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168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573篇
海洋学   112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土壤侵蚀对农田中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碳主要在通气状态下释放出CO2以温室效应的形式影响全球变化。当前,农田土壤固碳过程是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一个前沿领域,其中农田土壤再分布过程能否导致土壤固碳已引起科学上、政治上以及社会上广泛的兴趣。本文从不同的尺度阐述土壤再分布过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分别阐述土壤侵蚀和再沉积过程在全球碳循环,陆地碳库研究中的作用,土壤侵蚀与农田景观土壤有机碳动态、活性组份以及碳通量之间的关系,土壤再分布过程引起的土壤固碳机理。在此基础上指出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2.
红外与铂电阻地表温度测值分析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红外与铂电阻观测地表温度的方法和原理及影响因素。通过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红外与铂电阻地表温度对比观测试验获取数据对比,分析不同典型天气条件下(高温、低温、降雨、降雪覆盖等)观测差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观测结果差异的大小主要受太阳辐射和下垫面状况影响。夏季高温时,铂电阻地表温度传感器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大,两者的观测差值在白天较大,夜晚较小;冬季低温时,两者的观测差值日变化较小,且观测资料具有很好的可比性;降雨时,下垫面状况发生变化,同时不受太阳辐射影响,两者的观测差值会减小;降雪覆盖时,两者的观测值由于下垫面状况发生变化,观测对象发生变化而不再一致,红外观测值高于铂电阻观测值,随着积雪的融化,差值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993.
南极对流层—平流层下部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原因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利用南极16站30余年地面至30hPa10层月平均气温距平序列资料,采用最大熵功率谱方法,研究了南极对流层至平流层下部气候变化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性特征,并讨论了平流层(对流层)气候变化与南极臭氧总量(南半球500hPa环流)变化之间的联系。指出:南极气温具有明显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性变化;平流层下部显著变冷,对流层增暖,变化最大层高度在100,700hPa,最大降冷速率远大于增暖速率,气层稳定度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994.
本文试图将地震活动空区划分为三类,并以川滇地区大量强震和中强震为例,着重研究第三类空区——环形图象及与之伴生的前兆震群的特征,给出了有关的经验公式。并对环形空区的出现与地震前兆阶段的关系及预报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95.
根据储层中沥青的产状、元素组成、固体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芳烃色谱-质谱等,对磨溪地区龙王庙组储层固体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来源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其总体上具有低H/C原子比值、高反射率的特征,是古油藏原油经裂解形成的残留物。储层沥青的正构烷烃分布较为完整,碳数在C16-C31范围,没有受到明显的生物降解作用。其可能的烃源岩发育于还原环境,有机质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为海相泥页岩。固体沥青碳同位素值介于-33.1‰~-35.4‰之间,与下寒武统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同时,其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也与下寒武统烃源岩相似,表明其烃源来自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  相似文献   
996.
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地质灾害风险,是指地质灾害活动及其以地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破坏损失的可能。地质灾害风险具有必然万籁 、随机性、模性、不均稀性等特点。按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区域范围,分为点评价、面评价、区域评价。基本内容包括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破坏损失评价、防治工程价,由此构成多层次的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997.
中国煤山剖面二叠系/三叠系(P/T)事件界线地层以赋存白粘土和黑粘土著称。本文采用六氟化硫方法经质谱测定发现,白粘土中的自形晶石膏、白粘土中的全溶提取石膏和黑粘土中的全溶提取石膏,其s同位素均呈显著负值:δ^34Sv-CDT均值依次为一9.2‰、-10.7‰和~15.6‰;δ^33Sv-CDT均值依次为-4.6‰、-5.5‰和-8.2‰。P/T事件界线地层中硫酸盐(石膏)s同位素如此极端负异常在煤山剖面尚属首次发现;在其他P/T剖面乃至在与生物灭绝议题相关的全球其他重要地层界线剖面,迄今也未见类似报道。本文还测定出与白粘土密切相关并紧邻的似黄铁矿的铁硫化物(FeS),其S同位素的δ^34Sv-CDT均值为 1.3‰和δ^33Sv-CDT均值为 0.7‰,且研究中未见任何生物或有机成因黄铁矿痕迹。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排除了这里的极轻硫石膏的生物或有机次生来源的可能性。因此,本文揭示的显著负硫同位素石膏很可能在自然界中也是罕见的,值得进一步积累数据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煤山剖面P/T事件界线层原本富含石膏,其极轻硫同位素特征的发现很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突破口,有利于从新的角度认识和探索P/T转折期的灾变与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998.
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北部胶东荣成地区的退变金红石榴辉岩中,我们发现了具含铜磁黄铁矿出溶结构的磷灰石。磷灰石在该榴辉岩中含量较高(≈5%),多为不规则形状,颗粒大小不一,粗大者可达1.2mm×0.6mm。样品中几乎所有的磷灰石均发育出溶结构,出溶棒可能分为相互垂直的两组,各自分别沿同一方向分布,出溶棒密度大,形状规则,宽度相似,长度最长可达0.1mm。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利用X射线能谱仪测定出溶棒主要由Fe、Cu和S三种元素组成。由于很难准确确定三者的比例,暂将其定为含铜磁黄铁矿((Fe_(1-x)Cu_x)S)。报道的磷灰石含铜磁黄铁矿出溶结构,与江苏赣榆地区磷灰石的磁黄铁矿出溶结构,同产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具有可对比性;磷灰石中Cu、Fe的溶解度可能是温压条件的函数;因此进一步精确研究磷灰石中这些出溶结构的成分和成因,将为深入探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不同地体变质条件、成因的差异及俯冲折返机制等问题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99.
非测绘类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非测量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相应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专业人才应有的素质特征,根据测量学课程的教学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实践等多方面探讨非测量专业的测量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00.
梁景天  吴健生  赵宇豪  陈弼锴  王怡 《地理研究》2020,39(11):2642-2652
深圳市于2018年6月建成了全国首个街道空气监测网络“一街一站”,并对全市74个街道进行月均PM2.5浓度排名,向公众通报空气质量排名倒数十位的街道,以落实基层治理大气污染的责任。本研究基于深圳市街道空气监测网络的数据,分析了深圳市PM2.5浓度的时空特征,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空气质量排名通报是否能发挥环保部门所期待的效果,进一步促使PM2.5浓度排名靠后的街道改善其空气质量。结果表明:① 基于街道空气监测的深圳市年均PM2.5浓度为22.4 μg/m3,月均浓度最低值出现在7月,最高值出现在1月,与国家站监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② 深圳市街道的PM2.5浓度具有较高的空间集聚性,高值主要聚集在西北部,低值主要聚集在中南部,而国家监测站难以准确表征深圳市PM2.5浓度空间分布特征。③ 考虑了个体和时间固定效应的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对深圳市月均PM2.5浓度较高、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街道进行通报,其随后1~2个月的PM2.5浓度仍受该月污染的持续性影响,而通报行为无显著性影响;到随后第3个月,该月污染的持续性影响下降到较小的程度,此时通报行为对PM2.5浓度呈显著降低作用,且影响程度大于污染的持续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