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13年1月持续性霾天气中影响污染程度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南京本站气象观测记录、环保局监测数据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13年1月持续性污染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并结合南京地区探空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以及激光雷达资料,分析这次持续性污染过程中空气质量属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典型个例的大气垂直特征和边界层内气象条件的差异。得到如下结论:2013年1月份北方冷空气活动较弱,南京地区大气层结稳定,近地层风速小,污染物气象扩散条件差。加之近地层以弱偏东风为主,水汽较多,有利于污染物颗粒直径增大。大气垂直结构以及边界层内水平风速均对大气污染程度起到一定影响。AQI与逆温层高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大气污染时,1000 m以下出现逆温结构,且逆温层越低、越厚,污染程度越大;重度污染时,近地层出现贴地逆温层,厚度为700m左右。逆温层高度下降,PM10颗粒物高浓度区高度也明显下降,近地层污染物浓度对垂直方向上污染物浓度正响应的高度降低。在空气质量良好时, 150~1500m存在风速大值区,且风无空,湍流作用明显,有利于污染物和周围的洁净空气相混合而得到稀释,加速污染物的垂直扩散进程。当中度污染日和典型重度污染日时,150~1500 m之间并不存在大风速区。此外, PM10的300μg·m-3高浓度垂直高度延伸至300 m附近时,近地层PM2.5明显上升至100μg·m-3以上,高浓度区数值越大,近地层PM2.5越大。  相似文献   
42.
陆地表面温度是监测地球资源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区域干旱预报、作物产量估算、数值天气预报等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MODIS资料反演地表温度的原理,建立了基于MODIS资料、地理信息数据和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反演地表温度的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43.
草地植被指数季节变化的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OS/MODIS卫星遥感数据,针对MODIS的应用特点,借鉴国内外基于遥感手段监测植被的方法以及植被指数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草地变化动态监测的方式和方法。以乌鲁木齐地区为研究对象,用植被指数最大合成法,合成了该地区2004年4月至10月每个月的最大植被指数图。同时,利用每月合成的最大植被指数图,以乌鲁木齐南郊天山中段北坡的草地为典型研究区,通过典型区野外实地采样得到与MODIS影像资料时相一致的草地地上生物量数据,并利用ENVI软件提取出典型区各样点的植被指数值,分析了遥感植被指数与植被生物量的相关关系,从而建立起了植被指数在草甸和草原不同季节的生物量估测模型。  相似文献   
44.
巴里坤绿洲1960-2006年湿润指数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表湿润指数能较客观地反映某一地区的水热平衡状况,是判断某一地区气候干旱与湿润状况的良好指标.通过计算巴里坤1960-2006年逐旬的地表湿润指数,得出:(1)巴里坤历年月平均湿润指数介于0.2与0.5之间,较为干旱,尤其是在植物生长季节,湿润指数较低,对当地农作物和牧草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2)自90年代以来,该区气温和降水增幅明显增大,但湿润指数却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表明该区域干旱程度随着气温的升高在逐渐加大,增温效应大于降水效应;(3)湿润指数时间分布不均,春夏季较低,秋冬季较高;(4)湿润指数可以作为反映生态环境变化的指标.为科学合理的进行生态环境变化监测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45.
毛宇清  李聪  沈澄  刘冬晴  王永平 《气象》2013,39(11):1473-148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遥感监测资料、污染物浓度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结合气流后向轨迹模拟,对比分析了南京地区2011年6月10和13日两次由于秸秆焚烧而引起的严重空气污染事件的天气条件、大气边界层特征以及污染物的来源和输送路径等。结果表明:两次污染过程中PM2.5浓度均出现陡升陡降,由秸秆焚烧而产生的细粒子贡献显著。13日高污染的持续时间和强度都高于10日,10日的高低空形势配置和物理量场有利于降水的产生,对污染物有一定的冲刷作用,而13日的高低空形势配置和物理量场则有利于污染物在边界层堆积。两次污染过程的边界层逆温均不明显。气流后向轨迹模拟表明,两次过程都是由区域污染输送造成的,都主要来源于苏中、苏北地区,13日的污染源可能还有苏南和安徽地区。  相似文献   
46.
