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7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凤凰山矽卡岩犁铜矿床为例,通过对成矿流体特征研究以及碳、氢、氧、硫、铅同位素分析,探讨成矿流体性质、成矿流体来源以及成矿物质来源.凤凰山铜矿床透辉石、石榴子石、石英和方解石中普遍发育流体包裹体,其类型为液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和H2-CO2三相包裹体.气液固相成分的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流体包裹体液相以H2O为主,气相...  相似文献   
32.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东珺铅锌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珺矿床位于海拉尔侏罗纪火山断陷盆地,具有热液蚀变明显、断裂构造控矿显著、矿体多且规模小等特征,为一产于火山岩中的典型热液型铅锌银矿床,火山岩含碱量较高(K2O+Na2O=5.93%~8.26%).Na2O/K2O平均为1.81,轻稀土相对富集(LaN/YbN=16.72~23.31),具轻微的负Eu异常,大离子亲石元...  相似文献   
33.
莫尔道嘎地处额尔古纳地块北段,该地区大量侵入岩和侵入[CD*2]变质杂岩以往被认为属新元古代,类型有风水山片麻杂岩、中基性杂岩、巨斑状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岩。对该地区新元古代侵入岩和侵入-变质杂岩进行系统采样,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进行了测年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除个别岩体(混合岩化钾长花岗岩)为新元古代形成外,绝大部分以往认为的新元古代侵入岩或变质侵入杂岩为早中生代形成,揭示了研究区有强烈的早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结合区域上同时代早中生代岩石的分布和年代学资料,额尔古纳和大兴安岭北段的早中生代侵入岩和变质杂岩可以分为243~246、210~229、200~205 Ma 3个时期,其中200~205 Ma一组最为发育。243~246 Ma一组主要为莫尔道嘎地区中基性杂岩,形成背景与二叠纪末期兴蒙造山之后伸展作用有关。而210~229 Ma的花岗岩和变质杂岩组合具有非常典型的大陆碰撞岩石组合特征:钙碱性系列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石副矿物以黑云母+角闪石+白云母为主,混合岩和淡色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深熔岩(莫尔道嘎巨斑状钾长花岗岩),缺乏同时期火山岩等;其形成与早中生代时期蒙古-鄂霍茨克洋封闭引起的陆陆碰撞有关。研究区早中生代花岗质侵入岩、变质杂岩特征及其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蒙古-鄂霍茨克洋中段可能在中三叠世末期-晚三叠世早期封闭,这时已经开始发生陆陆碰撞,碰撞高峰时期可能在晚三叠世末期,早于以往认为的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34.
本文应用SHRIMP锆石U-Pb法对铜陵地区小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和沙滩脚石英二长斑岩进行了精确定年。小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锆石年龄为142.8±1.8Ma,沙滩脚石英二长斑岩锆石年龄为151.8±2.6Ma,表明它们的成岩时代为晚侏罗世。由于双扩散对流作用形成了带状岩浆房,因而总体上岩  相似文献   
35.
内蒙古东珺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内蒙古东珺铅锌银矿床的成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区岩浆岩属于钙碱性岩石系列,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矿石与岩浆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矿石、矿化蚀变岩、火山岩和二长斑岩的K、Th、U、Rb均具有明显的正异常,Ta、Nb均显示负异常,暗示本矿区各种岩石具有相同的源区,主要来源于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富集地幔,可能有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矿石中金属硫化物Pb、S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系统。通过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认为东珺铅锌银矿为一与火山-次火山岩浆作用有关、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热液脉型矿床,成矿与中生代火山-次火山岩浆作用关系密切,NW向和NE向断裂构造为控矿和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36.
中国中生代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及其演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中国及邻区中生代地质构造的演化主要表现为欧亚大陆东部增生和中国大陆陆缘及陆内变形作用,受特提斯一古太平洋及太平洋一印度洋两大动力学体系的控制,形成滨太平洋、特提斯和中亚3大构造域。作者在对829个典型矿床及大量测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生代成矿环境和成矿特征,将中国中生代矿床划分为3个矿床成矿系列组合和11个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着重论述了中国中生代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的基本特征,并简要概括了它们的时空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37.
白云鄂博矿区深边部铁矿床勘查突破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绕白云鄂博矿山寻找铁矿接替资源的急迫需求,聚焦构造对深部矿体控制作用,开展复杂地形及强干扰地区重力-磁法-电法-高精度反射地震综合勘查示范研究.通过一系列专题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笔者构建了白云鄂博矿床成矿模式和新的勘查模型,提出矿区近东西向逆-平移断层(F2)导致了主矿、东矿深部矿体向东平移的新认识,明确指出深部存在...  相似文献   
38.
特大型矿床与异常成矿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特大型矿床具有成矿偏在性并受控于异常成矿构造聚敛场。它们是常规成矿作用 (过程 )中发生“引潮共振”而爆发的异常成矿作用的产物 ,具有与中小型及大型矿床显著不同的成矿机制。异常成矿作用的发生与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出现的全球性重大异常地质事件有关 ,如太古宙氧大气变态(过氧事件 )、元古宙还原大气变态 (缺氧事件 )和显生宙构造圈热侵蚀 (大规模构造岩浆事件 ) ,其结果导致在短时限内发生成矿物质的超巨量工业堆积。研究和探索异常成矿作用的“基因”是当代成矿学研究的一项重大前沿性课题  相似文献   
39.
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基于成矿“时间维”造就“空间维”的活动论新思维,提出了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概念,即成矿构造背“景”、成矿构造聚敛“场”、金属成矿“相”和矿“床”4个成矿等级在1个金属成矿省内的成矿作用,及其随着地质历史演化进程,通过在一定地质时期的一定地质事件,促发4个不同等级的成矿组成以一定规律发生耦合。不耦合者不成矿,一般耦合仅成一般规模矿床,最佳耦合导致巨量金属堆积,形成特大型矿床。文章以华北板块北缘及其北侧金属成矿省为例,通过成矿等级体制的有序耦合、耦合程度及其巨量金属堆积机制的研究,发现巨量金属的堆积是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由一定的地质事件激发常规成矿作用发生异常“引潮共振”的结果。  相似文献   
40.
大陆边缘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陆边缘处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长期以来的研究表明,大陆边缘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是成矿作用最为活跃的地带之一,世界上众多大-超大型矿床分布于大陆边缘的事实也充分证实了这一认识。因此,认识和研究大陆边缘,包括其形成、演化、内部构造的时空配置结构以及构造属性和成矿系列专属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