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2篇 |
免费 | 76篇 |
国内免费 | 8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4篇 |
大气科学 | 49篇 |
地球物理 | 42篇 |
地质学 | 182篇 |
海洋学 | 58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39篇 |
自然地理 | 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用天气学、云物理学、统计计算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1997年5月份影响我省的两次江淮气旋降水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1)中低空水汽输送条件较好,都形成了大范围较稳定的降水性层状云系,出现了连续性降水。两次过程的深厚程度、动力条件有差别,云雨的宏微观特征也有所不同;(2)云中过冷层较厚,过冷水含量较高,大滴浓度较高,众数直径较大,有利于人工催化;(3)云层降水粒子的形成,在冷层以凝华和淞附增长为主,核化和繁生相对较小,进入暖层后,主要是云滴与雨滴以及雨滴间碰并为主;(4)用干冰进行了6架次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经综合检验,约增雨10%~40%;(5)使用层状云数值模式进行人工催化模拟,当加入50个/L人工冰核,可使地面降水增加30%左右。如果过量播撒(加入500个/L)人工冰核,降水反而减少。 相似文献
452.
青藏高原东缘和邻区晚新生代泥石流活动规律及其成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根据大量野外考察资料和室内测年数据 ,通过对晚新生代以来不同时段泥石流沉积物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结了青藏高原东部及华北地区第四纪泥石流活动的规律。认为晚新生代大规模的泥石流活动始于晚第三纪 ,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泥石流活动主要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 ;中更新世是泥石流活动最活跃的时段 ;晚更新世位于大陆内部的秦岭北坡及陇南山地泥石流活动减弱 ,华北北京山区及太行山东麓泥石流活动加强。第四纪泥石流活动的规律性变化与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起及亚洲季风的建立有关 相似文献
453.
454.
455.
中国的沙漠和沙地部分或全部分布在季节冻土区, 研究沙丘的冻融过程是讨论季节冻结期间沙丘风蚀和形态演变规律的条件之一。以宁夏河东沙地流动沙丘和沙障固定沙丘为研究对象, 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控制实验, 分析了沙丘的冻融过程及其控制因素。结果显示: 沙丘的冻结期在11月中旬至3月上旬, 流动沙丘各地貌部位的冻结时长和冻结层厚度均存在较大差异(背风坡面>迎风坡面>丘顶), 背风坡脚的冻深最大。在季节冻结期内沙丘表层始终不发生冻结, 未冻层厚度的阈值约为10 cm且具有保护冻结层的作用, 流动沙丘迎风坡中在未冻层风蚀后, 地表冻结层融化再被风蚀, 如此循环过程造成其冻结层厚度远小于沙障固定沙丘的冻结层厚度。流动沙丘丘顶和背风坡面的冻结层厚度分别受短时(32 h)和较长历时(15 d)平均气温的影响。野外观测和室内控制实验均证明水分含量低于1.6%的沙丘沙不发生冻结, 冻结层硬度随含水率的增加呈幂函数递增(P<0.001), 随温度降低呈缓慢递增。 相似文献
456.
海洋磁力测量中,由于受到海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磁力仪传感器(拖鱼)的入水深度起伏变化,测得的海洋磁场数据并不在固定的平面上。为了满足不同用户对海洋磁场数据的应用需求,必须采取合理的“曲化平”,实现整个测区磁场数据垂直空间上的统一。针对位场曲面延拓积分方程的迭代解中高阶垂向导数对高频噪声的放大问题,尝试引入Tikhonov正则化方法对其进行改进,以抑制高频噪声的影响。仿真分析表明,在选择合适的正则化参数后,改进的延拓方法可将延拓精度提高1.6 nT。实测数据分析表明,采用改进曲面延拓迭代方法,将磁测成果数据归算到曲面最低平面时,归算后交叉点磁异常不符值精度可提高2 nT,进一步验证了海洋磁力测量数据垂直空间归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57.
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致毒性的生物学研究 Ⅱ.久效磷胁迫下扁藻和三角褐指藻脂质过氧化伤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 言至今,污染胁迫等逆境压力对海藻的影响已有许多报道[1,2],但已有的研究报告大多局限于对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等的影响,而有关污染对藻细胞毒性作用的机理研究极少[3].同时,所用的污染物大都集中于石油和重金属,农药污染对生物影响的研究也主要局限于有机氯农药,近10年来,随着DDT、六六六等有机氯农药停止生产,有机磷农药使用量大增.虽其在环境中残留期较短,但对水生生物毒性大.我国沿海每年雨季因有机磷农药污染造成死虾、死 相似文献
458.
深部煤炭资源勘查模式及其构造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煤盆地构造演化的时空差异性和煤田构造格局的复杂性.是决定煤炭资源勘查难易程度,以及勘查手段的选择和勘查工程布置的首要地质因素。在分析中国东部煤炭资源特点以及深部煤炭地质勘查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基础上,讨论了勘查区类型和勘查模式的概念。划分出深部煤炭资源勘查区的4种基本类型:①老矿区深部或外围勘查区;②深部新区勘查区;③复杂地质条件勘查区;④生产矿井深部煤层勘查区。总结了不同勘查区类型的地质构造特征,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勘查模式。 相似文献
459.
地浸过程中铀迁移特征及条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对地浸过程中铀的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溶浸液中铀浓度值在达到饱和浓度前,随地浸路径延长而逐渐增大;②铀的存在形式及其含量与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相关,当1.9<pH<4.4时,为UO2SO4和UO^2 2;当4.4<pH<5.1时,为UO2SO4和(UO2)a(OH)^5 ;②随着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的变化,铀迁移经历了溶解迁移、水解沉淀、再溶解迁移的多次旋回,即当pH>4.6、Eh<420mV时,溶解状态的铀产生沉淀;当2.0<pH<4.6,420mV<Eh<650mV时,U^6 溶解迁移;当pH<2.0、Eh>650mV时,U^4 溶解迁移;④根据溶浸液中铀浓度和pH、Eh临界值,铀地浸路径可划分出充分浸出带、有效浸出带、铀沉降带和未浸出带,不同特征的浸出带随浸出时间的变化而有序移动。 相似文献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