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地理信息服务是一种全新的服务行业。提出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以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分析现有评价模型的特点,描述服务质量评价,分析Logistic曲线在量化评价指标值中的作用,基于Logistic曲线和"否决"机制建立一种新的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并通过对定位服务质量评价,验证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32.
以光谱指数为趋势面因子的降尺度方法被广泛用于遥感地表温度尺度转换中,但面临构建的光谱指数难以凸显地表温度分布规律、浅层的统计模型难以精准刻画趋势面因子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复杂关系的不足。为此,本文以Landsat 8 ARD 地表温度产品为降尺度对象,以Landsat 8 OLI原始数据为潜在趋势面因子,构建地表温度降尺度残差网络(LSTDRN)的深度学习模型;探索适用于Landsat 8地表温度产品空间降尺度的趋势面波段或组合,并在不同季节、不同地表类型下与经典传统方法TsHARP进行定量比较。结果表明:LSTDRN方法利用Landsat 8 OLI原始单波段作为趋势面因子就能有较好的降尺度效果,增加潜在趋势面因子的组合数量并不能提高降尺度效果。不同地表覆盖类型实验中,LSTDRN方法降尺度效果整体优于经典传统方法,且以近红外波段、红光波段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为趋势面因子时,近红外波段降尺度效果定量评价表现最佳;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LSTDRN降尺度效果排序为:植被>建筑>水体,而经典传统方法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不同季节实验中,LSTDRN方法在春夏冬3季的降尺度效果的定量评价表现明显好于经典传统方法,两类方法的秋季降尺度结果相当。因此,提出的LSTDRN对Landsat 8遥感地表温度产品具有较好的降尺度效果,整体优于经典传统方法且稳定性更强。  相似文献   
233.
化石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它们是一次性不可再生能源.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在能源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在全球范围内化石能源结构中多以石油为主体,而我国基于本土的优势资源和特点则以煤炭为主体.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的腾飞对化石能源的需求日益大幅度的增加,使得煤炭资源的深层勘探,即第二深度空间(500~2000 m)的勘探与开采必须迅速提上日程.当然在开采过程中的难度亦必随之增大,特别是深层复杂构造与岩石的物理-力学属性;机械化的适宜采掘技术;高浓度的大量瓦斯溢出;介质与结构的高应力状态;地下温度的升高和大量涌水等灾害.因此必须引入当代高、新技术,强化高精度探测与数据采集和对介质破裂过程的高分辨动态监测与防范.同时必须提高煤炭的高效和多元化综合利用;特别是煤炭液化和发展洁净煤技术,以达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能源--煤炭能发挥更大的效能并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234.
利用1951-1992年的热带太平洋每月海表温度资料,采用3-5年带通滤波,得到SSTA在这种时间尺度的低频振荡(LF),SSTA的LF振荡的经验正交分析第1主分量的时突变化突出地表现了E1 Nino和La Nina循环的特征。对热带大气环流850hPa月风场异常进行3-5年带通滤波,再对纬向风作经验正交分析,得到第1主分量明显地表现了热带大气环流在纬向上不均匀分布的循环特征。为了探讨上述两个循环的物理关系,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热带大气模式,其中包括蒸发,感热和风场之间的反馈以及凝结潜热和流场的反馈作用。当E1 Nino和La Nina所形成的SSTA为定常已知的分布时,模拟了热带大气纬向风和降水对海表温度异常的响应。  相似文献   
235.
