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利用中尺度模式进行辽宁地面风场数值分析,揭示辽宁几个准定常的中尺度系统,模拟地面风场的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2.
利用边界层的半经验理论及在辽东湾地区气象塔获得的实测资料,对中性及对流条件下的风温廓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3.
概述了“96121”天气实况电话查询系统的组建和设计方法。其中包括系统结构、功能、语音合成,程序编辑的基本思路以及传输方法等。  相似文献   
94.
根据沈阳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区域环境及气候环境等,对沈阳大气成分站所处站址环境进行探讨。并利用2004—2006年逐时气象观测数据对周围地物影响以及周围大气污染源对观测数据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大气成分站的站址设置基本符合建站要求,颗粒物和黑炭浓度的观测数据可以反映出沈阳地区大气环境特征与大气成分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5.
2004—2008年辽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4-2008年辽宁22个酸雨监测站的统计资料,对近年辽宁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2004—2008年,pH年平均值范围为5.49—6.62,呈逐年降低、酸雨强度逐年增强的趋势;酸雨主要发生在大连、本溪县和丹东及兴城地区,其中大连酸度最强;建平县最弱;辽宁酸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H值以夏季酸度为最强,春季为最弱,酸雨出现频率以秋季为最高,春季为最低。  相似文献   
96.
利用ADMS在制作鞍山市空气污染二氧化硫数值预报研究工作中,根据对2007年1—5月逐日鞍山市6个监测点的监测资料,分别选用当天浓度监测值背景值,前一天浓度监测值背景值,按比例扩大ADMS模型的预测结果,考虑背景气象条件决定的背景值,将4种背景值的方案进行污染预测比较。结果表明:以背景气象条件决定的背景值为基础实施预报,其结果的相关系数和符合指数最为显著。4种预报方案中,以考虑背景气象条件的背景值方案预报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97.
辽东湾温坨子地区冬季水平风场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辽东湾温坨子地区大气扩散试验资料,采用风场诊断模式,对拟建核电站厂区冬季水平风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该地区水平风场分布主要有3种形式:(1)呈偏南风型的风场;(2)偏北风型的风场;(3)厂址附近位于高低压中心之间,或整个区域是一均压场,这时系统风弱,局地风(包括山谷风及海陆风)明显,整个区域地面风场比较混乱。夏季该地区水平风场分布主要有4种形式:(1)受季风控制,呈偏南风型的风场;(2)系统风较弱,呈海陆风型的风场;(3)锋前低压控制,产生切变型的风场;(4)受季风控制呈偏北风型的风场。  相似文献   
98.
在摸清气候条件的基础上 ,从冷涡强对流的热力特征、动力条件以及暖湿输送与潜在不稳定能量发展等方面对复州湾盐场强对流 (飑线 )成因进行了分析 ,研究出 3~ 1 2h客观分析与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9.
以复州湾盐场晾晒期之特定时期(6月1日~8月31日)的降水量为预报对象,利用历史资料作为基本资料,应用神经网络理论研制出复州湾盐场晾晒期降水预报方法,并进行了预报检验。  相似文献   
100.
东北冷涡强雷暴天气过程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WRF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模拟2005-04-06辽宁强雷暴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分析天气系统结构。结果表明,降水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区的冷暖空气交汇和来自不同地区云团的汇合引发了此次强雷暴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