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61.
江西盘古山钨矿是一个钨、铋、碲均可综合利用的大型矿床,有关其碲化物的特征及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研究尚属空白.文章在整理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矿床中碲化物开展了详细的矿相学鉴定、电子探针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盘古山钨矿床的碲化物主要有硫碲铋矿A、硫碲铋矿B、应硫碲铋矿、巴硫碲铋矿、硫楚碲铋矿及辉碲铋矿.矿...  相似文献   
162.
本文旨在讨论大地震前地震活动频次的非线性增长现象。首先研究了地震活动的累计增长模型,得到在平稳状态下,小地震的发生近似服从泊松分布的规律,大地震前地震累计频次会出现非线性行为;然后使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强震和弱震目录,给出了1970年以来中国大陆15次7级以上地震前地震累计次数呈现指数增长的震例,得到7级以上地震前小震累计次数存在数年尺度的非线性增长特性,部分7级以上地震前小震累计次数还存在几个月尺度的短期非线性特性,应当能够作为一种地震预测的中短期指标。  相似文献   
163.
传统的多视图字典学习算法旨在利用多视图数据间的相关性,未能考虑多视图数据的差异性,这可能会降低字典的学习性能.受此启发,提出一种基于视图内字典原子不一致的多视图字典学习算法.该算法为每个视图学习类属字典和共享字典,同时,引入编码系数方差的最小化约束,以降低视图间字典的差异性;此外,通过每个视图编码系数与所有视图编码系数均值之间距离的加权和的最小化来约束相应特征的贡献度;然后,施加视图内字典原子的不一致性约束以降低视图内字典的冗余.最后,在两个数据集(AR和Extended Yale B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4.
秦岭造山带南缘存在大片的早古生代基性火山岩,荞麦冲金矿的正长斑岩脉体呈北西向侵入基性火山岩地层中。本文通过对该正长斑岩脉体中的岩浆岩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以及Hf同位素研究,探讨正长斑岩脉体的侵入时代、岩石成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正长斑岩脉体的侵入时代可以分为2期,相对应的2件正长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15±7)Ma、(477±6)Ma,前者属于晚志留世时期,后者为寒武纪到早奥陶世时期。地球化学特征上显示具较高的Si O2含量(75%),里特曼指数δ=1.59,高Al低Ti的特点,Eu和Sr具有明显负异常,为钙碱性脉体。正长斑岩的Hf同位素检测结果得到εHf(t)全部为正值,其变化范围较大(3.4~11.8),说明岩浆主要来自亏损地幔,个别εHf(t)异常,推断岩浆上侵过程中混入少量地壳物质,从而显示壳幔混合特征。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表现为稀土总量很高(∑REE=149.62×10-6~321.55×10-6),轻稀土强烈富集型,呈现出高度分异的特点。研究表明,在早古生代时期,区域上为板内裂解的构造环境,使软流圈地幔上涌冷凝形成基性岩地层,正长斑岩脉体在侵入基性岩形成过程,从地壳深部的Au带入地壳表层,为地层Au的预富集,后期剪切成矿作用提供了Au的物质来源;正长斑岩脉体形成时代的厘定,确定了该区金源层形成时代,对后期金的富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5.
深部开采有着地表沉陷时间长、范围大,地表测点难以长时间保存的特点,目前我国几乎没有深部开采的正规观测站。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采用了D-In SAR技术获取了徐州矿区张小楼千米深部开采地表沉降数据,通过将监测结果与地表水准测量进行对比,证明了D-In SAR结果的正确性,并结合测点缺失情况下地表移动参数的求取方法,基于D-In SAR数据求取了千米深部开采地表移动参数。结果表明采用D-In SAR方法对深部开采地表移动的监测可以解决深部开采地表移动参数的求取问题。  相似文献   
166.
