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李鑫  马晓冬  胡嫚莉 《地理研究》2022,41(7):1981-1994
乡村振兴需要系统化的理论支持,人-地-业要素是乡村地域系统的核心,探索乡村地域系统结构及其人-地-业要素互馈如何塑造乡村发展动力不仅有现实迫切性,更有重要学术意义。论文运用逻辑分析法对乡村地域系统人-地-业要素互馈机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乡村地域系统可分为本底要素、直接要素与间接要素三大子系统,本底要素是乡村发展的“基础台”,直接要素是乡村发展主体,而间接要素是乡村发展的“调节器”;人-地-业互馈的科学内涵是通过相互作用来优化要素数量组合与空间匹配而塑造乡村发展动力,驱动乡村地域系统向优化状态迁移;人-地-业要素互馈机制框架中三者存在相互作用路径,是一个联动互馈环,有动态性、传播性与关联性特征;人-地-业要素互馈理论框架可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村庄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人-地-业要素互馈耦合调控实际上是塑造乡村发展动力的过程,应根据互馈路径在综合权衡基础上确定互馈调控强度与方向。  相似文献   
82.
为了厘清中国高等地理教育机构发展脉络,论文基于多种类型资料,梳理了1980—2021年中国高等地理教育机构的专业、沿革、停办数据,从类型、增长、分布3个层面讨论其发展过程,并探讨其当前主要问题。研究发现,近40余年中国高等地理教育机构发展有如下特征:① 主要分布在科研机构和高校中,且高校涉及综合、师范、工程与矿业等11类高校;② 地理学专业数量及其在机构中地位的差异使之有必要区分学科机构与专业机构;③ 数量增长包括1980—1998年稳定增长、1999—2009年快速增长、2010—2021年波动增长3个阶段,并主要受高校地理院系增长的影响,不同阶段不同类型高校地理院系增长又有差异;④ 分布演变可分为与数量增长时段相一致的省级稳定扩展、省级与地市级双轨快速扩展、省级与地市级双轨缓慢扩展3个阶段,不同类型机构空间分布及扩展态势也存在差异。当前中国高等地理教育机构已形成学科机构为主体、专业机构为扩展翼的发展态势,但有必要加强学科认同和学科共同体建设,以避免多样化发展可能引起的误解,改变仍然存在的高校学科院系“名实不符”现象,降低高校专业院系停办风险。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双能CT对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病理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旨在提高甲状腺癌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头颈外科诊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24例,其中甲状腺癌组148例设为观察组,甲状腺良性结节76例设为对照组,分析术前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学结果对照。结果:22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观察组甲状腺癌148例、对照组良性结节76例,102例结节形态不规则,104例结节出现“半岛状”瘤结节,106例结节出现“强化残圈”征,89例出现“沙粒样”钙化,84例恶性结节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动、静脉期甲状腺良性结节标准化碘浓度比率、能谱曲线斜率均高于甲状腺癌组,组间差异显著。结论:双能CT定量分析结合CT征象对甲状腺结节鉴别有一定特征性,不同病理类型与碘图、能谱曲线关系密切,可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并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
为了研究2021年5月22日玛多MS 7.4地震地震动特征,收集16个强震台的峰值加速度和其中9个台的强震波形数据,利用峰值加速度衰减及反应谱等分析玛多MS 7.4地震强震动特征。结果表明,多数台站的PGA值都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平稳下降,PGA的衰减特征与青藏区衰减关系间有较好的一致性;土层台与基岩台的加速度反应谱明显不同,震中距越小,短周期高频成分越多,衰减越快,震中距越大,长周期高频成分越少,衰减越慢;加速度反应谱的水平向与竖向比值曲线在4 s内呈现两峰一谷的现象,初步认为,距发震断层较近的野马滩1号大桥所受到的破坏及水泥路面的明显错断受水平向地震动作用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5.
2021年5月22日,在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距震中7 km的黄河乡驻地及周边为此次地震重灾区(Ⅷ度)。通过地震现场工作,对重灾区房屋进行应急调查与评估分析。共计调查黄河乡及周边1 019间房屋建筑,主要以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为主。其中砖混结构房屋占比67.71%,大多基本完好或轻微破坏;砖木结构房屋占比29.24%,多数轻微破坏或中等破坏;土木结构房屋占比2.45%,基本完全毁坏。基于不同结构类型房屋调查结果及震灾分析讨论,提出灾后重建及震灾防御的相关意见:(1)对于灾后房屋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摸排检测及登记上报有关部门;(2)灾后重建房屋建议以砖混、框架及轻型钢结构为主;(3)房屋自建随意性高,需加强房屋监管及建造标准。  相似文献   
86.
