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南海环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毛明  李毓湘 《热带海洋》1992,11(4):34-41
  相似文献   
22.
卫星高度计波高资料的同化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经验的台风风场模型和NCEP再分析资料构造了南海台风风场,并以此作为一个第三代海浪模式的输入模拟了1999年约克(York)台风经过南海时所产生的台风浪场.模拟结果显示,尽管文中构造的南海台风风场比较接近真实的风场,但模拟出的台风浪场相对于TOPEX/Poseidon高度计的观测波高仍有一定差异,因此进而采用了一种简单的最优插值同化方法,开展了波高资料的初步同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资料同化显著地改进了海浪模式的(后)预报精度,而这种改进在涌浪区更加显著,同化有效维持时间大约是43h.  相似文献   
23.
遗传算法在多向随机波浪反射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遗传算法在分析多向入、反射波浪共存场中入射波浪的方向分布、波浪的反射系数和反射面位置的应用.对入射波浪的方向分布、波浪的反射系数和反射面位置通过遗传优化模拟和理论互谱的差别组成适应函数来确定.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多向入、反射波浪场中遗传算法能够精确地分离入、反射波浪,而且不需要预先确定反射面位置,因此遗传算法能够很好地被应用于分析多向随机波浪从斜坡堤等反射面位置不明确的建筑物的反射问题.  相似文献   
24.
用已成功地模拟了大尺度环流和黑潮的三维、斜压以及具自由海水表面的数值模式,模拟了冬季南海流场、温度场和海面高度场。所用网格为0.25°×0.25°,垂直方向分为6层;除巴土海峡和台湾海峡外,其它边界假设为封闭;巴士海峡和台湾海峡的边界值用已模拟的大尺度环流值。模拟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南海冬季环流的特征。从模拟结果可知,黑潮从巴士海峡南部进入南海后,其大部分又从对21°以北返回大洋。巴士海峡西侧的气旋型环流似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当然,涡旋东侧在巴士海峡的N向流可能与黑潮水混合,而且从这支流中分离出-小支流继续向北,汇入到“南海暖流”中。黑潮水虽然大部分返回太平洋,但是巴士海峡西侧的气旋型环流是由巴士海峡处的黑潮诱发的,南海海底地形对南海环流的形态(特别是对“南海暖流”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土地利用城市化对珠三角炎热天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MM5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有着不同的地表粗糙度,反照率,热容量,有效湿度等,从而产生不同的模拟地面热通量及地面水汽通量,并通过垂直方向的湍流输送,影响到高空气象场的模拟结果。利用2001年卫星遥感土地类型等数据,对MM5系统旧的24类全球土地利用数据在珠三角区域进行了更新;通过把珠三角地区的土地利用设为常绿阔叶林和城市两种不同类型的敏感性模拟测试,可以看到土地利用的变化,对温度、风场等气象场的模拟结果影响较大;通过1993年和2001年土地利用情况下的模拟气象场及与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知道,采用新的土地利用类型可以较好地改进MM5气象场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土地利用的城市化趋势会造成城市密集地区地表温度升高,水汽混合率降低。  相似文献   
26.
最优化插值同化方法在预报南海台风浪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由经验的holland台风模型和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相结合构造出南海台风风场,结果较好地符合了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观测的风速分布。以此作为第三代海浪模式的输入风场,模拟了1999年约克(York)台风经过南海海域的台风浪,并利用T/P卫星高度计观测的有效波高资料对模式进行同化。结果显示,同化影响半径取为2000km效果较好,同化影响时间是35h,同化改善了模式预报的精度。  相似文献   
27.
1 INTRODUCTION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s the largest coastal sea of China. It is of great interestto researchers because of its abundant resources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e SCS is inthe tropicaI and sub-tropical monsoon wind zone of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and isSurrounded by China, Vietnam, Malaysia, Indonesia and the Philippines. lt has a complicatedRecclved 2 l March 200ltoPograPhy and is cormected with the Peeific through thc Bashi Channel which has a dePthof over 3…  相似文献   
28.
北京城区低层大气PM10和PM2.5垂直结构及其动力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年8月10~26日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象铁塔3个不同高度(8, 100和320 m)得到了1 min平均的PM2.5和PM10连续质量浓度资料, 配合其它观测资料, 其中包括4个不同高度(8, 100, 200和320 m)PM2.5和PM10日平均质量浓度, CO和NO2连续观测, 并结合气象铁塔同期的气象场观测, 揭示了北京城区PM2.5和PM10垂直结构及其动力特征. 北京325 m铁塔所观测到的气溶胶垂直分布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渐缓递减型和快速递减型. 静稳天气以及污染日气溶胶垂直分布属于渐缓递减型, 而弱冷空气过境及清洁日气溶胶垂直分布属快速递减型, 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是和边界层大气动力、热力结构及湍流特点密切相关. 清洁日低层(100 m)PM2.5和PM10浓度较接近于8 m, 高层(320 m)浓度下降较快, 其浓度和8 m相比几乎下降了—半, 其中PM2.5下降的略偏多些. 清洁日150 m以下存在较强的湍流强度, 气溶胶能够很好地混合, 但受上层较强的逆温层阻档又不能向高层输送, 同时, 清洁日各层水平风速较大, 尤其高层增加更加明显, 结果高层气溶胶浓度迅速降低, 因此造成气溶胶垂直分布上下浓度的明显差异. 污染日低、中(200 m)、高层PM2.5和PM10浓度与8 m比较平均逐层下降10%左右. 污染日伴随着边界层低风速出现, 同时边界层有两重浅薄递温层结构, 但气溶胶仍可在逆温层下进行—定的混合, 因此污染日PM2.5和PM10浓度随高度降低比较缓慢; 观测结果还发现320 m高度在西南和东南风向条件下PM2.5和PM10均明显出现高浓度值, 而其它高度PM2.5和PM10浓度和风向没有关系. 足痕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这是由于来自污染相对较重的河北省保定、石家庄以及天津、山东等北京偏南地区对该高度的贡献, 而低层仅受北京局地源的影响. 所计算的功率谱和周期初步反映了静稳天气条件下铁塔各高度PM10的周期仅以分钟量级计, 而风速较大情况下PM10和PM2.5在320 m除存在分钟量级的短周期外, 尚有小时级的较长周期出现; 和作者以往观测所发现的在北京不同测点、不同高度, 各空气污染物种有同位相变化特点一样, 基于试验同样观测到铁塔不同高度PM2.5和PM10日变化及平均日变化也有同位相的特点, 其充分展示了北京城市冠层中存在空气污染物同位相的时空分布特征; PM10和PM2.5平均日变化呈较平缓的双峰特征. 其密切地联系到北京城市冠层中不同高度存在明显的湍流动量通量、感热通量和湍流动能的相似日变化的特点; 此外, 静稳天气PM2.5和PM10浓度随高度增加降低较慢, 低层降低为8 m的90%左右, 中层略低于低层, 高层约为8 m的80%. 弱冷空气过境天气条件下PM2.5和PM10浓度随高度增加明显降低, 低层可降到8 m的70%, 中层以上降到20%~30%, 其中PM2.5降低的更多—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