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5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3篇 |
地质学 | 43篇 |
海洋学 | 31篇 |
综合类 | 46篇 |
自然地理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传统的旅游景点评价方法是从专家视角出发,依据客观调查进行打分和分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上产生了大量位置签到(Check-in)数据,而对某一景点签到人数的多少,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众对该景点的喜爱程度。此处试图兼顾"专家"和"大众"两种视角,建立一种新的指标体系,根据该体系,以郑州及其周边旅游景点为实验对象,将其划分为"重点推荐"、"传统景点"、"传统普通"、"值得探索"和"谨慎选择"五大类,同时从用户的性别、地区和签到时间等详细信息中挖掘出哪些是男性或者女性偏爱去的旅游景点,哪些是本地人或者外地人偏爱去的景点,旅游景点是否存在淡旺季以及它们的淡旺季分布是否相似等有趣问题。最后通过专家访谈、调研电话以及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实验结果中的52个景点逐一验证,结果表明对旅游景点的评价基本符合客观实际情况,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2.
西藏札达地区夏拉剖面海绿石砂岩之下的地层中含有少量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海绿石质物质。为了更好的理解海绿石化过程、查明海绿石的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本文利用岩相学和扫描电镜(SEM)以及电子探针微分析(EPMA)等技术,对其中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海绿石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分析表明,海绿石呈微晶片状集合体形态,具明显的交代特征。海绿石化过程主要表现为交代碱性长石或岩屑中的富钾组分,这种交代反应为溶解-沉淀-重结晶机制控制的界面迁移反应。交代形成的海绿石继承了原矿物或岩屑颗粒的外形,表明其形成于很弱的水动力学条件。交代过程受沉积物供应速率、母源物质的溶解速率和反应界面附近的氧化还原条件控制。铁铝蛇纹石的大量存在表明当时的环境主要为一种还原环境,而海绿石则形成于局部的亚氧化(sub-oxic)环境中。砂岩中不同演化程度的海绿石都表现出富钾贫铁的特征,表明交代碱性长石(或钾长石)或岩屑中的富钾组分的海绿石化过程不同于前人提出的新生理论和两阶段模式。元素的富集是通过与交代作用同时进行的重结晶作用完成的,该过程不需要前人提及的后期单独的钾富集的过程,并区别于交代贫钾矿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63.
鹰扬关构造混杂岩出露于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构造上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地块结合带西南段,在形成过程中保存了丰富的物质记录和构造演化信息,是研究扬子陆块与华夏地块拼合造山过程及相互关系的重要对象。对鹰扬关构造混杂岩物质组成及变形特征的详细研究表明,其由基质与岩块组成,基质为变质含凝灰质细碎屑岩,岩块为变质火山(碎屑)岩、微晶石英岩与大理岩等;根据野外变形特征及各期变形的叠加改造关系,于鹰扬关构造混杂岩中识别出5期构造变形,并建立了5期构造的相对变形序列。S1、S2代表晋宁期变形作用(D1~D2); S3及NNE向断层左行走滑运动指示加里东期NW-NNW向挤压作用(D3);印支期及早燕山期W-NWW向挤压作用(D4)对前期构造进行了改造, NNE向断层发生右行走滑运动;晚燕山期的伸展作用主要表现为正断层活动(D5)。变形序列的建立为区域构造过程的探讨和对比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4.
文章以哈尔滨市某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山体阴影和太阳阴影体两种方法,通过ArcGIS软件平台分别构建了建筑物日照分析模型,并在有效日照时间段进行了城市建筑物的时态模拟。按照我国住宅建筑日照标准,考虑了建筑物和窗口,研究建筑物日照和阴影遮挡的情况,提出了适用于从整体到局部的城市建筑物精细化日照分析方案。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满足不符合日照标准建筑物的判定要求,但两者模拟结果有所差别,前者约占建筑物总数27.5%,而后者约占建筑物总数14.2%,且窗口约占建筑物窗口总数34.8%。本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通过构建自动化城市建筑物日照分析模型,拓展了GIS在建筑物日照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5.
传统的网络地图地名注记主要关注注记之间的冲突以及注记和要素的压盖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引力区”、“避让区”和“外围区”建立一种突出用户定位习惯的地名注记显示规则,该规则适用于网络地图从全国级别(约1:2000万)到城市级别(约1:25万)点状地名注记的变化和显示。本文以全国各省会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市辖区、县和县级市,以及部分乡镇点状地名注记为对象进行了可用性测试,结论表明该方法能够顾及用户定位地名习惯,较好地改善网络地图的易读性,可以显著提高地图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66.
The paper proposes an economical and fast algorithm for deriving trajectories from sporadic tracking points collected in location-based
services (LBS). Although many traffic studies or applications can benefit from the derived trajectories, the sporadic tracking
points are always implicitly overlooked by most of existing map-matching algorithms. The algorithm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inds network paths or trajectories traveled by vehicles through augmenting GPS data with odometer data. An odometer can provide
data of traveled distance which are compared with the lengths of candidate network paths in order to find the most approximate
network path approaching the trajectory of a vehicle. Tracking points are classified into anchor points and non-anchor points.
The former are used to divide trajectories, and the latter screen candidate network paths. An elliptic selection zone and
a reduction process are applied to the selection of possible road segments composing candidate network paths. A brute-force
searching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find candidate network paths and calculate their lengths. A two-step screening process
is designed to select the final result from candidate network paths. Finally,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algorithm.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701142),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tarting Foundation for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相似文献
67.
低盐度形成的微生物膜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环境因子在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附着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作者探讨了低盐度对微生物膜生物构成、群落结构的影响及所形成微生物膜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 研究微生物膜的日龄与干质量、细菌密度和硅藻密度、叶绿素a含量的关系及其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通过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微生物膜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盐度13和23时形成的微生物膜能有效促进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 且盐度23、28d时稚贝附着率最高, 达到72%。相关性分析表明, 微生物膜的诱导活性与盐度、干质量、细菌密度、硅藻密度、日龄呈显著正相关性, 与叶绿素a无相关性。微生物膜的干质量、附着细菌密度及底栖硅藻密度明显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 叶绿素a含量与微生物膜日龄无显著相关性。细菌群落在厚壳贻贝稚贝附着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8.
69.
70.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分别以逐时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数据及逐日SST数据作为模式的海表温度进行强迫,开展了1991~2010年共计20年的数值模拟,探讨SST日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两组试验均能合理地再现中国区域气候的主要气候态特征。同时发现,两组试验模拟的气候特征在我国沿海区域以及近海洋面上存在明显差异:考虑SST日变化之后,2 m气温和感热通量差异呈现夏季(冬季)升高(降低)为主的趋势;潜热通量则与之相反;低层风场差异在夏季以海洋吹向大陆的东南风为主,冬季则以陆面吹向海洋的西北风差异为主;另外,水汽输送差异呈气旋式(反气旋式)时,降水出现正差异(负差异)。SST日变化对上述气候因子的影响在夏季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