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杨玲  李婧 《贵州气象》2007,31(2):26-28
2006年年平均气温安龙、贞丰正常,其余地区偏高;年降雨量兴仁、望谟偏多1~2成,其余地区偏少2~3成;年日照时数晴隆、安龙、册亨、望谟偏多,其余地区偏少。虽然局地有较重的灾害,如干旱、暴雨洪涝、冰雹、雷电等,对各行各业及人民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但气象灾害总体较轻。  相似文献   
52.
现行计算水平面太阳日辐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影响辐射的相关要素建立模型,另一种是依据实测资料进行空间插值。但后一种方法若要保证精度则需有足够多的样本。针对上述问题,利用我国不同区域67个站点的数据,在VP-RAD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适用于中国地区的逐日太阳辐射算法CNR,该算法仅需要输入站点基本信息、最高最低温度和降水量。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53.
线性方程组与信号流图的相互变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性方程组与信号流图可以相互变换,把线性方程线变换为信号流图,利用信号流图运算规则,能简化运算并直观显示信号源和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此外,把描述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信号流图变换为线性方程组,然后利用线性代数的经典方法,能直接得出各变量的解。  相似文献   
54.
2004年3月17日傍晚出现在黔西南州境内的一次强对流天气,其雷达回波是一次较为典型的多单体风暴,其中的两个超级单体生成和发展造成黔西南州普安县境内的70mm的大冰雹,贞丰县境内50mm的大冰雹和初春极为少见的1h内达32.8mm的强降水。文章仔细分析了这次强对流天气的回波图像,总结出一些在黔西南州出现的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55.
地面气象观测中结冰自动化观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晓虎  张春波  马舒庆  杨玲  梁丽 《气象》2014,40(2):234-237
在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一般采取人工观测判断结冰现象是否发生。为了提高结冰观测的工作效率,结冰自动化观测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文章介绍一种新的结冰自动化观测装置,通过检测结冰过程中由于潜热释放引起的温度突变上升过程,判断结冰现象的发生,实现结冰自动化观测。结合结冰温度观测数据对结冰过程中各个阶段特征进行分析,并与人工观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结冰自动化观测装置能够比较准确地实现结冰现象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该文利用黔西南8个县市台站的降水、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2011年1月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同期大气环流异常的特征。结果表明:2011年1月持续的大气环流稳定维持和中低层丰富的水汽条件是造成此次维持低温雨雪冰冻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7.
2009—2010年黔西南州特大干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9月到2010年4月,黔西南州出现了特大干旱,是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灾害。该文利用黔西南8个县市台站的降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从2009年9月到2010年4月持续干旱期间同期大气环流异常的特征。结果表明,持续干旱期间地面冷空气活动较常年偏东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较常年偏西偏强;孟加拉湾的低值系统较常年偏弱,不活跃,使得暖湿气流不易北上;动力因子较常年同期偏弱,导致降水长时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蒸发量大,以上为黔西南州特大干旱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
线性方程组与信号流图可以相互变换。把线性方程组变换为信号流图,利用信号流图运算规则,能简化运算并直观显示信号源和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此外,把描述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信号流图变换为线性方程组,然后利用线性代数的经典方法,能直接得出各变量的解。  相似文献   
59.
为识别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的生物回波,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雷达观测到的生物迁飞发生发展规律,选取上海南汇WSR-88D双偏振天气雷达2018年春季的观测数据,应用反射率因子Z、双程差分相位Φ_(DP)、0延迟相关系数ρ_(HV)等雷达物理量和反射率因子纹理SD(Z)、差分相位纹理SD(Φ_(DP))等反映观测值小尺度数值变化的参量,用Python语言设计基于模糊逻辑算法的雷达回波分类程序识别生物回波,识别结果以生物回波采样点的生成时间(世界时)为横坐标,分析了2018年春季上海南汇天气雷达生物回波识别结果的日变化特点,讨论了降水、风及温度等气象条件对生物迁飞的影响。结果表明,S波段天气雷达无法分辨生物单体,但在春季有大规模生物迁飞的时段能够对昆虫成层定向迁飞的现象进行有效识别,3月生物迁飞活动强度较弱,4月和5月回波强度显著增强。地物回波(超折射回波)在雷达低仰角观测中,对有效识别生物迁飞回波尤其具有阻碍性。为此,在原有算法的基础上,用标准化频率直方图对迁飞现象明显时段的数据中生物回波点的以上4个变量观测值进行概率统计,揭示生物回波与地物(超折射)回波雷达物理量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0.
杨玲  周海波 《四川地质学报》2014,(2):262-266,271
DEM(Digial Elevaion Model)是地貌景观高程信息的数字表达,能够直观的反应地形地貌条件。泥石流形成和运动受其流域地貌条件的制约,流域系统信息是地貌发育状态的定量描述;故其值能够作为描述泥石流危险性的一种定量化指标。该研究在对甘肃南部地区白龙江流域的252条泥石流沟的基本参数统计分析基础上,选取其中45条泥石流单沟;通过DEM数据拟合其沟谷高程—面积抛物线方程,计算单沟泥石流流域面积—高程函数积分S;在缺乏流域其他环境因子参数的情况下,定量化描述泥石流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