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37篇 |
免费 | 2081篇 |
国内免费 | 117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46篇 |
大气科学 | 940篇 |
地球物理 | 1089篇 |
地质学 | 4540篇 |
海洋学 | 1191篇 |
天文学 | 178篇 |
综合类 | 536篇 |
自然地理 | 9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1篇 |
2023年 | 247篇 |
2022年 | 276篇 |
2021年 | 305篇 |
2020年 | 317篇 |
2019年 | 343篇 |
2018年 | 320篇 |
2017年 | 242篇 |
2016年 | 235篇 |
2015年 | 281篇 |
2014年 | 435篇 |
2013年 | 346篇 |
2012年 | 356篇 |
2011年 | 367篇 |
2010年 | 360篇 |
2009年 | 323篇 |
2008年 | 298篇 |
2007年 | 351篇 |
2006年 | 340篇 |
2005年 | 284篇 |
2004年 | 288篇 |
2003年 | 217篇 |
2002年 | 185篇 |
2001年 | 170篇 |
2000年 | 196篇 |
1999年 | 265篇 |
1998年 | 257篇 |
1997年 | 259篇 |
1996年 | 269篇 |
1995年 | 237篇 |
1994年 | 240篇 |
1993年 | 216篇 |
1992年 | 237篇 |
1991年 | 206篇 |
1990年 | 158篇 |
1989年 | 110篇 |
1988年 | 65篇 |
1987年 | 59篇 |
1986年 | 54篇 |
1985年 | 77篇 |
1984年 | 50篇 |
1983年 | 54篇 |
1982年 | 49篇 |
1981年 | 33篇 |
1980年 | 33篇 |
1979年 | 21篇 |
1965年 | 10篇 |
1959年 | 19篇 |
1958年 | 20篇 |
1957年 | 2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132.
赤道不稳定波对海气相互作用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道不稳定波 (tropical instability waves) 存在于热带东太平洋赤道附近, 通常于每年的春末夏初出现, 以约0.6 m/s速度向西传播, 波周期为20~40天左右, 波长约为1000~2000 km.本文利用一个全球高分辨率海气耦合模式对赤道不稳定波在赤道附近的热量输送进行分析, 表明赤道不稳定波产生指向赤道的热通量, 从而部分抵消了热带东太平洋地区由Ekman辐散和温度平流导致的强冷却效应, 维持热带地区的热量平衡.其对赤道冷舌区的增暖作用可以消除和减弱气候模式中热带东太平洋地区的系统性冷偏差, 能使冷舌的强度和分布得到合理的改善, 对气候模式的改进和发展具有潜在贡献.赤道不稳定波还可以改变赤道海洋上空低层大气层结稳定度, 导致近地层强的风场辐合辐散, 并进一步影响大气混合层的温度、 风场等气象要素.模拟分析结果还表明, 赤道不稳定波对大气强迫产生二次响应, 改变赤道上空逆温层的垂直位移和逆温强度.研究赤道不稳定波对热带海洋气候及其海气相互作用机理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3.
电法和电磁法都广泛用地浅层地下勘探。从对下浅层构造成像的细节水平看,低频电磁法和探地雷达(GPR)测量各有其优缺点。我们的目标是综合这三各方法的结果以获得理想的地下成像。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南非有一个不变物框架的描述这些勘探方法。 相似文献
134.
1Introduction In the ongoing discussion of climate change,the mass balance of Antarctica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during recent decades,since its reaction to global warming will strongly influence sea-level change(Schlosser and Oerter,2002).Many … 相似文献
135.
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同时测定锆石微区铀—铅年龄及微量元素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建立了一种利用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同时原位测定锆石Pb-Pb及Pb-U年龄和25个微量元素的快速分析方法。P的检出限为14μg/g,Sc的检出限为3μg/g,Rb、Nb、Ba稀土元素Nd、Gd、Dy、Er及Yb的检出限为0.1 ̄0.3μg/g,Pb的检出限0.5μg/g,其它稀土元素及Sr、y、Hf、Ta、Th和U的检出限为10 ̄90ng/g。方法对绝大多数微量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 ̄15%; 相似文献
136.
