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熊岳镇大众经济型温泉景区游客行为特征,主要从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游前决策行为和游中行为、空间行为及游后满意度等方面着手,分析得出大众经济型温泉景区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是其收入和消费水平均不高,以31 ~45岁的人居多,企事业单位职员和离退休人员占多数.了解的途径多为亲友的介绍,其旅游方式大多是亲友同行的自驾游,且多为短途常客.客源地以营口、大连和沈阳为主.游后总体满意度和忠实度较高.在探讨游客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注重口碑效应、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建立旅游产业链、打造特色品牌等策略. 相似文献
102.
船舶排放是影响沿海地区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向岸风的作用下,船舶排放对沿海地区大气污染物的不利影响更加显著。然而,已有研究仅仅基于特定时间范围内以及特定站点的情况,针对全年长时间序列以及不同季节,向岸风的发生频率以及对船舶排放传输的影响还尚未完全了解。因此,本研究选择长三角地区作为目标研究区域,使用WRF/Chem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model coupled with Chemistry)模型来探究2018年向岸风影响下,船舶排放对沿海地区PM2.5的影响。结果表明:(1)向岸风影响下,船舶排放对PM2.5的贡献较全年平均贡献和非向岸风影响下的贡献更为显著,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向岸风时段,船舶排放对PM2.5的贡献值在上海市和宁波市可分别达到9.3μg m–3和7.4μg m–3,分别为全年平均值的1.8和1.3倍。(2)在向岸风时段,船舶排放对PM2.5的贡献不仅在沿海地区显著增加,在内陆地区的贡献也较... 相似文献
103.
朱梅珂孔范龙李悦仙旋旋郗敏 《湿地科学》2019,(2):228-236
为了探究土壤水分和盐分对山东省胶州市东端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沼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选取粒径大于0.25 mm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和分形维数4种指标,研究不同水、盐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16种水、盐条件下,土壤中粒径小于0.25 mm团聚体含量最大,为33.90%~66.6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粒径大于0.25 mm团聚体含量总体增加;随着土壤含水率增大,粒径大于0.25 mm团聚体含量、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都呈单峰型变化,当土壤含水率为30%时最大;随着土壤含盐量增大,粒径大于0.25 mm团聚体含量、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都在减小;分形维数与粒径大于0.25 mm团聚体含量的变化规律相反,两者显著负相关。土壤不同水、盐含量对芦苇盐沼土壤中的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影响显著,相对于高水、高盐(土壤含水率为60%、土壤含盐量为2.4%)条件,土壤含水率为30%、土壤含盐量为0.9%更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和土壤结构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新疆地区位于欧亚草原东端,是丝绸之路的必经区域与东西方文明交流互动的重要通道。研究新疆地区的古代生业经济能够为认识丝绸之路沿线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以往从动物考古角度对新疆地区生业经济的研究主要关注史前社会,鲜有对历史时期城市动物资源利用方面的讨论。达勒特古城(44°46′18.6″N,82°20′43.4″E)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达勒特镇破城子村北缘,是10~14世纪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城镇。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古城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丰富的陶、石、铁、铜、骨等遗物,为研究丝绸之路沿线历史时期城市的生业经济提供了重要材料。文章运用动物考古方法对达勒特古城2017年发掘出土的6834件动物骨骼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这批动物骨骼的可鉴定标本数(NISP)为3696,最小个体数(MNI)为220。家养动物的比例极高,其NISP在早、晚期动物骨骼中的占比分别为98.1%、 97.6%, MNI占比分别为85.0%、 87.2%。家养动物中羊(Ovis aries或Capra hircus)的数量最多,NISP的比重在早、晚期均超过五分之三;其次为马(Equus caballus)、黄牛(Bos taurus),早、晚期占比分别为12.4%、 17.7%和12.7%、 10.8%;骆驼(Camelus sp.)和狗(Canis familiaris)的比例分别为1.3%、 5.2%和8.5%、 1.9%;驴(Equus asinus)和猪(Sus scrofa domesticus)的比例最低。MNI的统计结果与NISP基本一致。达勒特古城不同发掘区域出土早、晚期动物骨骼种属和数量比例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发展变化。对骨骼数量、年龄结构、病理现象等的综合分析表明达勒特古城居民对家畜的利用既有肉食资源,同时可能包括羊毛、大型动物的畜力等其他资源,体现出较为多样化的家畜利用特点。畜牧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为达勒特古城的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该研究为探讨丝绸之路沿线古代城市的动物利用与城市变迁提供了新资料,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边疆地区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文化格局演进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高地应力区地下岩体工程开挖常形成围岩拉-压应力状态,发生岩体张性破坏灾害。本文针对传统PFC平行黏结模型不能模拟脆性岩石高单轴压缩与拉伸强度比的问题,建立双抗拉强度参数的平行黏结强度准则,开展岩石拉-压数值模拟试验,得到了与物理试验接近的拉-压强度,实现了岩石高压拉强度比的模拟,并深入分析了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压的增加,破裂面倾角逐渐增大,由拉伸破裂转化为拉-剪破裂,发现了拉-压应力状态下破裂面处的雁行裂纹。根据细观颗粒位移场揭示了破裂面力学性质,随着围压的增加(破裂面倾角逐渐增大),破裂面张性逐渐减弱而剪性增强。可将拉-压应力状态下岩石损伤演化过程大致分为弹性变形阶段、稳定破裂发展阶段、不稳定破裂发展阶段和整体破裂阶段(峰后应力跌落及残余阶段)。围压较大时弹性变形和稳定破裂发展阶段相对较短,不稳定破裂发展阶段相对较长较剧烈,峰后残余阶段破裂面摩擦更强、应力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河口湿地无机碳的储存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胶州湾大沽河口与洋河河口为采样区,应用Duncan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探讨了土壤无机碳(soil inorganic carbon, SIC)储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距入海口越远,平行海岸带的光滩SIC储量越高,海洋潮汐的冲刷作用是主要驱动因素;在垂直剖面上,40–60cm土层SIC储量相对较高,占0–60cm土层的34.11%,这是海水淋溶作用水盐运移的结果。垂直海岸带的河漫滩SIC储量随距海距离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垂直剖面上,0–20 cm土层SIC储量相对较高,占0–60 cm土层的38.18%,这主要归因于海洋因素和人类活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互花米草的入侵降低了湿地的SIC储量,植物根系的转化作用与自身生长特性和年限的差异是导致SIC储量低值的主要原因。养殖活动改变了养殖池塘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而改变了SIC储量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