随着综合气象观测体系的发展,国内自动气象站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同时要求台站各要素观测数据的三性也越来越高。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自动气象站维护的要求,气象计量部门每两年要对各自动气象站进行现场标校鉴定。对台站而言,如何做好标校鉴定期间的工作以及由此产生的异常数据值对业务工作的影响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7.
高阳  王晓锋  熊巨华  吴浩  李鑫  蔡顺  张中浩 《地理研究》2023,(10):2817-2826
近几十年来,因气候变化异常而引发的一系列灾害事件已被世界各地的器测及实验记录所证实。深入探究不同时空尺度气候变化的特征与机理是建立气候变化与各类灾害事件耦合关系的前提。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不同自然事件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化机理,因此探究气候变化及各类灾害事件的时空分异规律及其互相耦合机制,是地理科学学科视角下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理科学学科2010—2021年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地区科学基金的申请和资助项目为研究对象,剖析学科领域内气候变化相关研究的资助现状,归纳并展望地理科学学科视角下气候变化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近十几年来,地理科学学科领域内气候变化相关研究的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与资助量均逐年增长,显示出该学科方向人才储备规模不断扩大;面上项目的申请与资助量较为稳定;地区科学基金的申请量亦呈增加趋势,但资助量波动较大。依托单位中,中国科学院下属的6家研究院(所)是地理科学学科中气候变化相关研究的主要科研单位。目前,地理科学学科领域内的气候变化研究存在研究队伍区域分布不均、研究手段及内容相对单一、机理和...  相似文献   
88.
热液和冷泉活动是现代深海环境中两个重要的极端系统,它们均是岩石圈与外部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转移和交换的重要途径,它们之间既有显著差异,但也存在很多相似点。一系列调查研究表明,在某些特殊构造单元,热液和冷泉活动可能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在构造地质、生物生态和元素循环上存在某种相互作用或耦合关系。冲绳海槽作为西太平洋一个典型的弧后盆地,发育了繁盛的热液和冷泉活动,是研究这两个海底极端系统相互影响机制的天然实验室。在大量文献调研和野外精细探测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冲绳海槽内相互毗邻的冷泉和热液之间的物质扩散过程及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初步建立了两个极端系统内两种不同流体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型,认识到未来如对两个深海极端环境共生区构造发育特征、地层流体演化、生物群落以及矿物元素组成进行系统分析,将有助于建立更加完善的冷泉-热液两个系统在物质和能量上的耦合关系模型,同时也有助于揭示它们在生物生态之间的沟通融合规律,最终可建立盆地尺度上热液-冷泉区相互作用模式,从而加深对西太平洋甚至全球范围内冷泉-热液两个极端环境系统甚至"流体-固体"耦合的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89.
碳酸盐晶格硫(CAS)是古环境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系指在碳酸盐成岩过程中微量的硫酸盐离子取代碳酸盐离子并保存在晶格中的硫酸盐。CAS对矿物沉淀发生时的海水硫酸根的氧、硫同位素组成、硫酸盐浓度和当时古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都有很好的保存和记录作用,因此引发了对其持续关注,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本文综述了CAS当前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前处理方法、影响因素、同位素组成和古环境恢复等重点问题来探讨CAS的成因和CAS对不同沉积环境的恢复应用,并展望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点研究方向,希望借此能引起广大研究者的兴趣和重视。  相似文献   
90.
为了得出低渗煤层注入/压降试井出现径向流时注入时间的大致范围,基于注入/压降试井的理论及经验,经过大量实测数据的研究和现场实地测试,提出了减小井储畸变时间、延长测试时间的可行措施,以及在煤层气参数井实行三开井制的理念。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测试时间内,对于低渗煤层注入/压降试井要出现径向流,必须在井筒安全的情况下保证注入时间(tinj)大于 3倍的井储畸变时间(twb),关井时间(tfall)大于等于2倍的注入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