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6篇
  免费   869篇
  国内免费   953篇
测绘学   539篇
大气科学   818篇
地球物理   833篇
地质学   2612篇
海洋学   595篇
天文学   112篇
综合类   331篇
自然地理   558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9篇
  1964年   10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青金石中有序结构畴与无序结构畴交生的畴结构新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黝方石、蓝方石的青金石等富含(SO4)^2-的方钠石族矿物的有序结构中,常见有沿着一个或几个方向的结构调制,并还常伴随出现反相畴、双晶畴等畴结构。通过透射电镜研究,作者在产于俄罗斯南贝加尔的青金石中,观察了到了一种由尺度都很小(长径约在10nm以内)的有序结构畴与无序结构畴相互交生的畴结构新类型。其畴界弈曲而不规则,但相邻畴的晶格都是相互连续而完全共格的。这种畴结构是由无序青金石在其有序化过程的  相似文献   
952.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致病性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对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BV)致病性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WSBV的致病性与斑节对虾个体大小无关,WSBV的致病力与感染方式和病毒数量有关,在盐度为14,温度为28 ̄32℃的海水中,游离WSBV在4h内失去感染活性;体长7cm的白斑综合症死亡斑节对虾,其携带的WSBV在57h失去感染活性;体长7cm死亡斑节对虾经28℃空气干燥,其携带的WSBV在50h失去感染活性;WSBV不能通过体表感染健康斑节  相似文献   
953.
塞拉利昂近海两种经济鱼类数量与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塞拉利昂近海16条生产船一年的生产日志资料(1995.7-1996.6),分析了两种经济鱼类[洛戈舌鳎(CynoglossusCanariensis)拟牙(Pseudotolithus)]的产量分布,指出洛戈舌鳎跟主要分布于以3区,44区,97区为中心的三个渔场,但产量较低,仅作为兼捕对象。拟牙线主要分布于44区,84区,97区,主要渔汛时间为9~11月。同时,还对二种鱼类的月平均单船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54.
位于黄河三角洲的东营市垦利县,不仅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水资源,还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具有发展对虾养殖业的优越条件。1986年,垦利县开始发展对虾养殖,并于1987、1988两年获得丰收,亩产高达130公斤。但是,随着渤海海域污染的日趋严重,1992年暴发的赤潮及1993年以来全国连年暴发的大规模流行虾病,使垦利县对虾养殖业受到严重挫折。 1996年~1997年,垦利县对虾养殖区杆状  相似文献   
955.
构造和岩浆事件、岩浆供应、轴部岩浆房性质以及热液循环影响了中速和快速扩张的地壳增生。在快速和超高速扩张中心———例如在地壳岩浆房和活跃的热液循环中发现有地震反射的东太平洋海隆,其热液循环引起的地壳岩浆体的冷却和结晶会影响地壳的地震结构。热液流体的地球...  相似文献   
956.
洋中脊的水下热液喷口喷出热的缺氧流体,当它们从海底喷出时与周围海水激烈混合,沉淀出各种硫化物和氧化物,直到达到海底之上数百米平衡为止。最终的热液柱沿等密度面散布,等密度面处的热液柱可由溶解的化学示踪物高度富集和悬浮颗粒负载增高检验出来。最近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957.
了解中国北方晚冰期和全新世时期的气候环境变化及其驱动机制,有助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情景。基于黄土高原东南缘临汾盆地的黄土-古土壤剖面,在3个AMS14C年代的支持下,通过粒度、磁化率、土壤有机碳以及地球化学元素等指标,重建了临汾盆地晚冰期至中全新世晚期的气候变化历史。结果表明:宋村沟剖面的黄土和古土壤分别处于初等和中等化学风化阶段,而不同地区风成堆积物的化学风化强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受控于东亚夏季风的区域变化。多指标综合分析表明,晚冰期以来临汾盆地的气候演变经历了4个阶段:晚冰期东亚冬季风较强,气候干冷;早全新世东亚夏季风强化,气候向暖湿转变;早中全新世东亚夏季风达到峰值,为最暖湿的适宜期;中全新世晚期东亚夏季风减弱,气候再次转向干冷;临汾盆地的气候变化主要受控于北半球太阳辐射强度和冰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58.
辽河断陷地质构造十分复杂,造成了古近系分割性强、厚度和岩性纵横向变化大等特点.寻找识别标志层,进行精细地层划分对比一直是本区地层研究的难点,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部署.从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分析入手,通过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方法,对西部凹陷近千口探井进行系统研究,识别了古近系7个区域标志层,描述了古近系沙河街组共14种不同类型底界的接触关系和岩电特征,并以各种类型底界的代表井为基准,划分出同一地层单元内不同类型底界的分布区,使陆相断陷盆地地层划分对比更加简单、具体、易操作,为油气精细勘探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959.
赵辰  孙彬彬  周国华  贺灵  曾道明 《地质通报》2023,(10):1784-1791
以福建龙海市为研究区,在不同地质背景、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和土壤成因类型条件下进行样品采集,共采集56件土壤样品,测定pH值、有机质含量(SOM)、阳离子交换量(CEC)、营养元素全量及有效量。利用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手段,探究土壤中营养元素有效量的影响因素,建立并验证了研究区土壤中营养元素有效量的预测模型,以此深入了解区内土壤养分状况,为该区土地的合理利用及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龙海市土壤呈酸性—强酸性,有机质含量较低,阳离子交换量偏低;土壤中N、P、K、Mo、Zn元素全量相对富集;元素全量、有效量及其有效度变异性较强;土壤中B、Cu、K、Mn等营养元素全量与有效量相关性较好,土壤pH值对K、Mo、Si的有效度有一定影响,CEC与Si的有效度呈显著正相关,SOM增加有利于提高Cu、Fe、Mn、P、Zn等元素有效量。通过土壤全量分析数据及土壤理化指标建立的线性模型,可以预测表层土壤中Cu、Fe、Mo、Mo、P、S、Si等营养元素的有效量,若引入更多影响因子,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拟合效果,使得预测更准确。  相似文献   
960.
采用汶川地震震源区彭灌杂岩中代表性细粒花岗岩样品,在固体围压介质三轴实验系统上开展了高温高压流变实验研究.实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按照龙门山断层带5~30 km深度对应的温度和压力(静岩压)设定.利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实验样品进行微观结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样品在10~20 km深度都具有很高的强度,彭灌杂岩在该深度处于脆性破裂-脆塑性转化域,而在20~30 km实验样品强度显著降低,彭灌杂岩进入塑性流变域,这与流变结构中的极限强度很接近.以花岗岩为代表的彭灌杂岩的破裂强度决定了中上地壳的强度,在15~20 km深度不仅强度达到最大值,而且控制了断层不稳定滑动,具备地震成核条件.因此,把彭灌杂岩强度随深度变化规律与流变结构和滑动稳定性参数(a-b)结合起来得出,彭灌杂岩在15~20 km的高强度是汶川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