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贵州瓮安新元古界陡山沱组磷块岩中发现的瓮安生物群主要包括多细胞藻类、蓝菌、疑源类、后生动物休眠卵及胚胎、管状后生动物和两侧对称的后生动物等化石类型。对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烃类有机组分包括正构烷烃、萜类、甾类和类异戊二烯烃。正构烷烃主峰为C21,碳数分布范围宽;OEP值为1.03,接近1。Pr/Ph比值为0.95,植烷略显优势。规则甾烷呈不对称的“V”字形分布,表现为C27〉C29〉C28的分布特征。C27占优势可能是由大量的带刺疑源类昕致。生物标志物特征指示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中的有机物来源于藻类和细菌,显示还原性、较高盐度的成磷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2.
基于.NET的综合地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先成  林丽  陈春 《地质找矿论丛》2010,25(2):163-166,170
针对地质数据种类繁多、数据量大、难以管理的特点,文章提出了地质数据树的概念及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NET的界码分离思想和高效率特性构建表示层、逻辑层和数据层三层结构,开发出了基于.NET平台和三层结构的综合地质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地质数据的远程访问、管理和更新,同时利用系统导入导出功能,从地质工作的角度实现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相似文献   
73.
贵州瓮安地区早寒武世含磷岩系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瓮安水银山的下寒武统底部的磷块岩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表明,正构烷烃以nC17和nC27为优势,无奇偶优势;Pr/Ph为0.95,显示弱的植烷优势;萜烷丰度顺序为五环三萜烷三环萜烷四环萜烷;规则甾烷呈不对称的"V"字形分布,表现为C29C27C28的分布特征。正构烷烃的单体碳同位素值随碳数增加的曲线变化略显平缓,变化范围较窄(-31.13‰~-33.14‰)。这些生物标志物和单体烃碳同位素的特征表明,贵州瓮安水银山磷块岩中生物母源主要是低等的水生藻类的输入,高含量伽玛蜡烷和三环萜烷以及Ts/(Ts+Tm)比值为0.37(0.5)的特征表明深部温盐流上涌是形成这套磷块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4.
以贵州纳雍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结果表明:奇偶优势(OEP)均值为1.08,接近平衡值1.00,无明显奇偶优势,姥鲛烷与植烷比(Pr/Ph)均值小于1,具明显的植烷优势;萜烷丰度顺序为五环三萜烷>三环萜烷>四环萜烷,规则甾烷以C27略占优势,ΣC27/ΣC29的均值为1.41,大于1,显示有机质来源以浅海相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为主;C32αβ22S/(22S+22R)平均值为0.59, Ts/(Ts+Tm)值为0.43,βα-莫烷/αβ-藿烷平均值为0.124,C29甾烷的20S/(20S+20R)平均值为0.39,C29甾烷αββ/(αββ+ααα)平均值为0.41,均表明纳雍地区黑色岩系中的有机质均接近或达到成熟阶段。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推断,该区域早寒武世牛蹄塘组黑色岩系形成于浅海还原环境,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其母质主要来源于细菌、藻类等低等水生物。  相似文献   
75.
利用郑州实时探空资料 ,分析了 2 0 0 0年 9月 2 4日本区暴雨发生前郑州站物理量演变特征 ,为秋季暴雨预报提供了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76.
林丽  张霞 《河南气象》2001,(3):17-18
利用郑州实时探空资料,分析了2000年9月24日本区暴雨衣发生前郑州站物理量演变特征,为秋季暴雨预报提供了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77.
拉尔玛金矿生物-有机质成矿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拉尔玛金矿床是秦岭“金三角”中典型的热水矿床。笔者根据拉尔玛地区金矿床中岩石和矿石的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 ,结合金与有机质、粘土的关系 ,以及有机质、粘土矿物吸附和释放金的实验 ,提出了硅质岩为金矿矿源层。通过对拉尔玛金矿热水成因硅质岩中分子古生物学的研究 ,指出硅质岩中与金关系密切的生物母源为海生低等菌藻生物。根据金矿床中的生物实体化石、分子化石、金与生物量及有机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合生物、有机质成矿模拟的实验研究 ,确认拉尔玛金矿床为生物 -有机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78.
张霞  林丽 《河南气象》2002,(1):18-19
利用郑州站1951-2000年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对郑州地区的旱涝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农谚筛选出与春季降水相关较好的因子,组建了春季旱涝预测方程。经试报和历史回代,方程准确率和历史拟合率均较好。  相似文献   
79.
西秦岭南亚带的拉尔玛金成矿带,由拉尔玛、邛莫金矿床和牙相金矿点组成。矿床(点)赋存于寒武系太阳顶群碳质硅岩和碳质板岩组成的硅岩建造中,受地层、岩性、岩相和构造控制十分明显,对其所表现出来的层控性质为众所公认。通过对各金矿床(点)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之后,作者得出成矿流体乃大气降水的结论。大气降水补给的地下热液在环流过程中,促使硅岩建造中的成矿物质发生活化、迁移和再聚集,并最终导致工业矿床的形成。水-岩体系氢、氧同位素交换演化曲线表明,矿质沉淀时,成矿流体曾发生过沸腾作用。  相似文献   
80.
菌藻生物在成矿作用中的富金实验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丽  朱利东 《地球化学》1998,27(6):559-565
进行了菌落生物活体,死体,原油,有机质,有机淤泥和三种粘土矿物富金作用的对比实验,并研究了不同环境不同类型的菌藻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富金能力的差异,探讨了生物富金机理。结果表明活体菌藻生物富金能力比其他实验样品的强。与海水和淡水条件相比,温尔泉蓝细菌富金能力强;与常温条件相比,热水条件下的温泉蓝细菌富金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