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根据TOGA—COARE强化观测资料分析西太平洋暖地区低层大气的气象学特征。讨论北半球冬季(11月-2月)该区域海面风和温度的特征,ITCZ及其有中尺度动力学特征的赤道大气涡(Eddy)的演变特征,对流混合边界层大气和低层正压大气层特征,以及云形态及降水特征等。指出,对于赤道大气,把正压大气层顶取为700hPa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3.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大气对流低频振荡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1980~1991年云顶黑体温度(TBB)相位和强度的变化确定了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时间,分析研究了夏季风爆发期间TBB场和850hPa风场的变化过程及其与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平均时间是5月第4候,它爆发的时间和强度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并与大气的低频振荡及前期海洋的热力状况有密切关系。南海夏季风爆发早年(4月第6候),副热带高压较弱,撤离南海较快,从赤道东印度洋到赤道西太平洋,大气对流活动较强,夏季风爆发南海早于孟加拉湾,季风爆发时90~100°E区域过赤道气流显著加强。夏季风爆发晚年(6月第1候)情况相反。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与大气30~60天振荡到达南海的位相有关,前冬和早春南海海温的高低和4月中旬至5月中南半岛强对流区的出现时间,是南海夏季风爆发年际变化的前期征兆。根据前冬南海海温预测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时间和强度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1984年9月8日互12日《实验3》号调查船在南海北部考察所获海洋水文气象资料计算的三种热交换量,结果表明;海-气热输送与天气形势和海洋水文条件关系密切。在副高控制下南海北部的大气从海洋得到热量,海洋主要以潜热的方式把热量输送给大气,在500hPa层以下各等压面高度和热输送日总量之间的变化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5.
源自南海东北部海区热带气旋的若干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49-1998年50a中,源自南海东北部海区的热带气旋共67个,其中有17a无热带气旋产生,45a无台风。该海区产生的热带气旋及其有关的统计特征与南海南部和热带西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不同:平均个数是厄尔尼诺年较反厄尔尼诺年少;春季型的厄尔尼诺过程中热带气旋生成较多;1970-1990的的强厄尔尼诺过程中热带气旋个数当年较次年多,1990年后则相反,与历次厄尔尼诺过程比较,1997-1998年特强厄尔尼诺过程中的热带气旋生成较多、发展较快、其异常的气候特征为有史以来所罕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1984—1986年在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海域考察期间实测的太阳辐射资料;发现在同一海区中总辐射值随季节,天气形势的不同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最大值出现在副热带高压中心控制的时候,最小值出现在西南季风潮天气形势下;副热带高压南部边缘的总辐射值比副高中心的值小,原因是总辐射值白天总云量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海洋考察资料分析表明,夏季风期间南海南部海区海洋输向大气的热通量倍增,热通量的增、减过程与对流天气密切相关,季风潮天气过程中的热通量值居各天气过程之首,某些时段感热通量会出现大气向海洋的反向输送过程,地理环境使同一天气过程影响下海区内各通量的水平分布明显不均,海洋输向大气的热通量明显影响500hPa以下各层大气。 相似文献
19.
20.
南沙群岛海区,具有盛行季风和受各种天气系统影响明显、高温高湿、常年多云、降雨量丰富、大风频繁、风向变化规律明显、辐射强烈、热量充沛、“长夏无冬”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