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219篇
地球物理   162篇
地质学   428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4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4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14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19篇
  1956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一、引言海气交界面的特征是在非常小的垂直距离上,耦合的两种流体的密度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每种流体的边界层测量值表明,靠近交界面处风和海流都近似按对数廓线分布。例如,Sheppard等(1972年)和Csanady(1984年)的结果。这些廓线可以外推到每一种流体的粗糙度长度上,尽管由于概念和实验的困难使得这种外推的检验实验很难进  相似文献   
992.
对于近海区和远海区所采集的近地表数万个沉积样品作了轻饱和烃甲烷到戊烷的含量分析,其中许多样品是采自己开采的油气田上,但大多数样品是采自未知区。从已知油区上我们已了解到各种烃类的分布模式,而在未知区则发现了与此类似的模式。在未知区发现的很多异常后来发现它们与油藏有关。陆地调查之一是包括Flomaton-Jay-Blackjack Creek地区。其中Flomaton地区的调查是在Jay油田发现之后不久而在Biackjack Creek油田发现之前进行的。在Flomaton发现的反映Jay油田和老油田的烃类分布模式表明Blaekjack Creek地区为油气运景区。1974年在墨西哥湾的路易斯安那远海进行的一次烃类调查圈出了一个烃异常,现在的Cagnhe油田即在其中。较轻的烃类从油藏运移到地表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此现象确实已被经验资料和数据所证实,包括碳同位素资料。在Francitas油田上方的一个异常区取3.7m处的土壤样品,经脱气后所测得的δC~(13)值为-44‰。在具有相同异常的另一地区的样品中萃取充填空隙的甲烷,其δC~(13)值为-40.8‰。Fransitas油田的δC~(13)值为-40.8‰~43.8‰,表明上述甲烷的形成具有相同的机理。烃类从油藏运移上来的补充证据是钻孔岩屑分析资料,作出的录井记录观测到烃类的增高,已经对油气藏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993.
美国科学家向国会提议说,应当采取措施减少释放那些被认为可能正在破坏平流层中的臭氧层的化学物质,因为臭氧层有阻挡地球受到致癌紫外辐射的作用。加州大学教授舍伍德·罗兰说,释放氟氯烃类化合物(通常写作 CFCs)时产生的氯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曾参加极地研究探险的一位美国国家海  相似文献   
994.
本文论述了1983年土库曼西部Kum—Dag地震的构造特征,特别是地表变化的形态和运动学以及地球动力特征、第四纪末构造和现代构造模式的背景。 1983年3月14日12时12分54秒在涅比特达格东南40公里处发生了震级M_(LH)=5.7的地震。震后出现了一条地震破裂。我们认为这是地表出现的震源破裂现象并在1983年对此进行了详细调查。我们使用了土库曼地震台网的地震图和N.V Petrova和她在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的同事们所编绘的1983年Kum—Dag原始地震目录。根据这些资料得到主震的震中坐标如下:φ=39.20°N.λ=54.66°E(误差为±25公里)震源深度H=7—8公里。  相似文献   
995.
苏联从1981—1985年在伏尔加河中游地区,用飞机播撒干冰对不同类型的冬季层状云进行了75次人工降水试验。根据试验场降水分布以及降水强度和雷达回波结构的演变,利用气象雷达的数字化计算系统,对作业效果进行了检验。得出,在40%的试验中,与云中播撒区相对应的地面上确实观测到了降水的增加。  相似文献   
996.
