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3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12.
针对华南西部中尺度对流系统2D概念模型,通过对华南西部中尺度对流系统2D概念模型直观化图象特征进行属性和行为特征分离,采用面向对象语言中类对象表达方式,构造图象各组成部分类对象,用类对象的行为和属性定量描述图象特征和变化,初步实现中尺度对流系统2D概念模型抽象化描述.并用实例检验了原理和方法的合理性,为中尺度对流系统2D概念模型图象应用自动化处理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和FY-2E卫星云图、自动气象站和雷达等非常规观测资料,对2010年6月8—9日广西境内一条弱准静止锋上的2个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过程,分析地面中尺度变压场、温度场、湿度场、流场、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等的中尺度系统的配置和特征。研究表明:(1) 当弱冷空气以扩散方式南下,准静止锋移入桂北后锋生加强,暖湿空气在准静止锋前中尺度负变压槽中辐合,湿舌从北部湾伸到辐合区内;(2) 准静止锋在桂中与湿舌相遇,锋面抬升触发深对流形成了第1个中尺度对流系统;(3) 随着“滇东南-桂西”低空低涡的发展,低涡东侧气流变化致使“北部湾-桂中”湿舌转向为“北部湾-桂西”,准静止锋在桂西与湿舌相遇触发了第2个中尺度对流系统。(4) 2个中尺度对流系统都是锋面抬升暖湿空气触发深对流而形成的,触发机制相同;(5) 2个中尺度对流系统都是在中尺度负变压槽中发生,中尺度负变压槽的形成或加强超前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约2~3小时。最后,给出了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过程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4.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设计了一种多重处理的算法,从卫星云图提取定量信息,定量描述副高强度和演变趋势,并应用于预报业务。应用实践表明,这些方法具有客观、定量、自动等优点,在实际使用中可客观定量地跟踪和预报副高演变,对做好广西前汛期暴雨预报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自控微型无人驾驶飞机遥感试验>实施过程中开展的无人机遥感监测应用成果,包括武鸣县城土地利用遥感调查、武汉东湖水色遥感监测、桂平市蒙圩镇洪涝遥感监测等,同时分析讨论了自控微型无人驾驶飞机遥感监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超强台风"威马逊"(1409)和"达维"(0518)登陆进入北部湾前后强度变化特征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500 h Pa副高快速加强,850 h Pa季风急流和越赤道气流汇合卷入到台风环流中,台风移向的下游区域高低空(200—850 h Pa)垂直风切变小,南海北部海温偏高等是"威马逊"和"达维"登陆海南岛前在近海突然加强的有利条件。(2)从琼州海峡进入北部湾,摩擦消耗小,是"威马逊"进入北部湾后,强度下降小,仍维持超强台风级别的主要原因;而从海南岛中部西移进入北部湾,摩擦消耗大,是"达维"进入北部湾后,强度下降大,从超强台风降为台风级别的主要原因。(3)动能收支诊断分析显示,地形摩擦对动能的耗散主要集中在边界层内(800 h Pa以下),"威马逊"在超强台风阶段耗散作用最大,进入北部湾之后摩擦耗散减小,而"达维"则因横穿海南岛进入北部湾动能的摩擦耗散较大。  相似文献   
17.
对2010-2013年弱冷空气影响造成降雨过程,采用统计分析和典型个例分析相结合方法,分析了降水过程中大、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结构特征。结果发现:(1)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一般都具有明显的结构特征,天气系统结构的配置与降雨强度存在对应关系;(2)在A类天气形势下,斜云带更有利强降雨的产生,横云带的降雨强度相对较弱,逗点云系容易产生较强降雨;(3)弱冷空气影响过程中,在地面通常有中尺度负变压区形成,对流主要发生在中尺度负变压区内,以线状对流为常见;(4)约有半数以上的强、中降雨过程有低空急流出现,但也有低空急流出现并无强降雨现象,低空急流与降雨强度呈弱相关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广西都安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建设为例,从气候因素、地理环境、农业生产、观测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的选址原则和依据,并给出实际的站点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行工作案例。  相似文献   
19.
一种可变采样率数据采集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既能完整采集观测要素数据信息,又能降低功耗,根据观测要素的波动周期特征,用可变采样率方法进行数据采集,由预设定时器控制设备工作,降低了对设备电源的功率要求,解决了受供电能力制约的问题。实际应用表明,这为农业气象自动站的节能设计提供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05年6月18-23日广西特大致洪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分析,认为造成这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原因是:在大气环流出现异常的背景条件下,孟加拉湾季风低压活动超常活跃,季风爆发所输送的充沛水汽不断向广西上空输送,与准静止维持在华南上空的长云带及中低空切变相遇,先后生成了7个中尺度暴雨云团持续影响了广西,这些强暴雨云团生命史最长达到30h。与通常的暴雨过程相比,这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暴雨云团具有生成个数多、生命史长、活动范围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