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41.
岩体风化程度的划分对岩体质量的准确分级及建基面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但定性划分岩体风化程度往往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存在评价时的任意性,且不能客观反映岩体风化的本质特征。而选取一些能反映岩体风化特征的指标对岩体进行风化量化分级,则较为准确、客观。论文结合西南某大型电站基本情况,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选取岩石质量指标(RQD)、裂隙间距(D)、波速比(Bv)、完整性系数(Kv)、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及2m硐段裂隙数等适合坝区岩体定量风化分带的特征指标,对主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根据选定指标定量划分出坝区岩体风化分带,以期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
利用POV-ray快速计算三维冠层的四分量比例及孔隙率,在与计算机模拟模型对比结果、验证其可靠性的基础上,针对植被真实结构模型的主要参数对冠层四分量比例和孔隙率的敏感性进行分析。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冠层为垄行结构时,相对于其他因素,行结构对四分量比例和孔隙率的影响占主导,因此当植被冠层为垄行结构时,四分量比例和孔隙率的变化较连续冠层更加复杂;集聚指数可以有效的控制叶片的空间分布模式,进而影响到视场中植被与土壤的相对面积比例,对于四分量比例和孔隙率结果有较大影响;叶倾角分布类型对四分量比例和孔隙率结果的各向异性特征影响明显;同时,通过对垄行作物3个典型生长期的四分量比例和孔隙率结果分析得出,在作物生长初期土壤对结果影响更大,在作物生长后期植被对结果的影响占主导,亮叶分量比例各向异性特征较为明显。研究表明,POV-ray是进行植被定量遥感研究的有利工具,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ASTER卫星数据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一种新型遥感数据源。本文以阜康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对ASTER卫星数据进行了影像镶嵌图研制。研究表明ASTER卫星镶嵌数据体现了诸多优势。同时,本文阐述了在影像镶嵌处理中发现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4.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遥感数据应用开发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作为主要实验区,概述了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遥感数据进行草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荒漠化监测评价的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系统研究,探索了利用CBERS遥感数据开展国土资源环境监测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立CBERS遥感数据全国电子沙盘的基础上,创建了等边直角网构网压缩技术,提高了卫星数据检索分析的能力.研究表明,CBERS遥感数据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资源调查与监测评价等诸多方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5.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Desertification in Xinjiang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虎  高亚琪  王晓峰  王哲 《地理学报》2004,59(2):197-202
利用RS与GIS技术对新疆境内的荒漠化土地进行监测分析,以新疆全境为控制总体,采取卫星数据解译结合现地调查及抽样方法获取全疆荒漠化现状。监测调查表明:新疆是个荒漠化分布极广的地区,荒漠化面积占监测区面积的77.08%。在荒漠化土地类型中,荒漠化耕地占1.92%,荒漠化林地占4%,荒漠化草地占45%,荒漠化未利用地占49%。在荒漠化程度中,非荒漠化土地占22.92%,轻度荒漠化占5.69%,中度荒漠化占16.58%,重度荒漠化占33.19%,极重度荒漠化占21.61%。按荒漠化主导因素:风蚀荒漠化占58.23%,水蚀荒漠化占8.69%,盐渍荒漠化占6.52%,冻融荒漠化占3.64%。  相似文献   
46.
地铁车站的地震液化上浮是地下结构常见的灾害之一,对处于液化场地的地铁车站需增加抗液化及抗浮措施。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抗拔桩和隔离墙2种抗浮措施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效果,研究了车站的上浮位移、地表变形和周围土体超孔隙水压比等动力响应。结果表明:设置抗拔桩可提供抗拔力,隔离墙可有效阻挡液化土的流动,因此地铁车站的上浮位移明显减小;抗拔桩的长度进入非液化土层时抗浮效果最佳;隔离墙的抗浮效果随着与车站主体的距离增加而减弱。通过该项研究,可为液化场地中地铁车站的抗浮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7.
伦泽华  李虎  李浩 《北京测绘》2022,36(3):311-314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的不断发展成熟,我国国产测绘设备已经逐步摆脱了对外国导航卫星的依赖,可实现纯BDS导航条件下正常作业.针对目前测绘用无人机在纯BDS导航条件下的飞行稳定性、摄影测量精度缺乏验证的情况,本文对纯BDS导航条件与全频段混合导...  相似文献   
48.
