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150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401.
402.
西天山隆升-剥露过程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天山造山带是在古生代造山基础上,在新生代由于印亚碰撞的远程效应而陆内再造成山。本文主要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分析来限定西天山的隆升-剥露过程。野外系统采集西天山山脉及其伊犁盆地钻孔中的样品,挑选磷灰石进行了裂变径迹测试分析工作,着重开展了磷灰石的温度-时间反演模拟研究。根据温度-时间模拟结果推断,西天山在中新生代期间共发生了3期次的快速冷却作用,分别为早侏罗纪(200~180Ma)、白垩纪中期(115~95Ma)和新生代期间(24Ma以来);根据样品位置分析表明,西天山的隆升-剥露作用并不均一,开始于侏罗纪早期的山脉抬升范围有限,仅局限于中天山;白垩纪中期(115~95Ma),整个西天山山脉和伊犁盆地一起发生整体的抬升和剥露;新生代24Ma以来,西天山的山体块体抬升与山间盆地的断陷同时发育。  相似文献   
403.
根据南海西部越南岸外MD05-2901岩芯成对的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和U3k7′-SST计算出过去450ka以来南海西部表层海水氧同位素~δ18Owater和盐度Swater变化记录,二者的变化范围在冰期分别为0.2‰~0.6‰和34.2‰~35.1‰,间冰期分别为-0.6‰~0和32.4‰~33.7‰,表现为冰期高、间冰期低的特征。相反扣除冰盖影响后的剩余氧同位素~δ18Oresid和剩余盐度Sresid,呈现冰期低、间冰期高的特征,在冰期分别平均为-0.5‰和32.7‰,间冰期分别平均为-0.3‰和33.1‰。研究认为该现象主要与赤道太平洋海域冰期纵向的ITCZ平均位置偏南导致的降雨增加有关,同时冰期温度低蒸发弱,间冰期温度高蒸发强以及冰期海平面下降,南海地理格局的改变、河流输入增多等因素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04.
405.
针对数字林业工作中大数据量小班数据在不同编码体系下属性编码转换的现实需求,研究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小班数据属性编码的大批量、高效转换技术,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编程实现。经实际应用证实该技术在大数据量小班数据属性编码转换中的便捷与高效。  相似文献   
406.
山西地区面波相速度分布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山西数字地震台网31个台站和周边河北、河南、陕西、内蒙数字地震台网6个台站2009年2月-2011年11月记录的面波资料,利用双台法测定了350条路径上周期8~75 s的基阶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Ditmar&Yanovskaya方法反演得到33个周期分辨率为40~50 km的相速度分布图像.分析研究了4个具有代表性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图像和3条不同方向的相速度剖面,这些图像揭示了山西地区地壳上地慢速度结构的横向非均匀性质和相速度纵向变化特征.10s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图像显示出断陷带与两侧隆起区相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凡个断陷盆地的最大沉降中心附近呈现低相速度异常;山西6级以上强震大都分布在15s周期高相速度与低相速度急剧变化的过渡带上;20~26 s周期的相速度以38°N为界呈现出南高北低格局,与山西断陷盆地带莫霍界面埋深南浅北深的结果相吻合;36 s~54 s周期相速度图像的低速区域逐渐收缩到大同一带,进一步说明南部区域在该周期反映的深度范围已进入上地慢,而大同盆地的低速可能与该区域的新生代火山群有关.沿113°E的南北相速度纵剖面显示周期25~75 s以38°N为界,南部相速度高、北部相速度低,证实了38°N线附近是晋北地块、晋南地块的“软”、“硬”块体的结合部位,可能是由于软流圈上涌幅度不同造成了深部速度的南北差异;其他两个横切裂谷的剖面显示出与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相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407.
为充分利用样本及参数的先验信息,对Yang提出的基于稀疏表示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参数贝叶斯字典学习的单幅遥感影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该方法利用Beta-Bernoulli过程进行字典学习,建立字典元素和各参数的概率分布模型,并通过Gibbs进行迭代抽样构成马尔科夫链,用其平稳分布来近似字典元素及各参数的后验分布,最后由低分辨率影像及高分辨率字典的后验分布重建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比双线性、双三次插值及Yang的方法,该算法在平均峰值信噪比方面分别提高了3.29、1.79、0.17 d B,在平均ERGAS方面分别降低了0.78、0.37、0.02 d B。该算法因加入了更多的先验信息,可以使重建影像提供更多高频细节信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408.
利用山西某地2008年获取的SPOT和2014年获取的Quick Bird 2期遥感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在Arc GIS平台上分别圈定矿业用地和非矿业用地,监测矿业开发占用土地状况,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2008—2014年间,矿业用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约增加了35%,增长迅速;开采方式的转变是造成矿业用地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增加的矿业用地主要占用了林地和耕地。上述遥感监测成果可为该地区矿业用地监管部门提供监管依据。  相似文献   
409.
井下甚宽频带地震仪关键装置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分向核心芯体机械及簧片系统、核心反馈调理系统及井下定位定向系统等。   相似文献   
4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