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81.
魏旭  夏琼  高东升  李磊  颜伟华  江冬明 《安徽地质》2021,31(1):76-80,85
本文通过对含山县清溪镇应村建筑石料用白云岩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治理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建议.得出结果:矿山已损毁土地面积9.06hm2,最终损毁土地面积11.35hm2.划分出:露天采场挖损损毁土地破坏地形地貌景观重点防治区(Ⅰ)、工业场地压占损毁土地破坏地形地貌次重点防治区(Ⅱ)和矿山外围地质环境影响一般防治区(Ⅲ).  相似文献   
182.
古近纪早期是显生宙典型的“温室气候”期,也是气候向“冰室气候”转型前的最后温暖期。川西峨眉地区发育有完整的古近系名山组湖相地层,对该地层的古气候研究可以为了解和探索新生代重大地质事件和气候的演化过程提供参考依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比值和磁化率为依据,结合宏观沉积特征和岩石薄片镜下特征,对峨眉地区古近纪早期气候演化与磁化率形成机理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 川西峨眉地区古近纪早期总体为热带—亚热带炎热干旱气候,该气候为晚白垩世炎热干旱气候的延续,但较晚白垩世干热程度明显降低,期间出现多次炎热干旱—温暖湿润变化,并存在气候波动较为剧烈的时段。气候的干湿变化是造成研究区磁化率变化的主要原因,磁化率高值反映气候趋于湿润,低值则反映干旱程度增加,剖面中磁化率出现明显波动的位置可能对应东亚季风开始对峨眉地区产生影响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3.
选用高分三号雷达遥感影像对鄱阳湖洪水进行了动态监测和影响评价,结果表明2020年洪水范围为近22年来最大,仅次于1998年,淹没土地以林草地为主,受淹耕地和房屋的面积、比例均较1998年偏少,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长江流域、鄱阳湖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的提升成效,为全面评估鄱阳湖洪水影响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4.
为探明川藏铁路通麦?鲁朗段浅层地质结构特征,有效评估铁路沿线地质灾害风险,保障铁路设施安全运转,基于短周期密集台阵波形数据利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技术获得了浅地表高分辨率的S波精细速度结构,并结合地质调查结果,精确判断沿线断层几何形态及活动特征.S波速度结构和地质调查结果显示沿线低速区和断层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断裂F1~F6较好地控制了下方低速区的几何形态.结合地质及地震资料可推断:(1)米林Ms6.9地震发震构造可能属于一条由一系列叠瓦状和背冲式断裂组成的断裂体系,该断裂体系的地震活动存在不断向北西端发育的趋势,地震危险性较高.在断裂体系北西端的拉月隧道,未来可能有较强的地震活动性.(2)嘉黎断裂南支西兴拉断裂在剖面处属于隐伏断裂,F5和F6可能都属于贡日嘎布曲分支,呈高角度W倾,强烈的壳内破碎带特征,可能与嘉黎断裂不断地高角度右旋逆冲剪切运动有关.(3)研究区密集的断裂控制着地下热流循环,高温流体的溶蚀作用加剧了构造作用中岩体的破碎程度,降低了岩体稳定性,易引发多种类型的地质灾害;因此,川藏铁路通麦?鲁朗段应配备能有效应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及应急机制,保障隧道及铁路设施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85.
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下的地学数据共享是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分析地学数据特点、共享现状、现有问题以及区块链技术架构、基本原理、应用特点的基础上, 探讨区块链技术在地学数据共享领域中的应用场景, 以期地学机构能够借助区块链技术更好地管理数据资产、推动地学数据共享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6.
李磊 《贵州地质》2015,32(3):203-208
本文对贵阳甘冲石灰石矿矿山原主矿层的底板岩石的矿产特征及其可利用性进行了勘查研究与分析,为矿山寻找到后续资源,从而延续了矿山的服务年限;同时经过对该成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在矿区周边区域同类含矿岩石分布广泛,几乎遍及贵州中部下三叠统石灰岩的分布区,表明区域性找矿远景良好,可获取更多资源、确保矿山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7.
介绍了WorldWind的体系结构、数据模型和空间索引,阐述了专题数据集成的基本思路,遵循标准化的规范,完成了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定制化设计,体现了高度的开放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188.
近30年北京气候舒适度城郊变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北京市城郊20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30年气象资料,计算了20个站点的逐日舒适度指数,并统计了北京城郊夏季最热舒适度、冬季最冷舒适度的年平均值以及炎热日数、酷热日数、寒冷日数和严寒日数,最终分析给出了北京舒适度的年际和空间变化特征以及城郊舒适度差异。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北京夏季最热舒适度在炎热标准以下,城郊差异不大;90年代至今增热趋势明显,炎热和酷热日数显著增多,特别是平原地区炎热和酷热日数分别增加到40天和8天,且炎热和酷热日数空间分布范围不断扩大,2000年后扩大到除朝阳区东部以外的大部分主城区。相比较郊区而言,城区的热舒适度指数和变热幅度大,山前平原比山区热。且城区的冬季暖于郊区,寒冷和严寒日数也低于郊区,这种差距从80年代中后期逐渐明显,最大差距一年能达到10~20天;90年代后严寒区域范围逐渐缩小,平原地区的寒冷日数较80年代平均减少10天。  相似文献   
189.
基于2011-04,2011-08,2011-10和2012-01对桑沟湾海域大面调查的资料,利用改进的荧光镓(LMG)分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溶解态铝的含量,研究了桑沟湾溶解态铝的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个航次桑沟湾溶解态铝的平均浓度分别是(47.3±14.4),(56.0±14.6),(64.5±11.3)和(32.1±6.0)nmol/L,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即秋季最高,夏季、春季次之,冬季最低。除几个异常站位外,溶解态铝的分布大致呈现随离岸距离的增加其浓度逐渐降低的趋势。夏季表层溶解态铝的浓度在近岸出现低值,夏、秋季湾口北部均出现高值。影响桑沟湾溶解态铝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与黄海的水交换、河流及地下水、浮游植物和养殖生物、悬浮颗粒物。根据简单箱式模型对桑沟湾溶解态铝的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除了河流和大气沉降外,桑沟湾溶解态铝还存在其他的源。与相邻的爱莲湾和俚岛湾相比,桑沟湾溶解态铝的浓度在春季较高,在夏季较低。与世界大洋相比,桑沟湾溶解态铝的浓度全年均较高。  相似文献   
190.
基于FVCOM海洋模式,利用台风模型构造的风场作为大气强迫,模拟了台风凡亚比经过台湾海峡时引起的风暴潮过程。分析了水位、流场等要素对台风的响应。结果显示:模拟的风暴潮水位与实测水位吻合较好,误差较小,从侧面验证了近岸水位变化主要是局地风场造成;台风凡亚比造成台湾海峡大部分区域出现显著增水,大陆沿岸作为迎风区,增水最为明显,增水最大值达到2m以上,增水主要受到风场和地形的影响;表层风生流场与Ekman风生漂流特征一致;大陆沿岸风暴潮的先兆波振幅在20~30cm,余振阶段并不明显。台风造成的表层平均流方向在近岸平行于岸线,流速加强,在海峡中间形成非闭合逆时针流动,流向与跨越海峡过程中台风最强时的风场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