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林海 《地学前缘》2002,9(1):19-25
文中简要回顾了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历史 ,指出 ,1986— 1990年是中国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研究的初期 ,围绕IGBP主要科学问题如古环境、气候和海平面变化以及地气相互作用方面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的研究。1991— 1995年中国全球变化研究有了较大发展 ,研究范围扩展到陆地生态系统 ,全球气候变化预测、影响和对策 ,中国生存环境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等领域。1996— 2 0 0 0年其研究进一步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成功实施了一批以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计划。随着新世纪的来临 ,中国一系列全球变化大型研究计划相继启动 ,使全球变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特别是集成研究方法的应用 ,在解决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由环境恶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组织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以及全球变化适应性等研究方面得到了深化和加强。  相似文献   
32.
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简要叙述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性、特点和中国在全球变化中的地位,回顾和评述了近十多年来我国所开展的有关全球变化的研究进展。据统计,在1985年至1995年期间,我国全球变化研究项目已达350项左右,由国家级项目、部委级项目和一般项目组成。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中国科学家已在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的一些核心计划,如全球古环境变化、全球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全球大气化学、全球海洋通量研究以及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文章进一步指出,我国研究重点应放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陆地生态与气候的相互作用、地球环境演变历史及其变化原因、地球系统的综合分析和模拟、人类活动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等领域。最后,笔者提出今后“九五”期间以及到下一个世纪初中国全球变化研究应采取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3.
海南油田东营三段沉积微相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油田储层东营组三段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水下分支河道,分流间,河口砂坝及席状砂等4个微相。其中,以水下分支河道,河口砂坝的油气储集性能为最好,席状砂次之,分流间湾较差。本区沉积微相决定了储层的性质与展布,进而控制油气的储集和分布。储层评价以下部储集层最好(以水下分支河道为主),上部储集层次之(以河口坝及水下分支河道为主),中部储集层较差(以分流间湾,席状砂为主)。  相似文献   
34.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在国际、国内都有迫切的需求。由于地球系统科学固有的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如何建立科学、通用的数据分类体系是困扰该领域数据共享和服务的难题。首先综合分析了国际上地球系统科学领域主要的数据分类体系,重点对美国全球变化主目录(GCMD)分类系统及其2005—2013年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指出当前该数据分类呈现扁平化、两极化的显著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梳理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用户服务记录,揭示了用户访问频次最高的数据集和检索关键词。结合GCMD系统化、结构化的分类思想和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用户化的数据服务需求,提出扁平化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目录分类和规范化的关键词表体系2种分类模式。  相似文献   
35.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与科学数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明气候系统和科学数据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气候变化研究应该重视地球系统研究对科学数据的需求。在回顾我国近10年来全球变化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指出了观测资料和数据再分析产品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总结了国外气象数据共享情况,最后对我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在云南玉溪抗旱找水定井的工作实例,在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电阻率测深法在重点地段开展工作,在充分分析、研究含水层电性特征的基础上,对实测电阻率测深曲线进行对比解释,最后确定井位,通过所施工钻孔验证了物探推断成果符合实际,并且单井涌水量均大大超出当地所需水量,取得了良好的水文地质效果,得到了当地政府及...  相似文献   
37.
林海 《中国地名》2010,(8):12-14
一、地名的语音与雅化 1.地名与音节。地名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这可以从地名音节上鲜明地表现出来。上古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活动范围很小,认识能力很有限,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都比较匮乏,单音节词汇已经能够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所以上古汉语的词汇是以单音节为主的。  相似文献   
38.
铜矿和钨矿在经过开采和选矿过程后产生大量的尾砂,尾砂的抗剪强度直接影响到尾砂筑坝的稳定安全性和材料的创新利用。尾矿库现场取回尾砂的级配曲线不同于选矿产生的全尾砂,选用合适的尾砂抗剪强度参数以及对不同尾砂抗剪强度的比较和分析有助于评估尾矿库的溃坝安全性。为了深入研究铜、钨两种尾砂的抗剪强度及异同点,针对不同粒径范围的铜、钨尾砂进行了直剪试验、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直剪试验结果表明,干燥尾砂表现出无黏性土的强度性质,相同粒组尺寸的铜尾砂抗剪强度要高于钨尾砂的抗剪强度;铜尾砂和钨尾砂在含水率为15%情况下的抗剪强度表现出一定的黏聚力,使其抗剪强度相对于干燥状态下提高了16.7%~83.8%;随着含水率从10%增加到20%,细粒钨尾砂的内摩擦角变化不大,含水量的增加使得钨尾砂的黏聚力较明显地减小并使得抗剪强度降低。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铜尾砂和钨尾砂都以石英为主晶相,其余矿物成分大都是以硅酸盐为主的次生矿物;5000倍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细粒尾砂颗粒的表面附着一定量的黏土矿物,黏土矿物的存在导致了尾砂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增加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9.
本文应用波数空间的能量方程、采用欧洲中心客观分析资料(ECMWF),讨论了1982年夏季副热带对流层上部的能量学特征,着重分析了南亚高压的维持。结果表明,副热带能量循环与热带不同,海陆不均匀加热对超长波动能的作用比较小。在纬向气流~波动相互作用中、绝大多数波都失去动能。通过波~波相互作用、超长波1~2波及短波11~16波向中间尺度传输能量。 南亚高压有效位能的主要来源是有效位能的垂直输送;动能的主要来源是气压梯度力的作功。南亚高压能量的主要耗散机制是通过非线性作用向尺度较短的波动传输。  相似文献   
40.
林海 《地球科学进展》2001,16(4):580-583
简述了台湾地区从事全球变化研究的组织机构,全球变化研究规划,研究目标,研究重点研究计划及其进展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