分析贵定县1957-2009年出现的134次暴雨日样本。结果表明:贵定县暴雨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增长率为0.2d/10年,年暴雨日数在0~7d次之间,暴雨日平均每年出现2.53次,最大降水量为234.9mm,1h最大降水量为63.5mm;2—10月均有暴雨日出现,暴雨日发生的季节性明显,夏季暴雨日占全年的54.3%,暴雨日频发于6—7月,且6月下旬为暴雨的高峰期;暴雨日降水对月、年降水量的贡献显著,5-9月的暴雨日雨量对月降水量的贡献较大,6月为最大。年降水量最少的年份,无暴雨日出现。  相似文献   
167.
东北畜禽粪便铜残留及潜在污染风险(英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集东北三省224个不同规模畜禽养殖场饲料和粪便样本,并测定其中铜含量,在此基础上估算了辽宁省主要污灌区农田畜禽粪便铜负荷以及畜禽粪便铜的流失量。研究结果显示,猪、鸡和牛饲料中铜含量分别为179.8、16.6和20.8 mg kg-1。粪便样品中铜含量介于1.5-1521.2 mg kg-1。猪粪中铜含量平均为642.1mg kg-1,高于鸡粪(65.6 mg kg-1)和牛粪(31.1 mg kg-1)。污灌区农田畜禽粪便铜负荷介于12.3-35.4 kg km-2,以小凌河污灌区负荷水平最高。污灌区畜禽粪便铜随土壤输入河流的流失量均低于0.76 kg km-2,其中锦州市西部和鞍山市南部流失量较大。研究认为,东北三省畜禽粪便中铜残留浓度较高,长期农用将导致区域土壤和地表水体铜潜在污染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68.
摘要:在隧道建设施工中,涌水灾害是隧道建设中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涌水量预测关系到隧道方案的工程设计、施工条件、工程造价、养护条件和运营安全。因此,在勘察阶段如何较为准确地预测隧道涌水量的大小,为隧道施工制定合理的防排水措施提供依据,评价其建设施工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成为众多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作者日益关注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9.
成都平原区位于四川省盆地中部,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近年来,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的号召,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在成都平原区有着较快的发展,但对区内的地源热泵系统热能交换形式缺少适宜性的分区,在选择系统热能交换形式上缺少依据.根据成都平原区地源热泵系统热能交换形式对其适宜性进行初步划分,以供成都平原区热泵系统热能交换形式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0.
Based on various statistical indices, the abilities of multi-generation reanalyses, namely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1 (R1), the NCEP-DOE Reanalysis 2 (R2) and the NCEP 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 (CFSR), to reproduce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over Zhejiang Province are comprehensively compared. The mean absolute bias percentages for three reanalyses are 20% (R1), 10% (R2) and 37% (CFSR). R2 (R1) gives the best (worst) general depiction of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bserved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whereas a significant wet bias is noticed in CFSR. All reanalyses reasonably reproduce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0.72 (R1), 0.72 (R2) and 0.84 (CFSR). All reanalyses well represent the first two modes of the observed precipitation through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analysis, with CFSR giving the best capture of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The root-mean-square error (RMSE) is the largest (smallest) in CFSR (R2). The large RMSE of CFSR in summer (especially in June) contributes mostly to its systematic wet bias. After 2001, the wet-bias of CFSR substantially weakens, probably attributed to increasing observations assimilated in the CFSR. On a monthly basis, the percentage of neutral bias cases are similar for all reanalyses, while the ratio of positive (negative) bias cases for CFSR is distinctly larger (smaller) than that of R1 and R2. The proportions of negative bias cases for R1 and R2 begin to increase after 2001 while keeping stable for CFSR. On a daily basis, all reanalyses give good performances of reproducing light rain; however, the reflection of moderate rain and heavier rain by CFSR is better than R1 and R2. Overall, despite being a third-generation reanalysis product, CFSR does not exhibit comprehensive superiorities over R1 and R2 in all aspects on a regional sca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