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28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1 毫秒
71.
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Li+,K+,Mg(2+)/Cl-,—H2O五元交互体系25℃的溶解度。该体系相图由十五个盐或复盐的结晶区构成,饱和溶液的某些物化性质的测定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吻合,用现代电解质溶液理论—Pitzer模型预测了该体系的溶解度,实验测定值与理论预测结果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72.
研究了三元体系Li~+,Mg~(2+)∥SO_4~(2-)—H_2O在25℃时的相关系和平衡液相的密度、粘度、折光率、电导等物化性质,该体系为简单共饱型,两段溶解度曲线对应于体系的两种原始组份Li_2SO_4·H_2O和MgSO_4·7H_2O的结晶区,无复盐和固溶体形成,亦无脱水作用发生,应用电解质溶液Pitzer模型检测该体系25C的溶解度,并用经验或半经验公式对平衡液相的密度和折光率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值与实验值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73.
冈底斯岩浆带中段岩浆混合作用:来自花岗杂岩的证据   总被引:14,自引:22,他引:14  
巨型冈底斯岩浆岩带横旦于青藏高原南部,主要由花岗质岩石组成,其中存在大量的镁铁质微粒包体,以辉长岩为主的基性岩相对集中在岩浆岩带南部.辉长岩类与花岗质岩石呈渐变过渡关系.辉长岩中出现有石英,暗色矿物沿着长石颗粒边部分布,花岗闪长岩中出现有基性倍长石(An>80),辉长岩中有中长石(An=45)出现,镁铁质微粒包体(MME)包体中倍长石-钙长石(An=72~90)和中长石(An=37)共存,这些矿物组合的不协调现象是岩浆演化过程中混合作用的表现形式;MME的化学成分相对高钾、铝和铁镁,MME、花岗岩类寄主岩及辉长岩类岩石化学成分呈直线变异趋势(相对MgO),MME的SiO2和K2O、Na2O成分的过渡性变化也都反映出混合作用特征;基性辉长岩类、酸性花岗质岩石和MME包体的稀土配分模式基本一致,其微量元素特征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反映了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辉长岩类的^143Nd/^144Nd比值较高,^87Sr/^86Sr比值较低,而偏酸性的花岗质岩石中^143Nd/^144Nd比值较低,^87Sr/^86Sr比值较高,构成直线性分布趋势,并位于地幔演化线的延伸方向上,显示区域岩浆混合作用特征;辉长岩、花岗岩类和MME的同位素年龄值十分接近,也表明三者属于岩浆混旌献饔貌?研究证明,冈底斯岩浆岩带中不同岩性均由不同比例的基性端元和酸性端元成分混合而成,其中基性端元成分所占的比例变化在16%~90%不等,仅从侵入岩浆推算,幔源基性岩浆对冈底斯地壳垂向增厚的贡献率超过5%.可以推断,随着俯冲-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冈底斯岩浆岩带发生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其时代为50~45Ma,属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开始15Ma后的主碰撞期内,岩浆混合作用是碰撞过程中壳幔物质与成分交换的主要形式之一,是研究主碰撞带北部青藏高原的陆壳增生与改造、地壳结构及成分变化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4.
利用EKMA曲线制定光化学烟雾污染区域总量控制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O3是二次污染物,故以往对一次污染物的控制方案不能直接用于对O3的控制。利用EKMA曲线,通过控制光化学烟雾的前体物NOx和HC来控制O3的日最大浓度,从而达到对光化学烟雾进行总量控制的目的。以光化学污染较严重的兰州西固区为例,列出了光化学烟雾的反应过程和有关参数,并详细地说明了EKMA曲线的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从而解决了前体物排放量与大气质量之间的关系,为总量控制提供了NOx和HC的削减方案。模式计算结果表明,削减方案使最大O3浓度显著降低,达到了国家标准。最后,结合经济技术的可行性,确定出最优的削减方案。这是我国对O3进行控制的首次尝试,有关的计算结果已被环保部门采纳。  相似文献   
75.
