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医疗资源空间配置关系居民的健康福祉,以往研究更多关注医院,忽略了药店、诊所等社会卫生资源的系统配置。本文以贵阳市主城区为例,实地调查各级医疗机构、民间医疗、药店等不同医药类型体系,运用核密度、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工具,探究引起城市医疗资源空间配置差异性的因素。结果表明,贵阳市主城区医药卫生服务空间布局呈内密外疏的特点,形成整体上“一心一带多点”的空间结构。其中,“一心一带”呈现了公立医疗资源,尤其是不同等级(三级、二级)的公立医院在空间分布上的等级性;“多点”则体现在社区医院、诊所及药店在空间上的均衡性。医疗资源空间配置整体受居住用地、道路密度、人口密度等因素影响明显,但不同类型医疗资源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2.
张瑛  陈隆勋  何金海  李薇 《气象学报》2008,66(4):577-591
利用日本GAME资料、TRMM卫星资料及中国730站降水资料研究了1998年夏季亚洲地区对流层至平流层低频振荡(LFO)的传播特征及该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变化的LFO型,结果表明:1998年5-8月,在青藏高原经纬度上,对流层LFO的东西向传播特征与季节变化有关.在东西方向上,高原和东亚大陆雨季开始前,LFO以向东传播为主;在雨季开始后,LFO以向西传播为主.南北方向上,LFO的传播在雨季前后基本一致,高原南北两侧均向高原传播.在南北方向上,青藏高原是LFO的汇;而在东西方向上,高原西部只在雨季开始后是LFO加强区,使西传进入高原的LFO继续西传.整个大气层以对流层顶(100 hPa)LFO最强,进入平流层LFO迅速减弱.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降水存在两次明显的LFO循环,我们根据两次降水LFO各位相合成分析了降水、500和100 hPa LFO环流以及沿30°N LFO垂直环流.结果表明:来自西伯利亚向南传播和来自孟加拉湾及南海向北传播的LFO气旋(降水谷值期)和反气旋(降水峰值期)形成了高原东部上空LFO气旋(降水谷值期)和反气旋(降水峰值期)以及来自中纬度西太平洋南下西移经日本、黄海到达中国大陆东部海洋上空的LFO反气旋(降水谷值期)和气旋(降水峰值期)的共同作用造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强烈的下沉(降水谷值期)和上升(降水峰值期),形成长江中下游降水LFO谷值期和峰值期.  相似文献   
83.
对比两个同化资料GODAS(Global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和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考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气候系统海洋模式LICOM(LASG/IAP Climate system Ocean Model)模拟的北印度洋经向环流及热输送的气候态。LICOM能抓住北印度洋大尺度环流的季节变化特征,模拟的年平均越赤道热输送为-0.24 PW (1 PW=1015W),较之以往的数值模式结果更接近观测和同化资料。与同化资料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季节变化强度,北半球夏季在赤道以南偏弱0.5 PW,这与模式夏季的纬向风应力偏弱,热输送中的大项Ekman热输送模拟偏弱,从而模拟的经圈翻转环流较浅有关。  相似文献   
84.
刘先林研制测绘仪器,一无现成图纸,二无外国数据可供参考,完全靠自己摸索.科研经费不足也是一个问题.这意味着刘先林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刘先林说,他从搞一个项目到产生一定的规模,历时十年左右,前几年都像在地狱里一样.每个科研成果都经过上百次的失败,经历过无数次的起起落落,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都不可能成功.  相似文献   
85.
Rao  AD 李薇 《气象科技》1995,(3):46-49
风暴潮预报是流体力学中一个著名的问题。本文描述了一个用有限差分方法的沿海地区数值模式,该模式已被用于在斯里兰卡和印度半岛南部沿海由热带气旋产生的风暴潮预报。我们以1964年的Rameswaram气旋、1992年的Tuticorin气旋的强迫风应力分布为代表作了两次风暴潮模拟试验,试验结果都与记录的相应最大潮位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86.
