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关适雨 《地下水》2020,(4):238-240
实际运行过程中小型水库存在多样性、不确定性特征,对其风险因素的量化研究可为风险控制提供指导。本文考虑风险的不确定性,运用灰色理论和随机概率法构造功能函数,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优化的风险概率计算方法,并对不确定风险因素引起的水库失事概率利用一般随机概率法进行分析。实践表明,不确定性评价结果可为水库的安全运行和除险加固设计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82.
本文应用Vail层序地层学原理,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资料,对内蒙古开鲁盆地陆东凹陷早白垩统九佛堂组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进而分析了层序格架内岩性圈闭的发育情况。研究发现,九佛堂组顶、底分别为上超面和削截面,内部可识别出初始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在层序格架内九佛堂组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浊积扇、远岸浊积扇和湖泊相。研究结果表明:九佛堂组为一个三级层序,可划分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九佛堂组岩性圈闭的发育类型及分布模式受层序格架及沉积相带控制。在盆地陡坡带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圈闭,在深洼带主要发育砂岩透镜体圈闭,在盆地的缓坡带主要发育砂岩上倾尖灭圈闭。  相似文献   
83.
J2EE 设计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DAO、工厂方法、抽象工厂和值对象等几个J2EE模式的用途及特点,然后介绍了学生及课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根据系统设计框架和类图说明了这些模式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的作用,最后总结了该设计优越性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4.
近日,为进一步查清全省土地资源状况,有效监测各类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准确数据,经省政府批准,全省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和城镇地籍变更调查将在全省展开。  相似文献   
85.
现有的几种地基导航伪卫星布局优化算法时间复杂度过高,无法满足应急场景下的伪卫星导航系统布设需求,为此提出了基于最大凸多面体准则的快速优化算法。该算法利用最大凸多面体准则,对所有可能布设伪卫星的位置进行评估,评估依据为能否对降低多用户几何精度因子加权均值产生较大贡献,评估结果将可布设伪卫星位置分为高贡献度顶星位置、高贡献度底星位置和低贡献度可剔除位置3类。评估后穷举高贡献度的顶星、底星组合,找到最优伪卫星布局。将该算法应用于常见不规则地形的伪卫星布设问题中,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得到全局最优解,且解算耗时较现有算法大幅减少,能够满足应急场景下伪卫星导航系统布设的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以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滩相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野外剖面资料、钻井资料、测试分析资料,对栖霞组滩相白云岩成因机理及其叠加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栖霞组白云岩的规模变化较大,从不到1米至几十米不等,区域上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盆内其它地区零星发育。白云岩的发育与沉积背景关系密切,其中分布于盆地西部的白云岩为台地边缘滩相沉积背景,而盆地内零星分布主要为台内滩沉积背景。栖霞组白云岩成因包括三种类型:(1)高能滩混合水白云岩化形成的白云岩;(2)埋藏白云岩化形成的白云岩;(3)热液白云岩化形成的白云岩。其中,高能滩混合水白云岩化形和热液白云岩化为主要的白云岩化作用。现今无论是在野外剖面还是钻井岩心中所看到的白云岩为多种白云岩化作用的叠加结果,叠加效应体现在白云石晶体形态上、碳氧同位素和包裹体温度上。在白云岩形成过程中,滩相沉积是白云岩化的基础;不同类型的白云岩化作用是关键;裂缝的发育为白云岩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7.
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是游客对区域感知的具象化描述方式.本研究借助城市意象理论,探讨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构成情况.首先采用深入访谈法,基于游客自身的游览体验描述,总结出游客意象空间因子,由坊巷道路、边界、名人文化景点、地标物以及非物质文化5个因子构成;其次借鉴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每种意象空间因子包含的最具代表性的意象空间元素;最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详细了解游客对意象空间因子及元素的感知情况,借以描绘出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地图.研究发现,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具有较强的“可意象性”,“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是游客对历史街区的一种逻辑思维结构,呈现出“街道突出,街区微弱”的特征.  相似文献   
88.