基团贡献法计算水合硼酸盐的热力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军  李冰 《盐湖研究》1998,6(4):13-19
硼酸盐是一类分布于自然界和可在实验室中合成的无机化合物,它们具有多种结构类型,是性能优良的特性材料。其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热力学性质在科研和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关联和预测水合硼酸盐热力学性质的方程。根据结构类型,一种水合硼酸盐的热力学性质是水溶液中阳离子、硼酸盐多聚配阴离子和结构水分子相应热力学性质之和。该方法可称为基团贡献法,它广泛用于计算各种无机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如硅酸盐、粘土矿物等。  相似文献   
76.
孙柏  李冰 《盐湖研究》1995,3(4):50-56
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L^+,K^+,Mg^2+/Cl^-,SO^2-4-H2O五元交互体系℃的溶解度。该体系相图由十五个盐或复盐的结晶区 构成,饱和溶液的某些物化性质的测定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吻合,实验测定值与理论预测结果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7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质谱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的硼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HF-HNO3-H3PO4-HClO4密封溶样处理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质谱法(ICP-AES/MS)测定农作物、膳食和粪便中的硼。所拟定的方法在测硼的同时,还可测定Cr、Cu、Li、V、Co、Zn、Sr、Cd、Ba、K、Na、Fe、Mn、Zn元素,可以为农作物和饮食中痕量元素研究提供参考。ICP-AES测定硼的方法检出限(3σ)为0.0063μg/mL,测定限(10σ,DF=100)为2.10μg/g;ICP-MS测定硼方法检出限(3σ)为0.0228ng/mL,测定限(10σ,DF=1000)为0.092μg/g。方法经植物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602~07605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接近,样品10次测定的RSD<10%。  相似文献   
78.
3维地学模拟与虚拟矿山系统   总被引:79,自引:1,他引:79  
3维地学模拟(3D Geoscience Modelling,简称3DGM)与虚拟矿山系统(Virtual Mine System,简称VMS)是数字矿山(Digital Mine,简称DM)战略实施的关键技术,其中3DGM是VMS及所有真3维地学虚拟现实系统的基础。基于国内外VMS研究与应用分析,指出目前2.5维VMS的缺陷和不足;同时,对当前国际学术界3DGM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评析。进而,从3DGM与VMS耦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3DGM方法:类三棱柱(Analogic Tri-Prism,简称ATP)法。ATP模型由点、TIN边、TIN面、棱边、侧面TIN和ATP体共6组基本元素组成。本文设计了ATP的数据结构,并给出了基于实验钻孔的3DGM可视化图。  相似文献   
79.
驱龙斑岩铜(钼)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具有巨大找矿潜力。这里主要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确定矿床含矿斑岩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具有明显的埃达克岩岩浆亲合性,并可初步断定驱龙及冈底斯成矿带典型斑岩铜矿床的含矿斑岩具备C型埃达克岩特征,其构造背景应为碰撞造山期后的伸展条件,这将对该带成矿环境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找矿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0.
大事聚焦     
日期1月1日l月7日1月8日 一_,,,.一内容‘_0新世纪开始薰黔薰肇鹦星黑;‘星尘”探测器过近地点(它由美国宇航局在1999年2月7日发射,将于2004年1月飞‘怀尔德一2”彗星,在O到1月巧日l类首次把除月亮以外跳穿越彗尾时采集尘埃和气体样本,并在两年后送回地球。这将是人样本取回地球。1月24日l月28日l月31日2月2日2月3日2月6日2月11日2月15日2月16日2月17日2月18日2月19日2月20日3月1日3月4日3月6日3月8日3月10日3月11日O“太阳神一2号”太阳探测器发射25周年(’’太阳神l号,’.“太阳神2号”是由美国宇航局发射的两个原西德的太阳探测器。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