周麟  田莉  张臻  李薇 《地理学报》2018,73(8):1433-1448
研究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结合不同时期的数字化历史地图,从街道网络显型、“局部—整体”层级关系及运转效率等三方面探讨民国以来北京老城的街道网络演变进程。结果表明:① 政权更替是其演变的分水岭。民国时期,老城街道网络由封建隔离结构向现代通达结构转型,环环相扣、中轴对称式的整合、穿行核心格局同时被打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街道网络的几何格网特征越发明显,“环形+大格网”式的核心运动骨架凸显,不同街道段的可达性与穿行频率则逐渐趋同。② 老城各子区域的可达性层级关系在百余年来持续变化,穿行频率层级关系则保持稳定,与其他区域相比,东城的可达性与穿行频率优势明显。③ 政权更替之际新结构的集中嵌入与随后规划建设的路径依赖使得老城全域的运转效率历经“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起伏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同样出现在东城、西城与外城,但更强的几何格网特征促使前者的两次上升幅度较大,运转效率也相对较高,而皇城的运转效率则随小规模封闭系统的日益开放呈阶梯式下降。概括来讲,研究不仅运用数字化手段系统梳理了北京老城的街道发展史,为如何更好地保护古都风貌,传承历史文脉提供了街道网络视角的逻辑支撑,对于空间句法的理论算法体系也进行了一定拓展。  相似文献   
87.
利用无线电探空数据,对格网对流层模型GPT2w、IGGtrop及GTPs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GPT2w和IGGtrop在地表附近精度相当,RMS为4.0~4.2 cm,西部地区精度优于东部,东南沿海精度最差,夏季精度明显低于冬季,在中西部地区分辨率低的模型可能会产生异常偏差;GPT2w模型明显存在系统性偏差,中西部为正,东南部为负;3 km高度以上,IGGtrop模型精度明显优于GPT2w模型,且随高度增加精度保持稳定。在飞行器定位导航中,建议采用IGGtrop模型修正ZTD误差。GTPs模型时间分辨率高,精度明显优于传统的经验模型,尤其在东南沿海ZTD变化剧烈的区域,但由于其依赖于外部数据源,部分区域无法使用。  相似文献   
88.
任建国  李薇  朱国平 《地球科学进展》2009,24(12):1383-1384
1 2009年度项目受理和同行通讯评议情况 1.1项目受理情况 地球科学四处近年来申请项目数在逐年增加.2009年共受理申请项目881项,其中包括面上项目503项、青年基金366项和地区基金12项,申请项数比2008年增加24.4%.面上项目比2008年增加63项,增长14.3%;青年基金增加107项,增长41.3%;地区基金与2008年度相比增加3项.  相似文献   
89.
北方降水性层状云人工增雨潜力区的逐步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1~1999年9年间飞机人工增雨外场试验期间长春市气象局07:00或19:00(北京时,下同) 的701测风雷达和吉林省气象台713数字化雷达观测资料,依据穿云实际宏观观测资料将增雨潜力区分为:Ⅰ级(较大)和Ⅱ级(较小)。然后应用逐步判别方法求得500 hPa风速的南风分量、回波顶高度、负温层回波厚度/正温层回波厚度、0℃层高度/回波顶高共4个气象因子参加的两组判别函数S1、S2。再用Microsoft VB6.0可视化编程语言,以作业前最近时次探空报中500 hPa风向风速和雷达回波参数为基础将全省划分成9个催化作业区域,根据云系主体回波所在区域,对预催化或正在催化的层状云系进行自动解报、逐步判别方程计算和增雨潜力的自动显示。  相似文献   
90.
MM5对中全新世时期中国地区气候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MM5模式结果与地质记录的对比表明,这个模式系统可以较好地模拟中全新世时气候的变化,特别是模式模拟的降水变化与地质记录吻合得较好.区域模式的结果比全球模式结果有所改进.模式结果显示:与现代相比,中全新世时,中国地区的气温升高,夏季升温超过冬季.同时,中国的内蒙古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降水显著增加;而中国的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降水减少.中国东部30°N以北地区夏季风增强;中国东部的冬季风减弱.从一系列敏感试验结果,可以发现:在中全新世时,中国地区的气温、风场和降水的变化主要受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变化的影响,其对降水变化的影响超过50%.其次受地表状况和植被变化的影响,植被的变化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使得在冬季和夏季中国地区均升温;而且,对华北部分地区降水变化的影响最大超过25%.地球轨道的变化使得中全新世时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较大,造成中全新世时中国地区在冬季降温,在夏季升温;同时,对东北和华北地区的降水有重要影响,其影响与植被变化的影响相当.中全新世时,大气中CO2的体积混合比为280×10-6,CO2的变化使得中伞新世时气温降低,但量级较小.影响中全新世时中国地区气候变化的因子,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大尺度环流背景场、植被变化、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和CO2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