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65篇 |
免费 | 1308篇 |
国内免费 | 168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94篇 |
大气科学 | 1136篇 |
地球物理 | 1322篇 |
地质学 | 4625篇 |
海洋学 | 1034篇 |
天文学 | 124篇 |
综合类 | 647篇 |
自然地理 | 8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1篇 |
2023年 | 233篇 |
2022年 | 278篇 |
2021年 | 289篇 |
2020年 | 227篇 |
2019年 | 312篇 |
2018年 | 282篇 |
2017年 | 184篇 |
2016年 | 226篇 |
2015年 | 272篇 |
2014年 | 395篇 |
2013年 | 321篇 |
2012年 | 372篇 |
2011年 | 383篇 |
2010年 | 345篇 |
2009年 | 349篇 |
2008年 | 309篇 |
2007年 | 313篇 |
2006年 | 337篇 |
2005年 | 311篇 |
2004年 | 301篇 |
2003年 | 300篇 |
2002年 | 244篇 |
2001年 | 275篇 |
2000年 | 254篇 |
1999年 | 269篇 |
1998年 | 308篇 |
1997年 | 294篇 |
1996年 | 303篇 |
1995年 | 286篇 |
1994年 | 269篇 |
1993年 | 228篇 |
1992年 | 248篇 |
1991年 | 227篇 |
1990年 | 202篇 |
1989年 | 148篇 |
1988年 | 77篇 |
1987年 | 65篇 |
1986年 | 57篇 |
1985年 | 61篇 |
1984年 | 54篇 |
1983年 | 51篇 |
1982年 | 33篇 |
1981年 | 39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7篇 |
1978年 | 9篇 |
1959年 | 11篇 |
1958年 | 17篇 |
1957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3.
利用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相控阵双偏振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对2022年7月15日夜间发生在西安地区一次短时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短波槽东移、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是此次短时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2)强降水回波为快速移动的带状和和片状强回波,均以积状云降水回波为主,50 dBz以上的强回波上升到7 km高度,为大陆型对流降水。速度图上有中尺度辐合区,有利于强降水的加强及维持。(3)强降水期间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值为1.5~2.8 dB,差分传播相移率(KDP)值为1.0~9.0(°)/km,且在强回波前沿KDP集中在2~7(°)/km,说明雨滴直径大且数密度相当大。当KDP维持在2.8(°)/km时,1 min降水量将达到1 mm以上。 相似文献
44.
46.
为了提高短时强降水预报准确性,在2019—2020年4—9月福建省逐时降水实况观测资料与中国气象局广东快速更新同化数值预报系统(CMA-GD)模式预报产品的基础上,应用LightGBM集成学习算法框架,建立以30 mm·h-1为阈值的逐时降水预报模型。通过特征处理、自助聚合及超参数搜索等技术对模型进行优化,结合AUC、AUPR与传统分类指标,设计了包括业务模拟测试在内的多项试验,通过对比各建模方案验证了模型对于较长时效的短时强降水预报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模式预报本身的命中率和空报率均较高,各建模方案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自助聚合可以增强模型预测稳定性,轻微不平衡子训练集能降低模型预测空报率而取得更高的综合评分,在验证集中最佳TS评分可达17.5%;对分类信息增益贡献最大的特征变量为K指数,其次为500 hPa露点温度和时间参数特征;试验指标从优到劣依次为:随机交叉验证、小时划分的随机交叉验证、业务模拟测试,可见模型有效性主要来自相同或相邻时刻的样本信息;设计基于逻辑回归的异质模型动态融合方案以改善静态同质模型表现,各项指标均有小幅提升,在命中率接近50%时削减空... 相似文献
47.
48.
49.
50.
辽东半岛是华北克拉通胶-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元古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并记录了多期岩浆-变质作用,约2.2 Ga的辽吉A型花岗岩和1.89~1.85 Ga的巨斑状花岗岩、正长岩分别标志着辽东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开端和结束。最新研究显示,2.20~2.15 Ga的岩浆作用形成了2种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在青城子铅锌矿集区北部采集的兰花岭、白砬子花岗闪长岩和黄泊辉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77±19 Ma、2129±36 Ma、1876±29 Ma。花岗闪长岩的岩石成因类型、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约2.2 Ga的辽吉A型花岗岩明显不同,属于弱过铝质、低钾钙碱性—碱性岩石,Zr、Hf、Nb、Rb含量较低,K2O/Na2O值、稀土元素总量极低,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类。根据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εHf (t)值为−5.1~9.0,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2089~2817 Ma,岩浆源区为约2.5 Ga的太古宙地壳物质和少量软流圈地幔物质。兰花岭地区花岗闪长岩具备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化学亲缘属性,可能形成于弧岩浆俯冲挤压环境;结合形成于伸展环境的A型条痕状花岗岩特征,认为约2.2 Ga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活动带呈现总体伸展、局部挤压的构造环境,为洋壳板块向龙岗地块俯冲碰撞过程中或碰撞后的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