50 km以内雷暴系统的分类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高毅  李聪 《气象》2016,42(2):230-237
为解决水平尺度在50 km以内的雷暴系统自动分类识别问题,提出了系统结构疏密性特征、移出率、液态水含量及累加液态水含量特征的构建算法;这些特征既在冰雹和短时强降水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又可以共同描述冰雹和强降水同时发生的具有双重性特质的复合性系统。为配合累加液态水含量这种与时间相关特征的使用,在所实现的分类树中引进了迭代机制。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对50 km以内雷暴系统引发的短时强降水击中率达到89.1%,误报率9.5%;对其引发的冰雹的击中率为79.8%,误报率3.5%;平均临界成功指数达到80.0%。  相似文献   
47.
单砂体研究是高含水开发区中后期层内剩余油挖潜、改善开发效果的重要基础工作。笔者通过岩心观察,结合电测曲线特征,总结出研究区等高程、叠置砂体、沉积相变3种砂体对比模式及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沙坝3种砂体成因类型。最后结合动态注采对应关系进行单砂体展布规律分析。研究结果为注采调控提供地质依据,为精细注水示范工程的开展奠定基础,对揭示储层非均质性和预测剩余油分布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青岛灵山岛下白垩统湖泊风暴沉积与风暴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山岛背来石剖面发育了非常典型的湖泊风暴岩和风暴作用。非常典型的丘、洼状构造发育在火山岩底部的砂页岩中。丘状构造呈典型的丘状,规模不一,小者高数厘米,宽数十厘米;大者高2. 4m,宽12. 48m;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底部为灰色或浅灰色的砂砾岩或砂岩;顶部为深灰色 黑色泥岩、页岩或薄层砂岩互层。砂砾岩分选磨圆均很差,砾石主要为片麻岩,直径多在数毫米到3~4cm,呈悬浮式胶结。砾岩底部为凹凸不平的侵蚀面,砾岩向丘状构造两翼变薄甚至尖灭,与下部侵蚀面呈典型的角度交切。丘状构造的上部的细粒层有四个要素:①上凸形态;②丘状交错层理;③下细上粗的二元结构;④底部具侵蚀面。洼状构造也具有典型的洼状,规模也不一,小者高数厘米,宽十余厘米;大者高2. 4m,宽18. 70m,具有下细上粗的(反)二元结构,但底部多为深灰 灰黑色、甚至黑色的泥岩、页岩或夹薄层砂岩,上部多为砂岩、砂砾岩或砾岩。完整的洼状构造也有四个要素:①下凹形态;②或有洼状交错层理;③下细上粗的(反)二元结构;④底部具侵蚀面。丘状构造与洼状构造在空间上相邻共生,但不是同时形成的,一个连续的完整序列是丘状构造形成在先,洼状构造形成在后,其间由一个粒度较细的薄层分隔开(风暴最高水位时的“静”水沉积)。基于实验和丘洼构造参数计算了风暴浪的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49.
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遥感技术发展的特点、地理信息系统的现状与发展、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并从信息流的三个特征不可分性出发探讨了集成的必要性,以及集成的概念、方案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  相似文献   
50.
以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乌—夏地区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在各层序井—震联合标定的基础上,建立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侏罗系层序格架,将侏罗系划分为2个超层序7个层序,并分析研究了侏罗纪不同层序的展布特征、体系域构成及沉积体系展布。乌—夏地区侏罗纪层序特征在厚度总体上呈现由斜坡区至冲断带(由南至北)厚度减薄的趋势,沉积环境早期(JSQ1—JSQ4)以较干旱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至中期(JSQ4—JSQ5)的扇三角洲、三角洲和湖泊相类型为特征,晚期(JSQ6—JSQ7)又转变为较浅水的冲积扇、辫状河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