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2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基于云微物理过程完善的TAU2D分档云模式, 模拟研究了用热泡扰动生成的暖云在不同气溶胶数浓度(Na)背景条件下各演变阶段云微物理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在暖云的发展过程中Na越高, 云滴尺度变小, 云滴间的碰并增长发动较晚, 云滴谱因碰并增长而实现的滴谱拓宽变弱, 云滴谱相对较窄, 云滴谱标准差较小, 因此云体发展越缓慢, 云体生命周期越长, 形成降水就越晚; 反之, 云滴尺度越大, 碰并增长发动越早, 云滴谱拓宽更明显, 云滴谱标准差越大, 云体生命周期相对更短, 降水开始时刻越早。高Na背景下, 碰并阶段云滴谱较凝结阶段更宽, 沉降阶段因云体下沉蒸发导致小尺度云滴减少, 使其滴谱较碰并阶段略有拓宽。在凝结阶段, 低气溶胶背景下云滴数浓度(N)和离散度(ε)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而高气溶胶背景下两者为负相关关系。在碰并阶段, Nε的相关性关系为负相关, 且随着气溶胶数浓度的增加, 负相关程度降低。在沉降阶段, Nε间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增暖背景下中国东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利用中国东北地区93站1959~2002年逐日降水资料,研究该区极端降水事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阈值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6~9月是极端降水事件集中出现月份;1985~2002年是极端降水事件偏多,且为一突变现象;东北地区短时间内连续发生极端降水事件概率较大,其中1~5天时间间隔极端降水事件占23.7%;80年代中期后东北地区增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和有1~5天时间间隔的极端降水事件明显增加,特别是松花江下游和牡丹江流域及西辽河上游地区,频次和强度存在增加或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4年7月黄山光明顶观测获得的气溶胶数浓度、气溶胶数谱数据,对黄山夏季气溶胶数浓度及谱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气溶胶数谱进行了对数正态分布拟合。研究结果表明:黄山夏季气溶胶平均数浓度约为3 518.27 cm~(-3),主要集中在爱根核模态;气溶胶平均数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分布,峰值浓度的出现伴随着小粒子的增多。气溶胶数浓度与相对湿度和风速成负相关,高浓度的气溶胶多出现在较弱的东南风时;积聚模态气溶胶数浓度受风向影响显著。不同气团背景下气溶胶数谱差异集中在小于100 nm和500~1 000 nm粒径范围。爱根核模态气溶胶在高湿的西南气团影响下数浓度最低、谱较窄,而高温、低湿的东南气团对应的气溶胶数浓度最高、谱最宽,北方气团对应的气溶胶数浓度和谱宽居中;500~1 000 nm粒径范围气溶胶数谱分布特征与之相反。不同背景的气溶胶数谱和体积谱均可采用爱根模态、积聚模态1和积聚模态2三个模态进行对数正态分布拟合,但不同气团背景下的各模态谱型参数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WRF中尺度模式和MWRT微波辐射传输模式,对一次理想对流单体云降水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了霰谱参数对强对流降水云高频微波辐射亮温的影响.结果表明:霰谱参数的改变对对流单体云中冰相水凝物质量浓度分布和高频微波亮温均有影响.减小(增大)霰密度参数会导致霰谱宽度增大(减小),从而导致霰的碰并效率提高(降低),霰空间最大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夏季降水极值空间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59~2000年东北地区93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严重干燥事件、极端连雨事件和暴雨事件等降水极值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42a间东北地区夏季年平均发生严重干燥事件为0.9~2.4次.严重连雨事件为0.7~3.0次,暴雨日数为0.3~3.0d;东北地区夏季严重干燥事件、暴雨强度和暴雨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严重干燥事件和暴雨量的增加趋势更为明显;年平均极端连雨事件和暴雨日数全区总体表现为减少的趋势.呈现出东北大部分地区暴雨强度增加、暴雨日数减少、降水时段集中.干旱发展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6.
孙凤华  杨素英 《气象科学》2004,24(3):367-372
应用丰富的常规气象观测数据、非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和医疗数据建立了沈阳地区适用的气象与健康服务业务系统,包括气象条件对疾病的影响和气象条件对人的生活影响;采用多种统计理论建立了各种指数指标的预测模型;针对沈阳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人的适应性,重新界定了各种指数指标的分级。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降水日数、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93站1951—2002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不同强度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52年来,东北地区小雨事件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呈显著增加趋势,中雨的贡献率略为减少,大雨和暴雨的贡献率变化不大;东北年总雨日减少趋势非常明显,雨日的减少主要体现在小雨日数的减少;年降水强度表现为明显的增强趋势,主要体现为小雨和暴雨强度增强;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多小雨事件,80年代中期之后多中雨以上强度的降水,特别是90年代中期之后多暴雨事件。在显著变暖的20世纪90年代,降水日数明显减少,但暴雨日数基本不变,强度明显增强。对东北地区降水量、降水变幅、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该区域降水有向不均衡、极端化发展的趋势,旱涝灾害也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利用 1959~2000年东北地区 93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 ,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严重干燥事件、极端连雨事件和暴雨事件等降水极值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近 42a间东北地区夏季年平均发生严重干燥事件为 0.9~ 2.4次 ,严重连雨事件为 0.7~ 3.0次 ,暴雨日数为 0.3~3.0d ;东北地区夏季严重干燥事件、暴雨强度和暴雨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 ,严重干燥事件和暴雨量的增加趋势更为明显 ;年平均极端连雨事件和暴雨日数全区总体表现为减少的趋势 ,呈现出东北大部分地区暴雨强度增加、暴雨日数减少、降水时段集中 ,干旱发展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9.
黄山地区气溶胶吸湿增长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江琪  银燕  秦彦硕  陈魁  杨素英 《气象科学》2013,33(3):237-245
应用多种化学组分气溶胶的绝热气块分档模式,对2008年春季黄山地区气溶胶吸湿增长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黄山地区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f的大小与粒子半径、相对湿度、粒子化学组分、上升速度及上升高度密切相关,且小粒子吸湿增长比大粒子显著.吸湿增长因子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相对湿度越接近粒子的临界饱和比,吸湿增长因子变化越显著.可溶性有机气溶胶,通过增加溶液中溶质的百分比来影响临界饱和比,使吸湿增长因子增大.若不考虑不可溶粒子的成核作用,会高估粒子的吸湿性.随着上升速度增大,吸湿增长因子降低,降低程度与粒子初始高度的相对湿度有关.上升高度通过改变气块相对湿度的变化来影响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一维分档MISTRA边界层云模式,模拟研究了内部混有不可溶核的硫酸铵气溶胶对边界层暖云微物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边界层内湍流动能通量是影响暖云发展的重要因素。云中液态水含量、过饱和度以及云滴谱离散度均随云中的高度增加而增大。云滴谱标准差是影响云滴谱离散度变化的主要因子。在暖云发展阶段,不可溶性核会增加云中过饱和度,进而导致云滴谱分别向大尺度和小尺度端拓宽,云滴谱标准差增大,云滴谱离散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大的程度增强;在暖云减弱阶段,不可溶核会造成云中大尺度端云滴数浓度减少,云滴谱变窄,标准差变小,云滴谱离散度逐渐减小的特征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