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1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汛期降水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永华  刘德竺 《气象科学》2002,22(4):461-467
采用误差反传前向网络(简称BP神经网络)建立汛期(6-8月)降水预测模型,并与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的模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汛期降水预测模型不仅对历史样本的拟合精度更高,而且其独立样本的预测检验效果也比逐步回归方法更好,是一种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汛期降水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2.
本文应用均生函数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对重庆地区 主汛期(6~8月 )降水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均生函数固有的缺点提出的改进方案所建立的数学预 报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是一种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长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23.
该文使用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环流模式IAP AGCM4.1和中尺度数值模式WRF3.2建立的耦合模式(IWRF),利用该耦合模式对1982—2014年重庆夏季气候进行了试验,将模拟结果与NCEP/DOE再分析资料驱动WRF3.2(NWRF)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利用观测资料评估了这2个试验对于重庆极端高温事件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2个试验均能较为合理地再现重庆夏季地表气温的气候态特征,IWRF的模拟偏差较大,尤其对于高海拔地区。它们对极端高温事件的模拟存在较大偏差,对日最高气温最大值(TXx),两者的距平分布相似,对暖昼指数(TX90p)和热浪持续指数(HWDI),IWRF的表现好于NWRF。在西部和东南部地区,2个试验对暖昼指数都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2)NWRF能够模拟出极端高温指数的年际变化特征,而IWRF表现欠佳;(3)它们都不能模拟出TXx的变化趋势,但是,NWRF能够模拟出HWDI和TX90p的增加趋势。该文的结论可为重庆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用于极端高温的预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4.
一次高原低涡诱发西南低涡耦合加强的动力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3年6月29日—7月2日期间逐6 h的NCEP 0. 5°×0. 5°全球预报场再分析GFS (Global Forecast System)资料,对一次引发特大暴雨的西南低涡和高原低涡耦合贯通加强过程进行动力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南低涡和高原低涡耦合区上方在不同阶段均维持正涡度柱,呈现低空辐合和高空辐散的特征,并伴有强烈上升运动。垂直运动在耦合开始阶段最强,正涡度柱在耦合强盛阶段显著增强,高原低涡和西南低涡耦合贯通后,改变了涡度的垂直特征。西南低涡发展维持的涡动动能主要源于水平通量散度项和涡动动能制造项,摩擦耗散项和垂直通量散度项是其主要消耗项。高原低涡发展维持的涡动动能主要源于垂直通量散度项和区域平均动能与涡动动能之间的转换项,涡动动能制造项出现负值是其涡动动能减弱的主要原因。耦合期间强烈垂直运动将西南低涡的涡动动能向高原低涡输送,西南低涡对高原低涡发展维持有重要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25.
为了从各个角度观察屏幕上的三维场景,可以通过鼠标的拖动来实现。通常的做法是使场景绕X、Y、Z旋转,但这样操作不方便,旋转效果不理想。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是:为三维场景建立一个外接球,旋转外接球的同时旋转了球体内的三维场景,这种技术叫轨迹球技术。这里介绍了轨迹球技术的数学原理、计算方法,并用轨迹球技术在OpenGL环境下实现了地物化资料三维立体图的旋转,操作起来方便直观,人机交互体验良好。  相似文献   
126.
1 引言 人类已经并还在不断地使地球生态系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对他们当地的居住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全球环境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均是全球性的并融惯于支撑生物圈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之中。当然,这些变化随着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反馈而潜在地引发气候变化(Henderson-SellerS)。  相似文献   
127.
重庆市主城区近百余年水资源变化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庆市主城区月平均气温及降水资料,讨论该地区近百余年水资源量的年际及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并对其进行了评估,最后对未来10年重庆主城区水资源量进行了预测和评估。结果表明,从1892~2002年共111年重庆主城区年水资源量略有增多的趋势,其变化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近几年水资源量处于增强的偏丰期;未来10年重庆主城区水资源量可能有偏枯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8.
大巴山区土壤中硒、氟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大巴山区典型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大巴山区土壤中硒、氟等生命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巴山土壤中硒、氟的背景值高,其含量远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硒、氟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存在空间差异,总体趋势是硒在表土层聚集,氟在心土层淀积;土壤中硒、氟的含量受土壤母质的控制,同时,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生物作用以及人类活动也深刻影响它们在土壤中的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129.
通过联合解释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Rayleigh波群速度频散和固定地震台站的远震接收函数,构建了青藏东南缘3维地壳剪切波速度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壳结构具有强烈的横向不均一性。该区地壳厚度变化强烈(30~65km),其总体趋势是东南浅、西北深。研究显示该区存在2个明显的壳内低速异常带,其中中地壳(15~20km)低速带主要分布在腾冲、川滇菱形块体内部;而25~40km深度范围的中、下地壳低速带主要出现在研究区的北部,而在四川盆地和研究区南部则普遍缺失。鲁甸地震所在地震带的上地壳表现为高速异常,中、下地壳范围内存在2个显著的壳内低速带。鲁甸地震主震及其多数余震分布在高速的上地壳之中。与之不同,景谷地震序列及其所在思茅-普洱地震带下方没有显著的壳内低速带的出现,但其上地壳则表现为S波低速异常,该上地壳低速异常可能与地壳强烈破碎及断层/微裂隙中的流体有关。  相似文献   
130.
重庆市近50a来高温变化多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永华  刘德  向波 《气象科学》2003,23(3):325-331
利用重庆市极端最高气温及高温日数资料,采用MHF(墨西哥帽函数)小波等方法分析重庆市近50a来高温的时间——频率的多层次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高温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重庆市极端最高气温变化以6a周期振动最强,而高温日数变化则以14~15a周期振动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