山西吕梁地区是华北克拉通保存古元古界变质表壳岩良好地区, 其中的岚河群在吕梁山北部岚县南北两侧大量出露, 由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少量基性火山岩等多个沉积旋回的沉积组合构成, 经历绿片岩相浅变质作用改造, 保留了大量原始沉积构造, 是探讨该群沉积 特征、形成时代及与其它表壳岩群关系的理想对象。 对岚河群 3 件样品的碎屑锆石 LA-ICP-MS U-Pb 定年, 获得底部含砾砂岩最年轻碎屑锆石 2.2 Ga 的峰值年龄, 该群经历了 1.87 Ga 的 区域变质作用, 因而限定岚河群沉积于 2.2~1.87 Ga 之间。 碎屑锆石年龄谱显示了~2.2 Ga 的 主峰期和~2.3 Ga 及太古代中晚期等较小峰期年龄, 指示主要源自古元古代陆壳物质源区, 它们的主峰期年龄锆石与吕梁地区同期岛弧花岗岩锆石 Hf 同位素特征一致, 且其沉积组合反映了物源区活动性较强, 证明岚河群形成于活动陆缘岛弧相关的沉积盆地。 野鸡山群下部的 青杨树湾组和白龙山组沉积组合与岚河群沉积地层序列类似, 它们均形成于 2.2 Ga 左右, 说明野鸡山下部沉积与岚河群相同, 也形成于活动陆缘岛弧环境的沉积盆地, 分别代表了盆地同时异相的沉积产物。 野鸡山群上部程道沟组与黑茶山群沉积序列类似, 具有造山过程相关盆地的磨拉石建造组合特征, 它们均形成于 1.85 Ga 之后, 代表与碰撞造山过程相关前陆盆地快速堆积。 因此, 3 个岩群表壳岩的沉积演化揭示了华北克拉通中部~2.2 Ga 俯冲汇聚相关的活动陆缘岛弧环境, 在~1.85 Ga 转为陆-陆碰撞造山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9.
柴北缘二郎洞地区L 构造岩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北缘二郎洞地区出露包含早古生代岩石组合的达肯大坂岩群,其构造变形期次和变形时代研究接近空白, 本文首次在其中发现了面理微弱, 而拉伸线理十分发育的L 构造岩,对其详细的构造解析对认识柴北缘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二郎洞达肯大坂岩群存在两期构造变形作用(D1、D2),D1 期变形表现为兼具逆冲分量的左旋走滑剪切,D2 期变形表现为兼具正断性质的右旋走滑剪切。D1 期变形产生LS 构造岩和L 构造岩。其中L 构造岩中矿物拉伸线理的倾伏向约为142°,与柴北缘造山带延伸方向一致,倾伏角一般在2°~54°。对L 构造岩以及侵入其中的未变形次安山岩进行LA-ICP-MS 锆石U-Pb定年,获得它们的结晶时间分别为457 Ma 和406 Ma,L 构造的变形时代可能介于457~406 Ma 之间。根据长石、石英等矿物的变形形式,估计L 构造岩的变形温度在380 ℃~420 ℃之间, 应形成于地下13~14 km 深处。在构造特征分析和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柴北缘早古生代岩浆活动时代构架,我们认为二郎洞地区L 和LS 构造岩的原岩可能是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增生过程中形成的早古生代弧花岗岩,由于柴达木-东昆仑板块和祁连陆块之间的斜向碰撞,导致局部地区出现挤压并沿造山带延伸方向走滑活动。在走滑剪切作用下使地壳流变层中的弧岩浆岩体向地表挤出,局部成分相对均匀的花岗质岩石,因具有较强的岩石力学性能而形成了L构造岩。  相似文献   
9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变化及因素分析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保继刚  甘萌雨 《地理科学》2004,24(3):365-370
采用1982~2001年间中国28座重点旅游城市统计资料,并参照1989~2001年中国旅游统计资料,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研究,从总量、个案、时空等角度探讨了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变化规律,得出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理集中指数变化趋缓的结论,并从城市旅游驱动力变化、城市功能和地位变化、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等方面进行地位变化的因素分析。最后,还讨论了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