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徐寿志  方爱平  杨凡  李莹 《测绘科学》2019,44(6):187-192
为了对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点云精度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该文提出了利用室外三维检测场,借助自制的反射纸、球形靶标和特征地物,获取特征点的高精度三维坐标和特征线的长度值,通过与系统解算出来的结果进行比对,评价了系统的绝对精度、相对精度和重复性精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对厘米级车载移动测量系统进行点云精度评定,方法切实可行,为相关检测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2007年2月汕头赤潮事件水文气象及海水理化因子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2月2日~3月5日期间,广东省汕头附近港湾及南澳岛附近海湾发生了"球形棕囊藻"赤潮事件.由于持续时间较长,导致附近养殖场大量扇贝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元以上.这次赤潮事件主要表现有3个特点:(1)藻类密度不大.表层海水中只有零星破碎的胶囊体,底层海水中胶囊体密度约3~5个/升;(2)影响范围较大,从刚开始在汕头妈屿和莱芜湾发现,到广澳前江、南澳岛四周、牛田洋、海门、濠江等沿岸海域都出现藻类碎片;(3)持续时间长,从2月2日监测人员发现有赤潮藻类胶囊体,一直持续到3月5日才基本消亡.本文主要从海洋水文气象环境场及海水理化因子方面对这次赤潮事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无人机激光雷达估测低矮植被高度的精度大小,本文以3m以下低矮树木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不同航高、不同扫描角情况下激光脚点坐标和点云估测单一树木高度的最大测量误差值;对比实测树高,分析了激光点云估测树高的精度。结果表明,在航高为30m、扫描范围为(-50°,5°)的情况下,无人机激光雷达获取的激光脚点坐标误差和由激光点云估测低矮树高(3m以下)的误差均可以达到cm级;激光点云估测单一树木高度与实测高度的决定系数为0.977,均方根差为5cm,标准均方根差为4%。因此,应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可以快速、精确获取低矮植被高度信息,进而为反演植被生物量和植被长势信息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在大尺寸空间测量等领域,出现了诸多精密仪器,并且测量手段和测量方法也层出不穷,可是经纬仪测量系统依然以其特有的优势,在特定的测量要求(立方镜准直)、特定的测量环境下(测量范围较大且有遮挡)依然在诸多领域被应用,因此如何能够在更好的保证测量的精度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在传统经纬仪交会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对标尺的位置、姿态、特别是标尺的个数等因素的不同设置,看其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试验证明,进行多标尺联合标定的方法,可以在全方位测量空间内较好地控制了测量误差,改善测量误差的空间分布,提高了测量空间内的整体测量精度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高炮作业点安全射界图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凡  黄明政  薛允传  钟志伟  吕明先  孙琪 《气象》2008,34(4):124-126
随着青岛地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个高炮作业点所在地的周边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为确保高炮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的安全,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结合高炮作业点周边的实际情况,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制作了高炮安全射界图.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2008年青岛奥帆赛开闭幕式人工消减雨工作的技术保障方案,通过组织实施和效果分析表明:该方案实际可行,为奥帆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可对今后开展此类工作提供参考,以备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雷电灾害监测预警与数据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雷电灾害涉及的关键问题,基于ArcEngine开发平台,结合大型网络数据库sqlServer2005与空间数据库模型GeoIataBase,设计了具有3层逻辑结构的系统构架方案,构建了基于GIS的雷电监测预警与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有效地将各种雷电数据与GIS平台进行无缝对接,并整合雷电预测模式,实现各种雷电数据基于GIS的实时监测处理与预测预警以及高效组织、存储与管理,满足各种雷电信息查询处理分析的需求;为气象部门对雷电灾害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以及各种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的处理分析等提供了有效的可视化平台,同时也为GIS与气象专业领域的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杨凡  孙琪  孟繁辉  丁锋  徐芬 《气象科技》2014,42(3):511-515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性,利用雷达回波外推TREC、TITAN技术和安全射界图技术,生成人工影响天气预警产品、建议产品。利用雷达外推30min、60min产品与作业点最大射程的位置关系,输出作业预警产品。利用当前回波与作业点的位置关系,生成对空射击的仰角、方位角信息,利用安全射界技术进行筛选,生成实时、客观的作业建议产品,以此进行决策指挥,避免了人工决策安全射区可能出现的误差,达到了安全、高效作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对泉州市沿海2008—2017年发生的15起赤潮灾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赤潮平均每年发生1.5起,发生面积31.0 km2,发生天数7 d,从赤潮发生次数、发生面积和发生天数来看,后5年(2013—2017年)较之前5年(2008—2012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赤潮的主要发生期为4—9月,暴发高峰期为5—6月;平均每次赤潮持续时间为4.7 d;②引发赤潮的藻类有9种,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4种,甲藻门(Dinophyta)4种,金藻门(Chrysophyta)1种,引发赤潮次数最多的是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引发赤潮的藻类具有演替规律,不断有新的藻类引发赤潮;每种硅藻赤潮均只发生过1起,甲藻引发赤潮次数最多,金藻赤潮发生天数最多,面积最大;③有毒赤潮共发生6起,其中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赤潮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水产养殖业;④赤潮分布范围广,主要发生在惠安县海域和石狮市海域。通过全面分析近10年泉州市沿海赤潮的基本特征,为泉州市赤潮的预警预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