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219篇
海洋学   75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Biogenic silicate accumulation in sediments, Jiaozhou Ba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Silicate, or silicic acid (H4SiO4), is a very im- portant nutrient in the ocean. Unlike other major nu- trients such as phosphate and nitrate or ammonium, which are needed by almost all marine plankton, silicate is an essential chemical req…  相似文献   
2.
1 .Introduction Since the most significant feature of a movingloadisits mobility,the interaction betweenthe ve-hicle and bridge is very complicated,which can be classified as a coupled vibration problem.There-fore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dyna…  相似文献   
3.
海洋碳循环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球气温乃至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而且还是海洋生态系持续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了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走向。众所周知,碳(C)在海洋中以无机态和有机态的形式存在,在海气系统中,大于98%的C以溶解无机碳(DIC)形式存在于水体中(Zeebe et al,2001)其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至关重要。 氮(N)和磷(P)等营养盐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的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人类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滩涂和沿岸水域养殖区的长期施肥,它们也作为近岸海区的主要污染物而导致近海海洋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影响并改变了一些海域的生态结构。如在胶州湾,由于营养盐浓度及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该湾地区浮游植物数量和优势种组成的变化(沈志良,2002)近年来,在海洋沿岸带的河口、海湾等水体较浅的透光层内,以孔石莼等绿藻为主要代表的大型海藻开始泛滥,形成大型海藻的水华。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变,必然将导致海洋碳循环的变化,从长时间尺度来看也会影响到全球的气候和气温变化。目前,对营养盐与水生藻类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王勇等,2002;刘媛等,2004;张文俊等,2004)但对于营养盐与海水无机碳体系之间的耦合作用报道甚少。在海洋环境中、C N P作为主要的生源要素,其变化相互影响,并与海水中所存有的海洋生物密切相关。探讨海水中C-N-P的相互耦合关系对于研究海洋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及效应,阐明海洋碳循环过程的深层次机理,揭示在过量N P作用富营养化条件下,C的迁移转化行为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作者初步研究了模拟条件下C-N-P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天然含钒金红石样品经过1273K加热、淬火和高能电子辐照处理后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XRD谱峰显示处理前后样品没有发生物相变化,显微IR图谱证明原样、加热、淬火样品的表面有少量吸附水存在,而辐射样品的显微IR图谱上没有检测到吸附水的吸收峰。用XPS分析比较了处理前后样品表面主要元素Ti、O和V的价态及含量,结果表明,原样经过处理后表面钒和氧的原子百分含量增加,其中淬火样品表面吸附水和钒的含量相对于原样增加最为明显,光催化活性相应较高;加热样品表面的吸附水和钒的含量比原样稍有增加,光催化活性与原样相当;电子辐射样品表面钒的原子百分含量相对原样增加不明显,而对水的吸附能力相对原样较低,光催化效率也略低。  相似文献   
5.
高炉炉渣处理方式对炉渣再利用、钢铁冶炼厂的经济效益,以及环保等社会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SG-MTC法》在首钢3号高炉的成功应用的实践经验,也向同行业推出一种高炉水渣处理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土壤水分对沙尘暴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1年4月至2002年6月内蒙中部地区逐时观测的土壤水分资料为基础,论证了该区日土壤水分和日平均风速的变化规律,统计分析了日平均风速与土壤水分对沙尘暴的成生综合贡献。得出的主要结论是:①该地区沙尘暴发生时日平均风速的最小值是3.5m/s。如果日平均风速大于8.0m/s,预示着有沙尘暴的发生。②在平均风速大于3.5m/s的条件下,观测样本中18.4%日数发生沙尘暴,而81.6%日数没有发生。说明大风的天气条件不应当被视其为沙尘暴的唯一重要的因子。③在同一地点、同样的风力条件下,在沙尘暴发生时,日平均风速与日平均土壤水分呈明显的反相关变化;而它们的反相关关系不明显时,沙尘暴就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7.
周丽贤  闵锦忠  李宁 《气象科学》2016,36(4):510-516
对1955—1998年的夏季次表层(0~400 m)海温进行了EOF分解,对比分析了中低纬太平洋夏季次表层海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纬太平洋夏季次表层海温有2种年代际分布模态:0~160 m表现为PDO型,200~400 m表现为全区一致型;低纬太平洋夏季次表层海温有3种年代际分布模态:0~60 m和300~400 m为全区一致型,80~240 m为东西反向型。太平洋夏季次表层海温异常的年代际变化在中低纬都存在从上而下的时间滞后;而同一层中低纬太平洋夏季次表层海温年代际突变的时间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对采用形态法、归一化变化速率法和各向异性度法提取到的吉林省内深源地震以及浅源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异常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震前地电阻率出现1~2年尺度中期异常,甚至短期异常,异常以负异常为主;(2)震前地电阻率原始月均值异常变化幅度1%,表明数字地电仪捕捉电信号灵敏度的提高,更与台址构造密不可分;(3)震前地电阻率出现异常变化,震后恢复到正常变化形态,反映出震前震中区地下应力的变化,震后区域构造应力场重新调整并逐渐恢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活性形态对于指示沉积物污染状况具有重要作用;为探寻简洁且能够有效提取重金属活性形态的浸提方法;实验研究了0.1 mol/L和1 mol/L盐酸的单级提取和欧共体标准局(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提出的BCR分级提取法对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Cu、Ni、Pb、Zn)和Al、Fe、Mn的浸取效果。结果显示;3种提取方法提取的金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两种浓度的稀盐酸对BCR方法中的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金属均具有较好浸提效果;但对可氧化态金属浸提能力相对较弱。不同提取方法的人为信号指数(ASI)计算结果表明;BCR浸取法提取结果的金属ASI值最大;表明其对沉积物中金属活性形态提取效率较高;1 mol/L HCl提取结果的金属ASI值最低;可能是较高浓度强酸使沉积物较大颗粒内层中“惰性”金属被浸取出来;“增加”了金属活性组分的污染讯息信号;对沉积物中Cu、Pb和Zn而言;0.1 mol/L HCl提取结果的ASI值与BCR方法接近。经过Al归一化后;0.1 mol/L HCl浸提的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与胶州湾的实际污染状况相吻合;表明0.1 mol/L的HCl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复杂的BCR浸取法;此方法可简化重金属活性形态的提取步骤;适合大范围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相似文献   
10.
水利工程建设稽察包括前期与设计、建设管理、计划下达与执行、资金使用与管理、工程质量与安全等五个方面。围绕这五方面稽察内容,对2013-2017年近五年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稽察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