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质学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梳理了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总体设计的思路,归纳了设计中所重点考虑的三个技术系统和技术措施,总结了项目建设模式与经验,可为后续区域人影项目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2.
概述介绍了祁连山北坡地形云研究试验的进展及相关成果等。该试验重点在祁连山试验区开展作业天气背景条件分析、综合观测对比、增雨作业技术验证等研究试验工作,并就祁连山北坡地形云的特殊性,开展针对性研究,提高北坡地形云的降水效率。此外,通过研究试验,掌握地形云作业技术,为准确预测和预报作业条件、作业量、作业时机等方面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43.
统计分析了兰州周边地区6h内地闪闪区分布特征与200hPa高空急流、垂直风切变、高低空辐合辐散等环境风场以及K指数、条件对流性稳定度指数的关系,得到了地闪闪区与通气管指数分布的5种主要类别以及与高低空辐合辐散、稳定度指数分布的结构模型;指出了目前研究地闪频次与气象参数关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或空间范围内的地闪频数与K指数的相关关系证实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建议在分析地闪频次和气象参数的关系时考虑选取有益的统计地闪次数的时间或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44.
雷暴天气过程中地闪分布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尝试将地闪的具体位置与一些气象参数的分布结合起来,分析了地闪位置与200 hPa高空急流、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和总温度、通气管指数、K指数、风暴相对螺旋度分布的关系.发现除风暴相对螺旋度外,其它参数与地闪分布关系密切.进一步分析了一次雷暴个例,讨论了系统发展不同时期,地闪与各参数的分布特点.发现地闪集中区域向东南方向的迁移与一些参数大值中心的东南进或东移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些结论对地闪闪区的预报和监测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
2001年12月13—14日,一个强劲的气旋风暴影响了西北太平洋地区,在俄勒冈州喀斯喀特山区产生了强地形降水。这个风暴是“改进微物理参数的观测验证试验(Improvement of Micro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through Observational Verification Experiment,IMPROVE)”第二阶段外场研究的气旋风暴之一。在风暴移过俄勒冈州喀斯喀特山区期间,获得了大量的实测和遥感探测数据,形成了由气象状态参数(温、压、湿、风向风速和垂直气流速度)、极化多普勒雷达探测数据和云微物理参数(云液态水、粒子浓度、粒子谱及图像)组成的完整数据库。12月13—14日的过程具有对流层底层前倾锋演变的特点,锋面向前上方伸展到了强烈发展的高空冷锋雨带中,云发展到了8~9km的高度。与以前华盛顿喀斯喀特山区分析的风暴重要差别是,这个风暴在俄勒冈州喀斯喀特山上空的锋前低层气流是与弱东风气流相反的强西风爬山气流。结果当高空冷锋雨带过境时,在高空产生了大量冰晶的同时在低层地形抬升地区又产生了丰富的液态水。机载实测、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以及雪晶观测证实,同时存在高冰晶浓度和高空相对大的云水含量,地面冰晶凇附也严重。分析表明,锋面和地形的相互促进作用使降水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46.
以500hPa盛行气流为主,将2006年7月17日~8月24日祁连山区的31次降水过程作天气分型。取30—45°N范围500hPa、110°E的格点平均位势高度减90°E平均位势高度的值为分类标准。分成3个主型:西南气流型、西北气流型和平直西风气流型。西南气流型又分移动型和阻塞型2个副型。西北气流型分西北气流冷平流型和冷涡2个副型。用试验区中尺度自动站网的降水资料,分析产生降水过程各天气类型的环流特征及其降水强度。发现2006年夏季祁连山南坡的总降水量比北坡同高度约多44%,而气候平均状况和2007年则北坡大于南坡。2006年祁连山区500hPa盛行西南风,而2007年盛行西北风。  相似文献   
47.
对祁连山区降水过程的大尺度天气类型:西南气流移动型、西南气流阻塞型、西北气流冷平流型、河套冷涡型和平直西风气流型,分类选取典型个例,对各类型产生降水的环流特征、副热带西风急流、垂直速度、水汽输送和水汽汇、影响降水的天气系统和稳定度等进行诊断分析,并对照云图分析了地形云和对流云团产生的条件,降水强度等。  相似文献   
48.
利用甘肃省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2003年夏季加强观测期间的资料,计算动量粗燥长度、热量粗糙长度和热量输送附加阻抗,结合卫星反演的差值植被指数Indv和表面温度Ts将其推广到中国西北区东部,可用于计算非均匀地表能量通量。  相似文献   
49.
2015年10—12月对赣南地区降水云特征进行了综合试验,对观测数据集进行了对比,对降水云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观测资料比对结果表明: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温度和绝对湿度,可作为高时间分辨资料使用;雷达回波可用来反演雨粒子有效直径,在尚无更好资料的时候,也可作为参考用来反演云粒子有效直径.降水云特征初步分析表明:①赣南秋...  相似文献   
50.
杨增梓  李照荣  庞朝云 《干旱气象》2002,20(3):24-25,30
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 ,在防灾减灾 ,夺取农业丰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何将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的各种信息、资料直观、准确、高效地提供给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及用户 ,实现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 ,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水平 ,我们利用VFP5 .0和VB6.0初步设计、完成了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管理系统 ,对人工影响天气的有关业务工作进行科学管理 ,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系统的运行环境和结构图 1 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管理系统结构示意图该系统的运行环境为W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