亚利桑那州北部高原和峡谷地带出露有数千个溶蚀塌陷角砾岩筒。这些岩筒从密西西比纪红墙灰岩(Mississipian Redwall Limestoile)开始,一直到晚古生代岩层中都有分布,部分延伸到三叠系莫因科皮和钦纳尔组(Moenkopi and Chinle Formation)。一些高品位铀矿的岩筒还伴随有潜在经济价值的Ag、Pb、Zn、Cu、Co和Ni,一直刺激着亚利桑那州北部的采矿活动,尽管其中有些元素的市场需求下降。已经验证的和尚未验证的共900多个角砾岩筒,本次研究了一部分,在过去的六年期间进行了地质填图工作。在填图过程中,找到了许多探测矿化角砾岩筒的勘探判据。1983年在默豪克峡谷(Mohdwk Canyon)西部发现了一个岩筒,由于它具有以下的勘探判据,因此,在1984年进行了钻探。 1.有同心内倾的地层; 2.沿一封闭圆环产生侵蚀; 3.有放射性异常。 4.针铁矿假象和黄铁矿印模; 5.胶状的染色石玉髓; 6.有表生Cu矿化; 7.角砾化; 8.在地表露头上微量元素Ag、As、Cd、Co、Cr、Cu、Mo、Ni、Pb、Se、U、V、Zn的丰度高。在这个岩筒上打了5个岩心钻,在岩筒的30英尺高的溶洞中由于套管失落、漏失循环液及水的消耗量太大等钻探问题,使钻探结果受到限制。由于岩筒中心的钻孔中采集的岩芯说明1010英尺的整个深度都已角砾化,黄铁矿的丰度高,并有少量的方铅矿。钻孔γ的测井在1335英尺处(低于1000英尺没有得到粉样),发现在1191英尺处有一个1厚英尺含0.52%eU_3O_8的区段和一个平均含0.04%U_3O_8的20英尺的矿带。这些都与被凯伯布灰岩(Kaibab Limestone)的哈里斯伯格吉普西费勒斯段(Harrisburg Gypsiferous Member)覆盖的高原相似,其矿体的顶部位于相同的地层。默豪克峡谷岩筒(Mohawk Canyon Pipe) 的矿化已经得到充分验证,为了评价其经济潜力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钻探工作。  相似文献   
997.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最初日子里,受苏联教育部的派遣,我能有三年在中国工作的机会(1953—1956年),能在年青的北京地质学院的发育成长上帮些忙(在地质系,特别是在普通地质教研室重新编排教学科目和组织教学工作),这使我深感荣幸。 1953年,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的邀请,由苏联各地质专业教师组成的访华代表团来  相似文献   
998.
美国得克萨斯州维多利亚厂,在污水回灌井的运行和维护方面,已有195井年的经验。该厂的回灌井备有独特的渗漏监测系统。该系统可连续监测井的运行完好状况,并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使操作者在环境污染发生前就发现问题,然后经调查、判断,确定问题的性质及其所在,进而采取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999.
克孜勒他乌金铜成矿带位于加波萨尔古生代岛弧区,卡拉先格尔成矿带,该成矿带受卡依尔特一二台断裂控制。克孜勒他乌花岗闪长岩体侵位于上泥盆统中-基性火山岩夹碎屑岩中。工作区内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孔雀石化等蚀变发育。本文结合物化探特征,认为克孜勒塔乌金矿具有良好的寻找斑岩型铜钼(金)矿的前景。石英脉型金矿点也有望发现有工业意义的小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00.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系统作为典型的干旱区生态系统,对水分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为了解塔里木河下游间歇性生态输水对地下水埋深变化、植被生长的关系,得出地下水埋深、植被生长变化及间歇性生态输水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机理,以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为研究区,基于达西定律、植物根系吸水速率计算方法,以及2009-2015年生态输水-地下水位变化-NDVI变化相互耦合关系,对三者之间相互影响过程及影响机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输水效益的显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地下水的响应和下游植被的生态响应均在一个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将逐步显现,另外由于植物生长具有季节性,当年地下水埋深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次年植物生长。(2)多年研究表明,当地下水埋深低于7 m时,满足乔、灌木植物生长需求;低于6 m时,满足草本植物生长需求。(3)在年总输水量为固定情况下,一年两次是利于河岸植被恢复的最适宜输水次数。由于生态输水-地下水位变化-NDVI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建议每年春季4~5月份和夏季7~8月份作为输水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