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Positioning drag anchors in seabed soils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not only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anchor and soil,but also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stallation line.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previous prediction methods related to anchor positioning demonstrates that the prediction of the anchor position during dragging has inevitably introduced some key and unsubstantiated hypotheses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se methods is limited.In the present study,the interactional system between the drag anchor and installation line is firstly introduced for the analysis of anchor positioning.Based on the two mechanical models for embedded lines and drag anchors,the positioning equations for drag anchors have been derived both for cohesive and noncohesive soils.Since the drag angle at the shackl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 in the positioning equations,a novel analytical method that can predict both the variation and the exact value of the drag angle at the shackle is proposed.The analytical method for positioning drag anchors which combines the interactional system between the drag anchor and the installation line has provided a reasonable theoretic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anchor behaviors in soils.By comparing with the model flume experiments,the sensitivity,effectiveness and veracity of the positioning method are well verified.  相似文献   
72.
烟草移栽期时间的早晚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对平顶山市气候条件和不同移栽期(宝丰县)试验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实践验证5月5日前后为平顶山烟叶最佳移栽期,与早栽或晚栽相比,株高增高2.5~11.9 cm,叶片增加0.6~2.3片,单产提高1.4%~6.3%,上等烟比例增加4~7.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3.
内蒙古集宁察右后旗兵图矿区外围位于三合明——伊胡赛铁、金、钨成矿带中东段,地表大部玄武岩覆盖,区域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及地球物理特征等研究成果表明矿体主要分布在东西向构造破碎带内及片麻岩与大理岩的接触带部位。通过本次地质规律研究及综合地质工作对成矿模型和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在玄武岩覆盖区圈定了矿致异常,钻探揭示在265.7m~265.9m见品位1.64g/t的金矿化体和弱铜矿化显示,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74.
提高播音质量增强服务效果李新孙桂芝(绥化地区气象局152054)(黑龙江省气象台150030)气象警报系统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气象科技服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播音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服务的效果,如何提高播音质量是各级台站十分关心的问题。1播音员的...  相似文献   
75.
页岩储层基质渗透率普遍较低,已超出了常规方法的测量下限,需要发展新的渗透率测量方法,脉冲衰减法可满足页岩渗透率测量的要求,因此本文为了研究页岩储层脉冲衰减渗透率测量的影响因素,采用宜宾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岩心,利用美国NDP-605脉冲衰减渗透率测量仪,在不同测量条件对同一块岩心进行了反复测量,分析总结了脉冲衰减渗透率的变化规律,研究了三种主要因素(长度、有效压力、压差)对渗透率测量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三控制"测量工艺:(1)岩心长度对测量过程影响较大,长度应控制在1 cm以内;(2)有效压力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应控制在地层条件下进行测量;(3)压差太小会产生较大误差,压差较大会产生不可忽略的流动惯性阻力,建议控制为10 psi的压差进行测量(1 psi=0.0068948 MPa).  相似文献   
76.
豫西铝土矿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豫西地区支建、贾家洼、石寺等十多个大中型铝土矿床地质勘探成果的综合地质研究,并用古构造、古气候、古生物等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了豫西铝土矿属于红土-内陆湖(沼)相沉积成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77.
中国西部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卢玲  李新  黄春林 《冰川冻土》2007,29(5):777-784
利用净初级生产力模型C-FIX,陆面过程模型CoLM以及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数据集,定量估算了2002年西部地区1 km分辨率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时空格局分布.模型估算2002年西部地区净初级生产力总量约为0.96 PgC,蒸散发总量约为2 098 km3,整个西部地区平均单位面积上年均WUE约为0.32 gC.mm-1.西部地区WUE时空分布格局具有显著的异质性:WUE最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区域,年均WUE最高可达4 gC.mm-1.m-2;其次为西藏东南隅以及陕西和甘肃南部山区,年均WUE约在1~2 gC.mm-1.m-2之间.WUE最低值广泛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和西北沙漠地区,年均WUE基本在0.4 gC.mm-1.m-2以下.研究发现,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荒漠植被呈现出相对高的WUE水平,反映出适度水分亏缺地区的天然植被生态系统可能具有较水分充足地区植被生态系统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功能.通过定量分析比较不同植被生态系统WUE特征及其季节变化廓线,得到西部地区主要植被生态系统的年均WUE大小为山区森林>荒漠乔灌丛>灌溉农田>高寒草地>寒漠和戈壁.  相似文献   
78.
土壤厚度是农业生产、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重要的基础信息。为探索低山丘陵区土壤厚度空间分布快速评定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对在河南省罗山县实测的593 个土壤厚度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总结了低山丘陵区土壤厚度密切相关的五种环境影响因子: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建造构造、海拔和植被覆盖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上述影响因子对土壤厚度的影响权重为:0.151、0.303、0.263、0.184、0.100。最后进行了土壤厚度预测性制图,并通过野外实测土壤厚度数据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验证精度为72%,卡帕系数为0.672。该研究为低山丘陵区土壤厚度制图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精准的方法,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9.
首尔都市区的人口迁居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  左登华  周春山  郭宁 《世界地理研究》2006,15(2):107-110,92
中国目前已进入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人口迁居在我国大都市区显得越来越重要。韩国在1960年代开始大量的乡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地区,进入1970年代,出现了郊区化现象。首先分析了韩国人口迁居的一般特征,接着从就业机会、住房供给和区域政策三方面分析了影响韩国人口迁居的因素,最后针对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韩国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