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3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61.
王谦  胡志晋  游来光 《气象学报》1988,46(3):306-318
在分析实测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边界层与云物理学的数值模式,模拟了云生成的过程。模式包括了边界层内的湍流混合、大气与地表的长波辐射和太阳短波辐射以及云层的辐射平衡等,同时也包括了水的汽、液、固三相物质在大气中的相互转换即云微物理过程。模拟的云及边界层的主要结构特征和演变趋势与实测情况大致吻合。模拟结果还提供了有关云结构及演变过程的一些详细图象。  相似文献   
62.
在中小尺度数值模拟研究中,经常需要较精确地计算水的凝结和冰的凝华过程。由于从单滴扩散增长理论所推出的方程要求时间步长取得很短(通常小于1秒),因此,除较细致的云微物理模拟外,它很少被直接采用。一般使用“暖云假设”,即假设云内过饱和度在凝结后为零,然后直接计算或采用迭代法处理。但当模式中考虑冰相时,云中过饱和度的绝对值较大,这种方法便不宜使用。本文从云滴扩散增长的参数化处理方法出发,提出了一种既不需要迭代,同时也允许使用较长的时间步长的计算方法。本文还将该种方法与其它通用方法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3.
本文用我们的微物理模式根据P.V.Hobbs在美国获得的中纬度气旋云系和降水的中尺度和微尺度结构的探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在计算的六个例子中,微物理垂直剖面同实测结果在很多方面是相符的。模拟得出了同实测比较一致的层状云“播种-供应”机制,高空发生胞的“播种”作用和暖层云中的降雨过程等。分析表明,模式所用的双参数方案、冰晶核化、云雨自动转化、冰晶繁生等方程能较好地反映云中微物理过程,但是冰晶聚合过程的模拟(主要是碰并系数Eii的表达式)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64.
不同云底温度雹云成雹机制及其引晶催化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用二维准弹性冰雹云模式模拟了中国不同地区的冰雹云的成雹机制和人工引晶催化的效果,结果表明:强对流云中自然初始降水元的形成主要同云雨自动转化相关;云底温度较低的冰雹云的雹胚形成以云霰转化过程为主,暖云底的雹云则以雨霰转化为主。人工引晶的作用有三:(1)加强云中冰霰转化过程,雹胚过多争食防雹;(2)促进雨霰转化过程,使雹胚浓度增加,并且减少过冷雨滴,抑制冰雹碰冻过冷雨滴的增长;(3)使云的下部霰量增加,降低降水粒子的增长轨迹,阻碍霰雹的增长。多次催化有时比一次大剂量催化的防雹增雨效果好。  相似文献   
65.
非静力平衡模式的中尺度非均匀初始场试验和锋面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非静力平衡二维中β-γ尺度大气模式,选取1987年欧洲的一次冷锋过程为个例,以法国的静力平衡模式的模拟结果为初始场,选用5km,25km,45km3种水平格距进行了水平范围为2000km的模拟,结果表明:(1)中尺度非静力平衡模式应用非均匀初始场,而不加人为的初始扰动是可行的;(2)扰动量的初始场中π′的精度要求很高,应严格符合静力平衡条件,否则就会产生严重误差,甚至在一个时步内改变垂直速度;(3)5km,25km,45km3种格距的对比模拟表明,5km格距的非静力平衡模式能模拟出锋面上的多个中β尺度对流,且垂直速度场分布与实际最接近,而后两种格距只能模拟出锋面上的大范围上升区,不能细致地描述锋面对流结构。  相似文献   
66.
我国西北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带,大部分地区地形复杂,土地贫瘠,自然降水量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加,降水减少,干旱日益频繁发生,成为制约西北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因素。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多渠道开发水资源,在合理利用现有水资源的同时,在西北地区开辟新的水资源成为当务之急。鉴于此,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于2000年11月上旬即下达了“西北地区人工增雨基地工程建设”项目,其可行性论证会于2000年11月23日由中国气象局科技教育司组织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67.
冰雹云和多心冰雹结构的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冰雹云RHI回波绘制了1996年6月10日多心冰雹雹云结构模型,计算了冰雹云回波参量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68.
黄河上游玛曲地区雨滴谱特征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决近年来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现象,2000年由青海省气象局组织及多个单位合作,在黄河上游进行了人工增雨试验。通过对玛曲地区雨滴谱的分析,推测玛曲当地的雨滴较大,这对在当地实施人工增雨提供了观测依据。另外,通过分析得到当地积云降水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和雨强的相关关系式,该公式可以作为利用雷达定量测量高原地区降水的参考。分析发现,虽然高原地区冷雨过程是主要的降水机制,但是暖雨过程仍然对降水有贡献。通过对雨滴谱资料的分析,可以促进对高原地区云物理特征的了解。  相似文献   
69.
本文应用一个一维时变积雨云微物理模式,对福建古田地区雨季积雨云的自然降水过程进行了多例模拟。文中按云顶高度将模式云分为四类,并对各类云的降水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将模式结果和实测资料作了对比,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70.
静力平衡模式在中尺度大气模拟中的适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力平衡模式是目前数值天气预报的主要模式。近年来随着模式分辨率的提高,非静力平衡模式在中国的研制和MM5等模式的引进,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的角度看,有必要对这两种模式在中尺度大气模拟中的适用性问题作细致的分析研究。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静力平衡假定下重力波频率模拟的误差,指出其相对误差随Δx增大成平方的减少。当Δx≥20km时,相对误差小于4%,当Δx≤10km时,相对误差可能大于16%。和一般顾名思义的概念不同,静力模式计算的重力波频率被夸大,计算的垂直加速度也由于略去惯性项而夸大。推导的准静力平衡模式,对静力平衡模式作了惯性项订正,个例试验也肯定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