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高斯束逆时偏移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叠前深度偏移技术逐渐成为解决复杂构造区域成像问题的重要手段.考虑到逆时偏移精度高但效率低,而高斯束偏移具有高效、灵活等优势,本文将逆时偏移的理论思想应用于高斯束偏移中,发展了高斯束逆时偏移,即以Kirchhoff偏移为基础,利用高斯束叠加积分计算Green函数.其不仅保留了Kirchhoff偏移的高效性和灵活性,克服了其阴影区、焦散区、单次波至等缺陷,而且还具有波动方程偏移对陡倾角的成像优势,解决了其计算量大的问题.模型和实际资料试算验证了高斯束逆时偏移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可以作为一项实用化技术应用于偏移成像和层析速度建模中.  相似文献   
42.
综合鄱阳湖盆地的沉积特征和构造活动特点,并结合钻孔及剖面资料,分析了鄱阳湖盆地在东亚地区中新生代大地构造背景下的地质演化过程,总结了控制鄱阳湖盆地发展的主要断裂构造及其特征以及盆地的中新生代沉积古地理演化,最后进一步根据已有资料,总结了区域主要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及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并探讨析了盆地的成因机制。综合研究认为,在中生代,中国东南部的燕山运动事件使一套大致平行的北东-南西向断裂带形成,并在此时期导致了鄱阳湖断陷,形成鄱阳湖沉积盆地的雏形;之后,随着赣江断裂系活动方式的变化,鄱阳湖盆地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至第四纪,盆地中部发生整体拗陷并持续接受沉积;全新世中期后,演化成现代鄱阳湖。   相似文献   
43.
重力变化是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辽南地区为例,收集、整理了2012-2015年8期流动重力观测资料,通过重力平差计算,来研究区域重力场时空变化、重力点值时序变化和段差值时序变化等,分析重力场的时、空、强变化特征.判定潜在地震发生的高风险区域.结果显示盖州—大石桥—海城地区和明阳—庄河—魏屯地区重力变化起伏较大,异常明显,应给予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44.
沁水盆地中东部煤层埋深大(大于1 000 m)、煤储层薄且煤层各向异性强,构造褶皱强烈、小构造及裂隙发育,煤体结构破碎等,为提高本区薄煤储层、小断裂、裂缝成像精度及满足岩性解释的需求,开展了宽方位三维地震勘探。为了充分发挥宽方位地震数据的优势,在处理中引入先进的OVT域处理技术,通过道集分选、OVT域五维插值、OVT域叠前时间偏移、方位各向异性校正等关键技术,获得了高分辨率、高保真度的地震数据;在解释中充分利用OVT处理形成的全方位和分方位地震数据。实现了深部含煤地层及其断层、陷落柱、挠曲等微小构造的精细刻画,提高了构造解释的精度及准确性,同时为叠前反演和各向异性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为后期煤层气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5.
乾陵地震台洞体应变观测年变规律明显,固体潮清晰。2020年1月—2022年3月,NS分量变化趋势由拉张发生转折,呈缓慢压缩形态,调查发现,该趋势变化非干扰所致。为厘清该变化的可能成因,选取台站附近GNSS数据、InSAR形变场,以及陕西部分地震台站及相邻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地震台洞体应变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乾陵台附近区域最大剪应变率和面应变率在2020年前后出现趋势转折变化,InSAR形变场未发生较大范围的地壳形变,乾陵台附近地区洞体应变存在趋势转折的类似同步变化,说明研究区域地下介质应力调整的可能性较大,需密切跟踪。  相似文献   
46.
单震相微地震事件识别与反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单震相微地震事件进行识别,同时将识别出来的微地震事件进行定位.根据单一震相任意两道到时差与微地震事件、检波器空间位置及震相速度关系的特征规律,研究了单震相微地震事件识别方法.首先分析到时差与以上各变量的内在变化规律,建立起到时差与各变量之间的定量计算关系,然后就相邻道到时差和检波器排列的首尾两道到时差,研究了具体...  相似文献   
47.
对乾陵地震台2019年7—12月VP型垂直摆倾斜仪和DSQ型水管倾斜仪观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对比研究2套仪器在固体潮记录、数据连续性、观测精度、日均值变化趋势相关性和映震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合乾陵地震台地质构造、台基岩性和仪器自身差异等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并分析2套仪器在不同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48.
以武汉市为例,针对现阶段我国部分城市管线信息"为了普查而普查"、系统建设重复、共享程度低下、应用范围狭窄等现象,从平台整体设计、数据体系建设、功能设计等3个方面介绍了武汉市城市管线规划管理一张图建设的情况;详细阐述了系列比例尺地图编制、地图服务Cache创建、空间数据与全景数据坐标匹配等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49.
缴锡云  杨晓东 《地下水》1997,19(4):165-167
本文研究了井泵最优转速的计算方法。作者考虑了井泵转速与并泵效率、管路效率、井效率以及调速装置(包括电机与调速电气两部分)效率之间的关系,以井泵装置效率最高为目标函数,并考虑流量、井泵性能及电机功率等约束条件,建立了该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井泵最优转速的计算方法并给出实例。  相似文献   
50.
山西某勘探区地形较平坦,相对高差较小,地表多为第四系黄土覆盖,零星有基岩出露,岩石风化严重,无潜水位.激发条件较复杂。该区主要可采3^#煤层埋藏最浅为75m,最深处245m,层位沉积不稳定.厚度变化剧烈;15^#煤层上距3^#煤层90m±,沉积相对稳定。该区二煤层形成的反射波T3和T15波虽可辨认,但因煤层埋深较浅.易受浅层干扰,有效叠加次数减少。通过实验,确定了激发及接收参数;在资料处理上利用叠前及叠后反褶积以提高分辨率:在解释中,充分利用水平切片、层拉平切片等方法,结合相干体、方差体技术进行相关特征对比及验证,有效识别出勘探区内的断层、陷落柱、采空区、无煤及薄煤区,为煤矿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