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e variation features of the cross-equatorial flow and its impact on the ridge position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have been analyzed in this paper. It is shown as follows. (1) The intensity of the Somalicross-equatorial flow is increasing in winter and summer in the past 44 years and the airflow of Northem Hemisphere exchanges more and more intensively with that of Southern Hemisphere. (2) The Somalicross-equatorial flow in May has the most impact on the ridge position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in the typhoon season, presenting a positive correlation. (3) The diagnos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al situation in 2005.  相似文献   
12.
刘爱鸣  林毅  吴幸毓 《气象》2010,36(9):29-35
利用热带气旋资料和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1949-2008年入侵台湾岛及邻近区域的热带气旋出现的各类异常路径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结果表明,异常路径的形成是环境流场和台湾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特定的环流形势下,台湾地形的影响,导致入侵这一带区域的热带气旋结构及其周围的气压场和流场发生变化,并可能诱生出地形槽或低压。热带气旋出现左折、右折、打转和诱生低压发展取代原热带气旋的异常路径,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异常路径,地形和环境作用的主次关系不同。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据1991~2006年地质灾害资料及短时强降水的特征分析,地质灾害高发区主要集中在闽西北的中南部地区、闽中地区及闽南南部地区。短时强降水中心与地质灾害高发区的空间分布较一致,高值区域也分布在闽西北、闽中及闽南南部,最大高值中心出现在闽西北,其空间分布同山地地形和影响天气系统关系密切。短时强降水(强暴雨)均值的日变化特征呈单峰型,7时雨强最强;短时强降水极值的日变化特征呈双峰型,夜晚20时雨强最强,波峰至波谷的雨强持续时间在6~7小时。从不同持续性短时强降水雨强值来看,1,3 h及6 h触发地质灾害的平均雨强值界为30,50,120 mm。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地质灾害调查结果表明省内地质灾害以土质类滑坡和崩塌为主,灾点多分布广规模小危害大。地质灾害点密集分布在戴云山脉周边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时段相对集中在5~8月,对应福建的霉雨季和台风季。群发性的地质灾害主要与单次暴雨强度或久旱后的强降雨影响关系密切。研究表明不同的地质环境背景对触发地质灾害的降雨有不同的敏感度。根据不同地质环境下降水与地质灾害发生概率之间的关系可以建立地质灾害潜势预报模型。引发地质灾害的降雨天气系统主要有热带气旋、东风波、热带云团、热带辐合带、低槽、切变等。  相似文献   
15.
福建前汛期区域暴雨客观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滑动分区切比雪夫展开方法,求取高度场特征分布的展开系数及其时间变量,通过相关分析,从中提取物理意义明确和相关性好的预报因子集和消空因子集,再通过预报因子的多形态组合分析,提炼出物理图像清晰的福建省前汛期区域暴雨预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以高度场的滑动分区切比雪夫展开系数做为研制前汛期的区域性暴雨预报模型的信息源是合理且可行的。切比雪夫正交多项式能够对要素场的内在特征信息进行定量化提取,生成彼此相互独立的场量因子;滑动分区展开技术可对场信息做极限化的开发,产生多种尺度的特征信息,从而获得对预报对象成因更完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2005年登陆台湾岛台风路径特点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爱鸣  林毅  刘铭 《气象》2006,32(6):37-43
2005年“海棠”、“泰利”和“龙王”3个台风先后在台湾花莲附近登陆后再次在福建登陆。其中“海棠”和“泰利”登陆台湾岛前后路径异常,发生打转、滞留。作者利用常规天气图,结合相关的物理量场对这3个台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过岛台风发生路径异常除了受台湾岛地形影响外,与副热带高压、台风南侧流场、冷空气活动及有关物理量场的分布特征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闽南地区汛期短历时降水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厦门、安溪、九仙山和尤溪等4站25年5—6月逐时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汛期闽南地区不同地形环境下的短历时降水的气候和条件气候的分布特征,得到若干对短时降水预报和服务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台风中尺度对流云团与中尺度暴雨相互关系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选取1996-1998年5个登陆福建的台风,分析其中尺度暴雨时空分布规律;并通过对数学化处理的逐时红外卫星云图的研究,揭示台风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云图特征。分析表明台风中尺度暴雨的强度与中尺度对流云团的最冷云区温度和面积密切相关,常出现在中尺度对流云团偏东侧具有云顶温度梯度密集、云顶温度等值线曲率较大、云团处在发展阶段这些云图特征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对触发山洪灾害强降水的短时雨量统计分布,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了山洪灾害的流域分布特点,并对开展山洪灾害实时预报预警业务,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闽北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怀俊  刘爱鸣  陈世阳  黄东兴 《气象》1999,25(12):43-47
运用常规气象资料,逐时数字红外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1998年6月18 ̄19日福建省闽北地区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云团发生、发展等演变特征及湿斜压锋区和低空西南急流对中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作用,揭示了大暴雨形成和发生和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