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篇 |
大气科学 | 17篇 |
地球物理 | 16篇 |
地质学 | 36篇 |
海洋学 | 16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20篇 |
自然地理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7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Langmuir环流影响着海洋上层的能量输入,对海洋上混合层的形成和加深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海洋上混合层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Langmuir环流进行机制研究,并通过在雷诺平均模型中参数化Langmuir环流效应,将Langmuir环流过程引入到三维海洋环流或海洋耦合模式中,提出了一系列混合参数化方案。本文回顾了Langmuir环流在雷诺平均模式参数化中的研究进展,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案:一种方法是用Langmuir数在KPP垂直混合参数化方案中引入湍流特征速度增强因子,并不断发展Langmuir数的定义;一种是在Mellor-Yamada2.5湍流闭合模型中增加斯托克斯漂流剪切效应项,此外还有通过修改模式中混合长方程来加入Langmuir效应等。通过在雷诺平均模式中应用的结果来看,现有的参数化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混合层深度和SST的模拟,肯定了Langmuir环流在加深混合等方面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2.
我国正处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转型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占用的大量的耕地,仅依靠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保证粮食安全,因此必须要走现代农业的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73.
东昆仑造山带西段夏日哈木地区IV号岩体是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还是蛇绿岩单元仍存争议。本文对IV号岩体开展了野外地质特征、岩相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IV号岩体主体为斜长角闪岩,呈透镜状产在片麻岩中。斜长角闪岩主要由角闪石、斜长石组成,含少量石英、黑云母、榍石和铁钛氧化物。具有基性岩的化学成分,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稀土配分模式中Eu显示正异常(δEu=1.3~1.6),εNd(t)值为+3.5~+5.3,推测其原岩可能为堆晶辉长岩,明显不同于含铜镍矿的Ⅰ号镁铁-超镁铁岩体,与该地区出露的榴辉岩(退变榴辉岩)可以对比。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具有弱环带,采用LA-MC-ICP-MS方法得出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21±4Ma (MSWD=2.8),Th/U比值为0.01~3.26,指示锆石为变质-深熔成因,代表了斜长角闪岩的形成时代。夏日哈木地区的斜长角闪岩和该地区出露的榴辉岩及榴闪岩的原岩可能都是早期形成于陆壳环境的基性岩(大陆边缘的基性侵入岩或喷出岩),在430Ma左右发生陆壳深俯冲作用时形成榴辉岩,420~410Ma榴辉岩发生不同程度退变形成榴闪岩和斜长角闪岩。由此推测,IV号岩体的构造属性与该地区的榴辉岩属性相同,形成于陆壳环境,其原岩不属于蛇绿岩单元。斜长角闪岩的出现指示了该地区原特提斯洋壳已俯冲消亡,深俯冲的陆壳开始折返,这对认识东昆仑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和铜镍矿形成的地质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75.
应用NCEP FNL分析资料,从动力学角度对2015年初辽宁地区两次低涡暴雪过程(简称"2.16"和"2.25"过程)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共同特点是850 hPa附近有低涡生成或加强,低涡是暴雪引发的直接原因。两次过程促使低涡生成的正涡度变率增大原因存在差异,"2.16"、"2.25"过程中对正涡度变率贡献最大的强迫项分别是散度项和涡度垂直输送项。500 hPa低涡东移,冷平流使得涡底部高空槽加深,槽前正涡度平流加强,差动涡度平流增大使得上升运动发展,导致850 hPa高度附近辐合增强是"2.16"过程正涡度变率增长、低涡生成的动力机制。强烈上升运动,对低层正涡度垂直输送,则是"2.25"过程850 hPa附近低涡形成和加强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76.
本研究通过测定一氧化碳(CO)原位浓度和地球化学参数并结合实验室培养实验,系统地探究了胶州湾沉积物中CO的产生及消耗过程。本文首次测定胶州湾沉积物孔隙水中CO的浓度在46.8~189.9 nmol·L-1,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三甲胺及甜菜碱的添加明显促进了CO的生物产生,2-溴乙烷磺酸钠(Sodium 2-Bromoethanesulfonate, BES)及钼酸钠等抑制剂的添加对CO消耗没有明显影响,表明产甲烷过程和硫酸盐还原过程不是消耗CO的主要微生物过程。硝酸盐浓度的增加对CO消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深化海洋沉积物中CO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微生物介导的碳循环过程认知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77.
以中国经济布局为背景,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地区分布特征,并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布局的思路。 相似文献
78.
79.
80.
通过对依安县气象站1961-2010年气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依安县的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0.45℃/10 a﹚,四季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冬季变暖最明显﹙0.58℃/10 a﹚;年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0.73℃/10 a﹚远大于年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0.22℃/10 a﹚。以20世纪80年代末为界分为冷暖两个阶段,前为冷期,后为暖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