次电子图像发现,单个金颗粒表面具有明显的凹坑或凹槽,因内部填充杂质或反光而呈暗黑色区域。电子探针(EMPA)分析可得金矿物中Au含量为63.34%~72.54%,含有较高的Ag含量(27.39%~36.34%),属于银金矿系列。银金矿单个颗粒微区能谱分析(SEM-EDS)显示,银金矿中除了Au和Ag外,还存在N(6.12%~9.79%)、O(1.89%~6.18%)、W(0.42%~0.84%)、P(6.32%~10.38%)和Fe(1.62%~3.37%)等元素。研究区银金矿与玲珑金矿("石英脉型"金矿)金矿物微区元素对比分析发现,具有相同的Au、Ag、N、O和Fe元素,但是仅在研究区银金矿中发现W元素,并且所含N、O和Fe的含量远低于玲珑金矿床。研究区银金矿中低O含量反应金形成环境为还原环境,并且与"石英脉型"金矿形成环境相对比,还原性更高。N元素的存在可能指示成矿流体中有大气降水混入,并且"蚀变岩型"金矿比"石英脉型"金矿混入量较少。P可指示成矿流体中有幔源流体的加入。W指示成矿流体可能源自早白垩世岩浆作用形成的初始岩浆流体。通过金矿物微区地球化学与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综合分析可得,胶东金矿成矿流体为多源混合。成矿物质来源与早白垩世中-基性脉岩具有同源性,可能源自深部地幔。Au运移过程中,主要以硫化物Au(HS)-2的形式运移。  相似文献   
995.
甘肃省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通过广泛的资料搜集,结合降雨、地质灾害灾情和有关经济指标,分析了1999―2009年甘肃省地质灾害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并讨论了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省的地质灾害数量和由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总体上表现为灾害数量显著增加,人员伤亡明显减少,经济损失有所控制,但地质灾害依然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城镇控制测量中GPS高程拟合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扶余城镇控制测量成果对基于BP神经网络法进行GPS高程拟合进行了分析.与二次曲面拟合结果比较分析表明,通过施测少量均匀分布GPS点水准高程,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计算GPS点正常高具有较高的精度,在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采集皖北新元古代九顶山组灰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和稀土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灰岩中稀土元素的来源,并对海水的稀土配分模式进行反演,结果表明:灰岩中稀土元素主要受控于古海洋,基本不受陆源物质影响;灰岩样品中稀土含量很低,平均为8.54×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为正常浅海沉积;海水稀土配分模式与灰岩相似,为重稀土亏损,灰岩和海水的Y/Ho、Y/Dy值呈正相关;海水具有较高的Y/Ho比、Ce负异常,且海水的δEuNASC值小于1,表明了新元古代海水与现代海水的稀土元素特征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998.
为确保大运会期间相关安保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国海临广东省总队根据上级部署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方案,明确了五项重点任务:一是确保渔区、渔港、渔船、渔民稳定,二是确保海底国际光缆安全,三是确保大运会水产品有效供给,四是做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五是做好海上安保工作。  相似文献   
999.
西天山造山带区域构造演化及其大陆动力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天山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华北板块两大板块之间,在漫长的构造演化过程中历经前震旦纪基底形成演化阶段(D1)、震旦纪至早奥陶世稳定陆壳发展阶段(D2)、中奥陶世至石炭纪末板块裂解与再拼合阶段(D3)、二叠纪陆陆叠覆造山阶段(D4)和中新生代盆山耦合阶段(D5)等5个大的发展阶段,其古生代时期中奥陶世至石炭纪末板块裂解与再拼合阶段(D3)又可细化为4个次级演化阶段:中奥陶世至晚志留世早古南天山洋盆形成阶段(D31)、晚志留世至晚泥盆世俯冲造山阶段(D32)、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初陆陆碰撞造山阶段(D33)和早石炭世至晚石炭世后碰撞阶段(D34)。西天山造山带自中新元古代以来历经俯冲造山、陆陆碰撞造山、陆陆叠覆造山和陆内再生造山等多机制多旋回的造山作用,终成为横亘于中亚地区的宏伟的复合型造山带。  相似文献   
1000.
一、基于地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有利条件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显然,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文化与环境相融合而打上了环境的烙印,成为一种能反映所在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独特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