页岩气的商业性开发证实成熟页岩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川东南地区是我国南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战略先导区。裂缝发育情况是页岩气保存和开发部署的关键因素,对于构造环境复杂特殊的盆缘地区,在加大页岩裂缝研究难度的同时,也给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页岩气勘探作为我国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尚未形成成熟的裂缝评价体系。以川东南东溪地区为例,基于三轴岩石力学实验结果,首先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进行应力场模拟,而后利用岩石力学参数进行模型构建和模拟结果的反复试算,以获取东溪地区最大、最小主应力和应力差分布图,最后运用莫尔–库伦准则计算岩体破裂系数预测裂缝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裂缝发育情况主要分为4个级别,其中,Ⅰ级裂缝呈条带状分布在东西两侧断裂附近,Ⅱ级裂缝在Ⅰ级裂缝周围发育,而Ⅲ级裂缝分布在北部背斜核部和西部背斜翼部;优选页岩气埋深、距剥蚀区距离、距齐岳山断裂距离、断裂作用、应力差及压力系数等10个保存条件参数,采用组合权重法确定保存条件参数权重,其中一级参数权重分别为埋深(0.2)、距剥蚀区距离(0.1)、距齐岳山断裂距离(0.1)、断裂作用(0.25)、应力差(0.15)、压力系数(0.2),以此建立相对完善的页岩气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优选出2类页岩气勘探目标有利区,其中A类、B类有利区分别分布在研究区南部背斜核部及翼部和中部宽缓褶皱两翼。研究成果为川东南地区的页岩气勘探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
中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性能受到不同期次构造裂缝控制,裂缝对油气的富集及产能具有重要影 响,研 究 构 造 裂 缝发育特征、形成期次及渗流特征将为有效评价与开发有利储层提供依据。该区主要发育高角度缝和斜交缝,裂缝发育方位包括近EW 向(270°±10°)、NW 向(300°±15°)、NE向(45°±15°)和SN(0°±10°)。利用裂缝充填物成分及切割关系、裂缝充填物包裹体测温和岩石声发射试验等研究结果,结合构造演化历史,认为该区构造裂缝至少可以划 分 为4期:第1期构造裂缝形成于海西构造运动中期,充填物为细粒方解石及绿泥石,包裹体均一温度为75~82℃;古构造应力值为49.6 MPa;第2期构造裂缝形成于海西构造运动晚期,充填物为石膏,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2~97℃,古构造应力值为39.9 MPa;第3期构造裂缝形成于印支构造运 动期,充填物主要为较粗粒方解石,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6~112℃,古构造应力值为34.1 MPa;第4期构造裂缝形成于燕山构造 运动期,该期裂缝几乎未充填,古构造应力值为26.5MPa。受现今应力场的影响,近 EW 向裂缝的张开度大、渗透率高,是布置开发井网时优先考虑的方向,随着油田开发,不同组系裂缝渗透性的动态变化各不相同,要及时进行相应的井网调整。   相似文献   
50.
杨忠虎  熊韬  勾宗洋  李虎  王亮 《地质学报》2022,96(11):3849-3866
位于西秦岭文县弧形构造带的阳山金矿,是勉略缝合带内已探明金资源最大的独立金矿,且金矿形成后经历多期次构造活动,因此阳山金矿是研究矿床热演化、变化与保存的理想选区,其研究成果可用来约束金成矿时限,同时定量的隆升剥蚀数据可为深部找矿及矿床储藏提供远景潜力评价依据。本文采集钻孔矿化接触带中英云闪长斑岩脉,利用LA-ICP-MS技术进行裂变径迹测年。3件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中心值为124.3±6.4 Ma、146.4±6.3 Ma和117±13 Ma,其中一件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平均长度为12.11μm。热历史反演的时间-温度曲线表明,在146 Ma阳山金矿带内英云闪长斑岩脉体温度下降到磷灰石裂变径迹封闭温度区间(60~120℃),即在侏罗纪晚期或白垩纪早期之后,研究区几乎没有大规模岩浆活动或热液活动,缺乏与燕山期同时期区域性岩浆活动相对应的热事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分析认为,即使金矿带在喜马拉雅期可能存在微弱的热事件扰动,但岩浆热液活动规模较小且对金成矿作用贡献微乎其微。结合磷灰石热历史时间-温度曲线,阳山金矿带大规模成矿事件的时间集中在210~195 Ma区间,且热历史反演曲线未显示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