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9 毫秒
21.
晚中新世-上新世古生态演化是探讨构造-气候-生态环境相互耦合作用的热点议题,该时段不同区域C4植物是否发生大规模扩张及其在时空维度上如何演化等问题尚存争议。以青藏高原东北缘小水子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基于总有机碳同位素重建了小水子地区晚中新世-上新世(6.7~3.6 Ma)的植物生态型,并结合周边结果对C3/C4植被时空演化进行综合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小水子地区晚中新世-上新世以C3植被为主(平均丰度95%),伴生小部分C4植被;C4植被在空间上以六盘山为界呈现东多西少模式,南北方向上在37°~38° N范围内达到峰值;从时间演化序列上来看,4 Ma前小水子地区生态演化与黄土高原大致相同,晚中新世C4植被含量较高、C3植被含量较低,上新世早期C4植被减少、C3植被增多,大气CO2浓度与区域降水变化可能是植被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4 Ma左右夷平面区域构造活动可能导致了小水子地区C4植被差异性演化。  相似文献   
22.
针对核电站传统结构在服役期间可能出现的地震破坏,应用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将AP 1000核电站的非能动安全理念推广到结构抗震领域,提出了屏蔽厂房基础隔震-调频质量阻尼(BIS-TMD)新型结构,大幅度地提高了屏蔽厂房的抗震安全。基于屏蔽厂房各部分的功能要求,修改了屏蔽厂房各部分的连接方式,在增加附加质量很小的情况下,实现了本新型结构。基于AP 1 000基础隔震结构的研究成果,构建了本新型结构的参数优化模型,给出了TMD支座的选型参数,研究了本新型结构的减震机理。通过与传统结构、基础-隔震结构和TMD结构等比较,表明了本新型结构综合了BIS和TMD的优点,能够很好地抵御地震大小和频谱、重力水箱水质量、TMD支座和BIS支座力学性能等因素变化对减震效果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减震效果,稳定的抗震鲁棒性和良好的场地适用性,能够很好地满足核电站抗震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3.
我国黄土高原第四纪风成黄土序列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构造和轨道尺度)的环境演变提供了理想材料,其中轨道尺度上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是第四纪以来气候周期性演变的重要特征。粒度和磁化率分别作为冬季风和夏季风指标被广泛应用于亚洲内陆干旱化和古季风演化研究。然而,磁化率作为古气候代用指标在解释区域环境演化时存在差异性,并不能将其总视为暖湿信号。以黄土高原西部地区的兰州皋兰山和西津岩心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倒数第二次冰期以来的粒度和磁化率特征,并与洛川剖面进行空间对比。研究表明,间冰期的磁化率总体高于冰期,但在冰期向间冰期转换的过渡期,皋兰山和西津岩心磁化率值并没有降低到冰期水平,而与弱发育古土壤磁化率水平类似。我们推测该时段兰州黄土磁化率增加并非由成壤作用增强贡献,而是源区粗颗粒磁性矿物增加所致,其磁化率增强模式可能同阿拉斯加、新疆黄土类似。由此可见,磁化率增强模式不仅在冰期时黄土高原东西部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同一区域的不同沉积时期也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24.
目前,制作DEM采用的技术主要有机载激光雷达、数字影像匹配采集DEM、采集特征点线內插DEM。本文介绍以上三种DEM制作方法的技术流程,并对其精度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5.
TVA与澜沧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概述了田纳西流域基本情况及其开发与管理机构(TVA)的成立背景、发展历史和成就;分析了澜沧江流域与TVA对比研究的基础,借鉴TVA的经验,提出澜沧江流域综合开发与管理的思路、重要领域、矛盾协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26.
The toxic effects of the water accommodated fraction (WAF) of a natural gas condensate on the larvae of five brooding coral species of the Family Pocilloporidae were examined in short term (96 h) bioassays. Lethality was observed in some larvae of Seriatopora hystrix and Seriatopora guttatus upon exposure to high concentrations of the condensate WAF, while those of Stylophora pistillata, Pocillopora damicornis and Pocillopora verrucosa did not experience mortality. Furthermor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WAF produced either delayed or impeded metamorphosis for all species except P. damicornis. Growth of juveniles, exposed to different WAF treatments for 96 h during their larval/early juvenile stages, was measured after 30 d. Marked decrease in subsequent growth rate (polyp count) was observed for S. hystrix, S. guttatus and S. pistillata with increasing WAF concentr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of larvae of closely related coral species to oil stress, with the following sensitivity ranking: S. guttatus>S. hystrix>S. pistillata>P. verrucosa>P. damicornis. Oil exposure during the planktonic, larval stage of susceptible corals can adversely affect survivorship, recruitment and/or subsequent colony growth, thereby having profound consequences for the abundance of these corals in space and time.  相似文献   
27.
28.
盐湖中的矿物沉积记录着丰富的环境气候变化信息,是古环境研究的重要对象.在无地表径流补给的盐湖中,其矿物组成及沉积特征与有地表径流补给的湖泊相比是否有一定的特殊性,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采集巴丹吉林沙漠33个不同矿化度地下水补给型湖泊的表层沉积物和10个地表风积砂样品,通过X衍射的方法,分析样品的矿物组成.结果显示:湖泊表层沉积物主要为石英、长石、辉石、云母等碎屑矿物,部分湖泊含有少量的碳酸盐和氯化物盐类矿物.湖泊沉积物的矿物组成与湖水矿化度的关系较为密切,淡水湖仅分布碎屑矿物,微咸水湖含有碎屑矿物和碳酸盐类矿物,盐湖含有碎屑矿物、碳酸盐类矿物和氯化物.风积砂样品中主要为碎屑矿物,占总矿物含量的90%,对湖泊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影响较大,但对湖泊沉积物中的盐类矿物没有贡献,表明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盐类矿物主要是自生作用形成的.虽然本地区湖泊边缘的沉积物中盐类矿物种类相对较少并且含量较低,但其盐类矿物组成与分布能够响应湖水矿化度的变化,其环境指示意义与有径流补给的盐湖相同,可以指示其湖水的盐度.因此,可以从巴丹吉林沙漠地下水补给型湖泊沉积的盐类矿物中提取相应的古环境信息,用于恢复古气候和古环境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