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软弱易冲蚀地层钻探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书伟  张绍和  李锋  刘杰 《探矿工程》2013,40(10):29-31
钻探生产中经常遇到一些软弱易冲蚀地层,因这些地层岩石破碎、松软,在进入内管前往往易被冲洗液冲蚀,进入内管后也常常因卡簧卡不牢在打捞时掉落造成空管。因岩心采取率低往往造成钻孔报废。以贵州道真新民铝土矿矿区为例,分析了软弱易冲蚀地层岩心采取率低的原因;为提高该类地层岩矿心采取率,研制了元泵反循环超前侧喷绳索取心钻具,保证了岩矿心采取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2.
本文用多种数字地震学方法研究了2012年7月20日江苏高邮Ms4.9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首先用CAP方法反演了江苏高邮Ms4.9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最佳解节面Ⅰ走向角为109°,倾角85°,滑动角18°;节面Ⅱ走向角17°,倾角72°,滑动角175°;矩震级Mw为4.82;优势震源深度为10 km.为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我们一方面用Snoke方法反演了高邮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与CAP方法反演的结果相差不大;另一方面,使用近震深度震相到时差的测量和对远震波形拟合的方法进一步研究震源深度,结果均表明江苏高邮Ms4.9级地震的震源深度在9~10 km左右,与CAP方法的结果一致.多种方法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可以充分说明本文研究结果比较可靠.结合前人地质资料的研究成果和本文对高邮地震震源机制解的研究,我们认为滁河断裂很可能是江苏高邮Ms4.9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43.
基于优先策略的动态选星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LAMOST巡天观测战略系统(SSS)中观测策略的实现方法选星算法问题.以国外SDSS望远镜为例介绍了静态选星算法,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并结合LAMOST望远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选星算法-“动态选星”算法.动态选星算法基于优先策略原理,可以在满足覆盖完备性的基础上,优化观测效率,并能方便地兼顾观测条件的约束.给出了算法的原理和框架描述,并针对算法进行了模拟计算,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动态选星算法不仅适用于LAMOST,它可以普遍地应用于多目标光纤望远镜的巡天选星.  相似文献   
144.
建筑物点云提取是城市快速三维建模的基础。针对城区中建筑物和树木空间距离较近导致建筑物点云误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颜色约束的欧式聚类算法。该方法利用低空拍摄可见光影像进行三维重建、获取点云数据,在建立点云K邻域索引和表面估计的基础上,以曲率最小的点作为欧式聚类的种子点,将点云的RGB值转换成Lab颜色模型,对建筑物点云的聚类提取进行约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可见光影像匹配点云中建筑物提取时将树木误提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5.
以京杭运河二通道海宁段东西大道桥某桥梁桩基为研究对象,针对陆上航道开挖穿越密集交叉点重要桥梁工程的建设施工和安全防护的科学和技术难题开展研究。运用现场勘察、室内试验和三维数值仿真技术,对研究区深厚软土地质条件下的航道开挖进行模拟计算,分析航道开挖卸载过程中邻近桥梁桩基水平偏转位移,并重点探究桥梁桩基受邻近航道开挖关于不同桩长、桩径对桩基水平偏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航道开挖工程势必会引起土体扰动而造成桩基偏移,对于超长桩来说,增大桩径对于桩基水平承载力的提升与控制桩基水平倾斜帮助有限;对于软土地区桥梁桩基来说,其桩长应大于临界值,否则桩基水平承载力不足以抵消土的开挖扰动对于桩的影响力,使得桩的水平倾斜急剧增大,使之发生破坏。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相类似的工程及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6.
采用规则格网数据(DEM)建立虚拟地理环境,并设定研究平面和电磁设备的空间位置,通过三角图元求交算法确定电磁波与地形是否存在遮蔽情况,从而计算得到受地形遮蔽影响的电磁场数据;采用颜色混合技术和优化处理的体绘制技术,将抽象的电磁场数据映射到可见的不同颜色值,形成直观、形象的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7.
哪儿凉快哪儿呆去! 在持续高温的盛夏,真不是一句骂人的话。  相似文献   
148.
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是近年来海域使用管理中的一个新课题。文章初步探讨了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的内涵、分类和理论基础,论述了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在海洋功能区划制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9.
环渤海区域海陆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陆一体化是近年来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思路,文章分析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并依据海陆一体化的理论为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0.
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问题,在国际学术界"近期出自非洲说"和"多地区进化说"两派学说激烈争论的背景下一直存在着"本土连续演化"与"非洲移民替代"两种假说的碰撞,两种观点的主要提出与支持者分别来自古人类学和分子生物学界.随着新材料发现、新分析进展和更多领域介入此项研究,相关认识得到深化,有关假说得以发展和修正,不同人群间发生过基因交流、现代人都经历过复杂的融合与演化过程渐成学术界共识.中国地区新发现的人类化石所揭示的古人类体质特点及其演化,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成果和古DNA信息的提取与破译,正使该地区现代人群起源与形成过程逐渐清晰起来,但不同假说的交锋仍在持续,分子生物学主流观点认定中国地区最早现代人来自西方,古人类学和考古学则在强化对"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观点的论述.本文梳理、总结了近年中国在此问题上的研究进展及西方学术界的相关发展变化,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方向提出了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