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东营市位于渤海之滨,莱州湾畔,是山东省的一个海洋大市。全市海岸线长350余千米,滩涂面积12万公顷,负15米等深线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千米。近年来,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海域使用管理工作的新局面。2002年,东营市被确定为全国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海域使用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2年预计全市海洋产业产值52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渔业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21.1%。  相似文献   
32.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开发已成为沿海国家和地区抢占经济制高点的重大选择。东营市海岸线长350多km,负15m等深浅海面积4800km2,潮间带滩涂面积180多万亩,可供开发海水养殖的潮上带滩涂面积100多万亩,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独特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建设“海上东营”是21世纪东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是东营人民生存与发展的新空间,也是解决大批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它对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东营更快地走向世界,具有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建设‘海上东营”,要充分发挥东营海洋…  相似文献   
33.
对平南县气象局在防御1311号台风“尤特”的决策服务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服务效果及经验,找出存在的不足,为今年做好决策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基于能源需求理论的全球CO2排放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能源消费是影响CO2排放的最主要因素, 本文以能源消费基本规律为基础, 按照人均累积CO2排放、人均CO2排放以及CO2排放强度三个重要指标, 系统分析了英国、美国、法国、日本、中国等典型国家CO2排放的历史轨迹, 全面预测了未来20年全球及中国CO2排放量。结果表明: 2030年中国CO2排放总量将为124亿吨, 人均排放约为8.5吨, CO2排放强度为356吨/百万美元, 与处于相同发展程度的美国(1994年)相比, 人均排放指标和排放强度指标均不到其一半水平。2020年和2030年, 中国的CO2排放强度与2007年比将分别降低46%和60%, 将为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5.
中国大地震的天体位置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寻太阳系天体位置的变化对大地震发生的影响,作者分析了1900-1996年发生在中国7级以上大地震的天体位置特征和引潮力.分析结果表明,太阳系天体的特殊位置的确对地震的爆发起到了一定作用,太阳系10个天体中,又以月亮影响最大,本世纪71%的大地震发生于赤白交角从极大变为极小时期,对引潮力的分析表明,其水平分力更易触发大震,这与大震时10个天体天顶距集中分布于40°─140°之间是一致的,文中对此作了初步讨论,认为天体引潮加速度触发地震不在于某一量值,而在于其变化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36.
根据太阳活动与月亮运动周期预测1988年开始的中国大地震活跃期已经基本结束,从现在起到2000年中国大陆发生Ms≥70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37.
为进一步了解堰塞坝溃坝过程,开展了9组水槽模型试验,对溃口纵向下切和溯源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讨论了上溯源点移动速度与溃口水深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非黏性堰塞坝溃坝过程中,冲刷面与底床的夹角时刻发生变化,上、下溯源点位置不固定但也不能完全发展到坝踵;上、下坡面坡度增大到最大值1:1.5时,下溯源点到下游坝趾的最大距离与坝体沿水流方向长度的比值(xp*/xd*,反映下溯源点最终相对位置)对应降低到最小值0.24和0.18;坝体相对尺寸从1减小到1/2时,xp*/xd*值从0.38增大到0.47。上溯源点的无量纲移动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在无量纲时刻为0.13时,其x,y分量分别达到峰值0.94和0.32;上溯源点处溃口水深出现时刻相对移动速度峰值点出现时刻有延迟,大概延迟0.04个无量纲时间。  相似文献   
38.
2O09年5月12日,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纪念"5·12"汶川地震一周年学术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志琴代表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实验室汶川地震小组,首次公开报告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实施6个月以来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39.
从回归线的概念出发,介绍并计算了未来60年的北回归线值,并对北回归线的测定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0.
本文通过对 1 90 0~ 1 996年全球的M≥ 7.0的全部地震发生在日、月引潮力极值与非极值附近的轮次检验 ,从而揭示出地震的发生与日月引潮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根据日、月引潮力的计算结果 ,从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与强震的震源机制 ,讨论了在地震的触发中起重要作用的可能是引潮力的水平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