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与大气季节内振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崇银  潘静  田华  杨辉 《气象》2012,38(1):1-16
本文综合介绍了大气季节内振荡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关系的最新研究结果。主要内容是:大气MJO的活动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生成有比较明显的调制作用,在MJO的活跃期与非活跃期西北太平洋生成台风数的比例为2:1;而在MJO活跃期,对流中心位于赤道东印度洋(即MJO第2~3位相)与对流中心在西太平洋地区(即MJO第5~6位相)时的比例也为2:1。在MJO的不同位相,西太平洋地区的动力因子和热源分布形势有很明显不同。在第2~3位相,各种因子均呈现出抑制西太平洋地区对流及台风发展的态势;而在第5~6位相则明显促进对流的发生发展。这说明MJO在不断东移的过程中,将影响和改变大气环流形势,最终影响台风的生成。对多台风年与少台风年850 hPa的30~60 d低频动能距平合成分析表明,在多台风年有两个低频动能的大值区,其中最显著的是低频动能正异常位于菲律宾以东15°N以南的西北太平洋地区,此区域正好为季风槽所在的位置。而少台风年的情况与多台风年相反,从阿拉伯海东部经印度半岛、孟加拉湾一直到我国南海地区,都是低频动能的大值区,最大的低频动能中心位于印度半岛和我国南海南部;而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是低频动能的负距平区,季风槽偏弱,对台风生成发展不利。200 hPa速度势场清楚表明,多台风年(少台风年)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上表现为高层辐散(辐合),增强(减弱)该地区的上升气流,有利于(不利于)台风的生成。大气季节内振荡(ISO)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影响的研究表明,大气ISO)流场对台风路径预报有重要参考意义。其结果表明,台风生成时850 hPa低频气旋(LFC)的正涡度带(特别是最大正涡度线)走向往往预示着台风的未来走向;200 hPa的低频环流形势对台风的路径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与200 hPa低频反气旋(LFAC)相联系的200 hPa强低频气流对台风起着引导气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6.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多种可以表征东亚冬季风活动的气象要素指数的相关性特征,选取地面温度、海平面海陆气压差和500hPa高度3个要素,综合定义了一个东亚冬季风指数。结果表明,该指数表征的东亚冬季风有明显的QTO和QFO周期振荡特征,这一特征与冬季风年代际背景有关,强冬季风年代背景下的振荡比弱冬季风年代背景下的振荡显著,同时该指数能很好地表征东亚冬季风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强弱冬季风年的大气环流的结构及其相应的低纬度对流活动、海洋和高低层大气热力状况的分析表明,强弱冬季风活动不仅表现在中高纬度高低层大气环流变化的差异,在局地Hadley环流和赤道附近Walker环流、低纬度对流活动、海洋和大气的热力状况的变化方面也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37.
初夏东南亚季风建立过程的气候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宋正山  鲍媛媛  杨辉 《高原气象》2002,21(2):119-127
利用1980-1989年ECMWF提供的5d候平均资料,分析了5月份东南亚季风建立前后季风区的热量和水汽收支,从青藏高原的动力热力作用。中南半岛的热源作用。水汽来源及水汽凝结潜热反馈作用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东南亚季风建立的物理成因,提出东南亚季风建立是在亚洲季风区从春到夏的季节变动的背景条件下,在青藏高原存在的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主要由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及中南半岛热源所产生的季风现象。  相似文献   
238.
华北地区水资源各分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40  
宋正山  杨辉  张庆云 《高原气象》1999,18(4):552-556
地面实际蒸散发量及降水(P)是估算水资源各分量的两个重要物理量。本文利用1951 ̄1995年各年、月华北地区共26个气象站的月降水(P)和月气温(T)观测资料,依据高浩一郎的陆央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计算了华北地区地面蒸发(E)T 可利用的降水,即降水减蒸发(P-E)等水资源有关的主要物理量,从大气可提供的水部分初步分析了华北地区水的时间和区域变化特征。文中还用其它方法对地面实际蒸发量的估算结果,讨  相似文献   
239.
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出现故障的概率较高,多数疑难故障都是由电子器件性能变差但未完全损坏引发。若能围绕故障现象及相关因素确定好维修思路,就能快速准确地排除故障。以维修DYYZ-Ⅱ型自动站雨量回路的一次故障(降水时显示基本正常,但降水结束后较长时间内仍出现乱跳现象,约几小时后又趋于正常。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240.
新疆准噶尔盆地独山子泥火山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山子泥火山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 地处北天山山前坳陷带的独山子背斜轴部。本文通过分析独山子泥火山喷出天然气组分及其碳同位素研究, 对天然气的来源进行了判识。3个天然气样中δ13C1值均在–41‰左右, C1/(C2+C3)<20, 为热成因气; δ13C(C2-C1)在15‰左右, iC4/nC4和C2/C3值均较高, 说明天然气曾遭受了厌氧微生物降解作用; 其中两个喷口的天然气δ13CCO2值超过+10‰, 说明天然气在受微生物降解后发生CO2还原作用二次生成甲烷, 而另外一个喷口δ13CCO2值无正异常, 未发生CO2还原作用。不同喷口相同成因天然气在储藏或运移过程中发生不同的改造作用, 说明泥火山不同喷口对应不同的天然气运移通道或储藏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