137.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岗上石榴石橄榄岩岩体: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卫星孔(CCSD-PP3钻孔)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大陆科学钻探在江苏岗上超镁铁岩体上打了一个卫星孔(CCSD-PP3),孔深705m,穿透428m厚超镁铁岩体,其下主要为不同类型片麻岩及少量榴辉岩。该岩体产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面积1370×700m,上覆约10m厚第四纪盖层。岩心柱可以粗分为4段,370m上部超镁铁岩,50m片麻岩夹榴辉岩,60m下部超镁铁岩,225m片麻岩类。榴辉岩夹在片麻岩中,片麻岩有正、副之分。榴辉岩石榴石中发现柯石英假象,表明岩石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超镁铁岩主要岩性为纯橄岩和含石榴石纯橄岩,含石榴石纯橄岩出现3层,总厚度仅90m,与不舍石榴石的纯橄岩无截然界线。岩相学研究观测到石榴石中保留橄榄石、单斜辉石和尖晶石等超高压变质之前的矿物组合,以及退变质矿物替代石榴石的现象。岩石化学成分总体变化小,SiO242.17-44.79,平均43.78;MgO46.35-48.98,平均47.42,Mg#值(=Mg/(Mg Fe)×100)为91.89-92.75,平均92.4,属于高Mg型;Al2O3和CaO丰度低,分别为0.66-0.27,平均0.43,和0,01-0.35,平均0.13;REE总量较原始地幔亏损,但LREE相对HREE富集。结合矿物组合特征,说明这套岩石属亏损型,但可能经历了流体热液的改造;纯橄岩和含石榴石纯橄岩成分的一致型,说明后者是前者经变质改造形成。SHRIMPU-Pb定年测得含石榴石纯榄岩中锆石存在两组年龄,超高压变质阶段新形成的锆石时代为240±2.7Ma,核部残留岩浆锆石给出726±56Mao前者与区域上超高压变质年龄十分吻合,后者与大别-苏鲁区域上新元古代大规模花岗质岩浆侵位时代。岗上超镁铁岩体可能记录了早期侵位到地壳,在陆陆俯冲碰撞阶段被俯冲岩片带入到柯石英形成深度,以及随岩片折返到地表的整个历史。 相似文献
138.
139.
东疆库姆塔格-沙泉子地区岩屑地球化学异常优选排队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化探异常中选优评价成为目前地质勘查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以东疆觉罗塔格成矿带库姆塔格—沙泉子测区岩屑地球化学综合异常优选排队为例,讨论了化探异常优选排队新方法。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背景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地球化学预测系统新技术思路和方法,对本区130个化探异常进行了优选排队,筛选出36个有望异常和7个成矿远景区。对优选出的有望异常进行检查评价和工程验证均发现地表含金铜蚀变矿(化)体,说明所提出的化探异常优选排队新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0.
城市街道网络是承载人们日常行为的空间载体,街道网络及其中人的日常行为共同构成了主要的街道网络空间环境,并影响着犯罪行为的发生。既有研究表明街道空间中多发“两抢一盗”侵财类案件,并且街道网络形态和日常行为主体与犯罪存在联系,但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究较少。本文基于HS市原DP区的派出所辖区单元,使用路网数据、人口统计数据、手机信令数据等相关资料,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街道网络的几何形态和拓扑形态、动态人口和静态人口等因素与犯罪分布的关系展开分析,尝试探索街道网络空间环境对“两抢一盗”犯罪的影响。结果表明,街道网络空间环境中影响盗窃和两抢犯罪的要素存在较大差异。“X形单元”式街道网络、路网密度、低速交通的路网渗透性、静态人口密度和动态人口密度均对盗窃犯罪产生重要影响,与两抢犯罪相关的仅有“T形单元”式街道网络、静态人口中的实际居住户籍人员和外来人员密度,街道网络形态没有表现出与两抢犯罪的显著相关。最后提出,由于街道网络的通达性和危险性往往并存,如何通过调控或改善整体的街道网络空间环境来尽可能减少犯罪风险,是未来规划建设安全的街道网络空间需要思考的话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