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173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卫星重力测量技术的实现为测定地球动力学扁率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GRACE卫星是目前最新的重力测量卫星,据其恢复的低阶重力场较以往精度得到大大提高,然而其观测地球动力学扁率(二阶项)却与卫星激光测距(SLR)结果相差较大.本文采用最大熵谱和小波分析方法对GRACE和SLR观测的地球动力学扁率时间序列信号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RACE观测的地球动力学扁率年际周期变化振幅仅为SLR观测结果的25%,并且目前GRACE观测的地球动力学扁率数据中含有系统输入信息和相位差,但前者较后者包含有较强的短周期(2~6月)信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来自于GRACE与SLR全球观测数据时空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82.
借助MITgcm模式使用二维非静力近似在水平方向采用不等间距网格,模拟了陆坡非旋转重力羽状流的流动。模拟显示陆坡上的重力羽状流的运动比较复杂。通过数值实验,发现改变地形或调整冷源强度都会影响沿陆坡下沉的低温高密度水的羽状流形态,潮汐亦会对重力羽状流有一定的影响。经计算发现在陆坡处,Richardson数小于1/4,宜发生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并由卷挟导致环境流体与高密度流体混合,沿着斜坡加速下滑。  相似文献   
83.
南海主要珊瑚礁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8年3~5月和1999年5~6月在西沙和南沙的12座珊瑚礁水域渔业资源专业调查资料以及1998年2月~1999年12月在南沙群岛水域进行的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南海珊瑚礁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专业调查结果:捕获软骨鱼类14属16种,渔获量计64尾2 844.1kg,优势种为大眼角鲨、鼬鲨、日本燕、侧条真鲨、灰六鳃鲨;监测调查表明南沙珊瑚礁水域的软骨鱼类在全年均可捕获,产量的变动主要与捕捞努力量相关。综合2种调查知:软骨鱼类在南海珊瑚礁水域总体分布范围较广,单鱼种在各个岛礁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布性;南海珊瑚礁区捕获软骨鱼类的主要作业方式为延绳钓和大型流刺网。  相似文献   
84.
85.
太行山东麓含煤区以中生代末期以来的伸展构造变形为主导,煤系埋深自西向东逐渐加大,沿太行山前呈NNE向条带状展布。区内构造样式丰富,以NE、NNE向正断层组合为特征。其深部控煤构造样式主要为两类堑垒构造组合和掀斜断块组合两类。通过研究区构造组合的分析,掌握了太行山东麓含煤区煤田构造的特征,为老矿区外围深部找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6.
东准库布苏南岩体LA-ICP-MS锆石U-Pb测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库布苏南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为(287±2)Ma,MSWD=0.15,包体年龄为(286±3)Ma,MSWl3=0.22,两者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表明花岗闪长岩和暗色微粒包体是同时代形成的.包体是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是过冷的镁铁质岩浆混入到中酸性岩浆中经快速冷凝的结果.在岩浆混合过程中,基性的包体岩浆和中酸性的寄主岩浆通过化学扩散发生成分交换,使包体受到了花岗闪长质岩浆的改造和同化.这可能就是库布苏南花岗闪长岩及其包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相同的原因所在.库布苏南花岗闪长岩形成的时代属于东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范围330~265Ma,略晚于东准噶尔乌伦古河碱性花岗岩和卡拉麦里碱性花岗岩的形成时代(300 Ma左右),均为准噶尔周边地区后碰撞岩浆活动的产物,其形成和演化标志了准噶尔地区后碰撞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导致大陆地壳垂向生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87.
推导了一般情况下激光站为星载雷达高度计进行绝对定标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和误差分析,对高度计定标精度进行了定量评估。利用Corsica定标场区中Grasse激光站对Jason-2卫星定轨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8.
大家知道,航空报中的8NsChshs 组专为(Cu)和 Cb 云编报时,Ns 只编报积雨云(母体)或浓积云自身云量。而现用的 DMCX-B 程序中无此判断功能,当输入为累积量时计算机照样执行,这样就会容易造成人为的电码错情,影响测报质量。为此,我对现用的程序有关行句进行修改并增加了(Cu)和 Cb 云量判断的小程序(见清单)。修改后的程序能对云量进行判断妥还是不妥,当不妥时就响铃五次,再次显示此组,然后再由观测点重新输入就可。  相似文献   
89.
90.
The food sources of aquacultured Apostichopus japonicus and the trophic levels of organisms in a sea cucumber(A. japonicus) and prawn(Penaeus japonica) polyculture system in a saltwater pond in Zhuanghe, Liaoning Province were examined using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s. Across organisms, δ13C ranged from(–25.47±0.20)‰ to(–16.48±0.17)‰(mean±SD), and δ15N ranged from(4.23±0.49)‰ to(12.44±0.09)‰. The δ13C and δ15N contents of A. japonicus, P. japonica and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were comparative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organisms. Values of δ13C and δ15N revealed that P. japonica, Hemigrapsus sanguineus and Neomysis japonica comprised the largest component of the diet of A. japonicus. The mean trophic level of the organisms in this saltwater pond polyculture system was(2.75±0.08). P. japonica, A. japonicus, F. chinensis,Synechogobius hasta and Neomysis japonica were in the 3rd trophic level(2–3); jellyfish, H. sanguineus and zooplankton were in the 2nd trophic level(1–2); and Enteromorpha prolifera, benthic microalgae, periphyton and suspended matter primarily consisting of phytoplankton, bacteria and humus were in the primary trophic level(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