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通过室内蠕变试验,研究了城市固体垃圾(MSW)的蠕变变形规律。采用分级加载方式对初始孔隙比为2~4和初始有机物含量在15%~75%的MSW试样进行压缩降解试验。研究发现,应力-应变-时间曲线斜率随着初始孔隙比和初始有机物含量的增加逐渐减小,即材料压缩模量逐渐减小。采用指数模型拟合城市固体垃圾的应力-应变等时曲线,并取得了很好的拟合效果,模型参数简单易求,可反映城市固体垃圾压缩性的大小及其压缩机制。通过对指数模型求导,得到城市固体垃圾的切线压缩模量,切线压缩模量随初始孔隙比和易降解有机物含量的增加呈指数型衰减,初始孔隙比在2~3之间时,初始压缩模量衰减较快,也就是说,在该范围内,初始孔隙比对城市固体垃圾变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2.
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研究土壤对输入水分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对了解水分在土壤中的运移机理及流域径流分割等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两种不同土壤与同一种输入水之间和同一种土壤与两种不同输入水之间的两组混合实验,研究土壤水与输入水达到同位素平衡的时间和引起二者同位素变化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水与输入水之间同位素变化主要由混合作用引起;土壤对输入水氢氧同位素的吸附现象较难观测到,易被氢氧同位素测样误差掩盖,有待进一步研究;土壤水和输入水在混合搅拌条件下最快能在0.5~1h达到同位素平衡。  相似文献   
43.
澳大利亚是世界第四大煤炭生产国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国。2000年后,澳大利亚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Bowen-Surat盆地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煤层气盆地。应用石油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总结了Bowen-Surat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而分析了该盆地煤层气富集规律:平面上,煤层气富集在Taroom槽和Chinchilla-Goondiwindi斜坡中;剖面上,煤层气富集在二叠系Blackwater群和侏罗系Walloon组煤层中。针对煤层气藏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分布特点,结合沉积体系、气源岩、煤阶、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认为有8个因素主要控制了煤层气藏的分布,即:沉积控类型,气源控范围,煤阶、埋深和孔渗控含量,构造封闭控层位。   相似文献   
44.
某新建铁路复杂长隧道岩层地质与CSAMT特征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多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复杂长隧道探测中的优缺点,指出了C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工作条件极其困难,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要求勘探深度大的隧洞勘察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物探手段.以较高的显示度列举了CSAMT法在本区探测成功的实例.就隧道主要特殊岩层膏溶角砾岩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进行了详尽分析,给出了CSAMT法在本区隧道结构面综合地质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45.
泥水平衡顶管技术被广泛用于穿越铁路、公路、河流等地下管线工程中,并在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施工中也出现了长距离施工减阻和轨迹精度控制等难题。结合商周高速顶管穿越工程,探讨了顶管机选型、注浆参数、顶进力估算和轨迹纠偏等关键技术。通过对顶力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对比表明工程采用的润滑泥浆的减阻效果明显,有泥浆润滑时(15 m后)的摩阻力约为无润滑时(15 m前)的11%,实际的总顶进力约为计算值的9%。利用激光全站仪对掘进机头的轨迹偏差的分析结果表明:机头的水平轨迹偏差很小,且无明显规律;机头的下沉可能会导致轨迹容易向下偏斜。   相似文献   
46.
为了评价深埋长隧洞围岩的稳定性和隧洞间距的合理性,本文采用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研究在高地应力、高外水压力作用下,隧洞围岩整体稳定性以及相邻洞室开挖的相互影响效应,并与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成果和数值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两者得到的位移场、应力场、屈服区范围都基本吻合。在高地应力、高外水压力作用下,工程所在的Ⅲ类围岩隧洞是可以安全成洞的。采用超载法进行试验和计算可知,在Ⅲ类围岩中极限超载安全系数k>1.3,开挖隧洞对洞周围岩的位移与应力影响区一般小于1倍洞径范围,隧洞的间距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47.
李志华 《四川气象》2002,22(4):50-53
本文中引用了虚拟数据库的概念,通过分析数据文件和数据库之间的关系,阐明虚拟数据库的实现思路。提供了几种数据的查询方法及Vb6.0程序。并介绍了资料的图形分析及在中长期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8.
介绍了广元市气象台利用欧洲数值预报对冬季寒潮大风做出客观预报的方法,并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软件开发原理,在广元地区的冬季灾害天气预警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区域的三维初始地应力场进行了反演回归分析,实测点处地应力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经过回归得到的地应力场是合理的,可为隧洞设计、稳定性分析和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提供基础性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李志华  李秋峦 《测绘科学》2015,40(6):146-150
针对海量声纳图像多帧配准引起的误差累积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声纳图像的水底全景拼接与绘制方法。首先通过相邻两帧图像最近邻点迭代,并结合GPS、姿态仪信息和X84控制点剔除方法,减少非重叠区域控制点对的存在以提高配准精度,实现相邻帧图像精确配准。然后采用四元组参数对所有精确配准矩阵进行拟牛顿最优化处理,获取所有声纳帧之间最佳配准关系,减少多帧配准引起的累积误差,实现三维图像高精度全局配准。湖试与海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减少了海量声纳图像多帧配准引起的累积误差,实现了三维声纳图像水底全景高精度拼接与绘制,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