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1篇
海洋学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诱发山洪泥石流特强暴雨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80年以来发生在辽东半岛山区诱发较强的山东泥石流的特强暴雨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大中小尺度,高中低纬度,高中低空气天气系统的配置和相互作用以及环境条件和物理机制等方面探讨其成因,发现特强暴雨在热力条件方面与一般暴雨的差异不甚明显,都必须在低空暖湿空气输送和辐合而造成深厚的准饱和的大气层,其差异主要表现为特强暴雨低层的强辐合和高层强度辐散叠加而引起强烈垂直上升运动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2.
针对2001年辽宁夏季暴雨过程,对造成辽宁夏季暴雨的环流形势和热带风暴、副热带高压等系统的演变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数值预报产品及释用产品预报能力进行了客观对比,论述了低空急流、切变线与辽宁暴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999年11月14日辽宁暴雪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高低空天气系统特征及相互作用、卫星云图特征等方面分析1999年11月14日辽宁暴雪天气的成因,从而为辽宁大至暴雪天气预报提供可视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环境气象预报系统的组成及内容 ,并对环境气象有关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高低空天气系统特征及相互作用、卫星云图特征等方面分析 1999年 11月 14日辽宁暴雪天气的成因 ,从而为辽宁大至暴雪天气预报提供可视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6.
1997年8月19日夜间至21日08时受9711号热带风暴的影响,辽宁大部分地区降大暴雨,并伴有7~9级大风,鞍山、盘锦、丹东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图略),其中鞍山东南部岫岩县出现山洪泥石流,沈阳中心气象台提前48h发布大暴雨警报。由于受热带风暴暴雨和大风的共同影响,农作物大面积倒伏,果树落果,房屋倒塌等等,全省直接经济损失可达64亿元。  相似文献   
17.
北上低涡引发辽宁历史罕见暴雪天气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2007年3月3~5日, 辽宁大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雪。本文对此次暴雪过程及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通过对各种资料, 包括营口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分析, 认为500 hPa南北支槽合并带来的强冷暖空气交汇及北上低涡的发展是产生暴雪天气的主要背景; 地面气旋北上带来的南来倒槽是产生暴雪的天气特征; 低空急流输送水汽和低层上升运动是增强降雪强度的有利条件, 这一分析结果对预报暴雪天气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北涡南槽形势下的辽宁降水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年4月6日、19日辽宁省出现了两次降水天气过程.通过资料显示,这两场降水的影响系统,虽然都主要是北涡南槽的天气系统(这里的北涡南槽是指,由蒙古至贝加尔湖低涡和河套地区东部的高空槽以及槽前的西南气流组合的耦合系统).但是由于具体影响的物理因子的不同,所以产生的降水性质也不同.6日的降水是不稳定的雷阵雨天气,是由中小尺度不稳定雷雨云团与东北西部东移的低压冷锋相结合的物理过程;19日是以稳定性降水为主,伴有阵雨、雷阵雨的混合性降水天气,是由东移的蒙古低涡与河套地区东部高空槽相结合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2000年4月6日辽宁大风扬沙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0年4月6日辽宁大风扬沙天气的地面、高空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的分析,试图找出此类天气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20.
1994年8月13~15日100hPa图上高压从华北向东北方向移入日本海(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