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125篇
地球物理   136篇
地质学   202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65年   4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3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基于2011年12月和2012年6月洪、枯季大潮北港上段河道水域的现场水文观测资料,以及1999、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10年历史水文测验资料,分析潮流历时、流速、优势流和含沙量等水沙现状和变化特征,并探讨近年来该水域水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目前北港上段河道水域落潮占主导优势;青草沙水库和长江大桥建成后,落潮优势明显增强,洪季大潮涨、落潮垂线平均含沙量减少,枯季大潮涨、落潮垂线平均含沙量增多;(2)流域径流量的季节性变化是造成北港上段河道水域垂线平均流速洪季大、枯季小的主要原因;大型工程的建设是该水域落潮优势增强的主要影响因素;北港上段河道水域含沙量变化可能与近岸工程建设、入海泥沙量减少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2.
在分析长江口北港北汊河段实测水文资料及1977-2013年海图基础上,研究近30多年来该河段河势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历史上,北港北汊河段经历了团结沙与北港北沙的交替更迭;(2)北港北汊是一个典型的复式河槽,其上段1995-2006年以冲刷为主,2006-2013年以淤积为主;中段1995-2013年均以冲刷为主;下段变化不大。(3)洪水导致了北港北汊复式河槽格局的形成,而北槽深水航道北导堤和横沙东滩促淤圈围工程限制了北港落潮水流通过横沙东滩串沟进入北槽,进而导致北港北汊分流增加,是北港北汊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3.
利用有理函数模型实现IKONOS影像的单片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利用高分辨率卫星CCD影像进行单片测图的意义,介绍了目前有理函数模型在影像定位方面的应用情况,重点研究了一种利用有理函数模型实现单片定位的方法,即将有理函数模型的正解形式线性化并组成方程组,结合DEM数据,对方程组迭代求解以获取地面点坐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解算精度高和易实现等特点。  相似文献   
44.
黄浦江年最高潮位变化关系到上海市的防洪安全,本文基于米市渡站1970-2019年年最高潮位、太湖流域降水量等数据,研究了近50 年来黄浦江上游年最高潮位的变化趋势和变异特性、发生频率变化以及潮位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年最高潮位在1970-2019年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81 cm,年均上升1.62 cm。1995年之后出现跳跃式的波动上升,1996-2002年相对1995年之前较大幅度上升,2003-2011年相比1996-2002年出现较明显下降,之后又较大幅度上升。随着潮位升高,各频率对应的最高潮位均较大幅度增加,升高幅度均达0.9 m以上,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千年一遇高潮位分别由1970年条件下的3.77 m、3.81 m、3.94 m升高到2019年条件下的4.71 m、4.75 m、4.92 m。与此同时,相同潮位下的重现期急剧减小,高潮位发生频率大幅度增加。分析认为,年最高潮位升高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1970-1995年主要受降水量变化等气候因素的影响,1996-2019年主要受水利工程、台风频率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太湖流域太浦河等工程的修建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
近期长江感潮河段径、潮动力已然发生变化,但其变化机制与趋势有待进一步探讨。通过对长江大通至南京河段的野外调查,并分析了近40年来大通、芜湖和南京站水文资料,探讨了近期该河段的潮动力变化机制与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长江大通至南京段潮动力有增强趋势。具体表现为相近径流量条件,潮差平均增大约10 cm,主要分潮振幅增加10%~30%,潮汐形态系数有减小趋势。引起上述变化的原因可能有:(1)近期感潮河段整体冲刷变深导致潮波上溯阻力减小;(2)口外潮汐动力增强以及海平面上升等使潮汐上溯能力增强。此外,长江流域修建了大量水库群,导致该河段径流量变化由自然因素主导变成自然与人为调控共同作用为主,从而影响了潮动力的相对强弱。  相似文献   
46.
GPS????????????????????????????????????????????????????????????????????????ó??淽?????????????????????????????EM?????????????????????????????????????????????????????Ч????????????μ?GPS??????????  相似文献   
47.
SeaWinds散射计海面风场的几何反演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SeaWinds散射计雷达后向散射截面积随风速和相对方位角的变化规律, 从信息图谱几何形态特征出发, 提出了一种新的海面风场反演方法。它不同于传统的依据最小概率误差的遍历搜索算法, 反演时不依赖方差, 仅从信息图谱几何形态特征就可以反演风矢量。实验共用了218623条数据(即218623个风元)。实验结果表明, 与对应的美国NASA反演数据(L2B)对比, 风速平均相对偏差为7.4%, 风向平均偏差为9.5°。  相似文献   
4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逐6 h和逐日再分析资料、FY 2G卫星云图资料,从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层结特征方面对2020年11月18—19日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罕见的特大暴雪伴冻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此次灾害性天气的主要环流背景,500 hPa西风槽和南支槽、700 hPa西南低空急流及切变线、850 hPa以下东北急流、地面气旋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具有回流暴雪的天气特征;②低空偏南和偏东急流两支水汽输送路径及水汽强烈辐合为极端暴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850 hPa和700 hPa比湿最大分别为5 g〖DK〗·kg-1 和4 g〖DK〗·kg-1;③低空偏南急流代表的暖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剧烈交汇,暖湿空气在低层“冷垫”上爬升,加剧上升运动的发展,导致该区域降雪迅速加强;④非绝热加热项〖WTBX〗F〖WTBZ〗3对锋面生消作用最小,水平运动项〖WTBX〗F〖WTBZ〗1是锋生函数变化的主要贡献项,锋生函数〖WTBX〗F〖WTBZ〗变化与降水强度变化一致,在〖WTBX〗F〖WTBZ〗>10的较强锋生区都出现暴雪,因此锋面的强迫抬升对暴雪的增幅作用不容忽视;⑤锋区的维持使得低层维持低温天气,锋上逆温,暖湿空气沿锋面抬升,900 hPa 以下“冷垫”与之上的“暖盖”长时间存在,导致暴雪发生并持续;⑥锋上逆温且逆温区存在融化层,这种垂直结构变化有利于降水相态转化,高层和低层为低于0 ℃的冷层,中间形成温度高于0 ℃的暖层,符合融化类冻雨的层结特征。  相似文献   
49.
50.
一、前言 1988年7月29日傍晚到30日晨,浙东宁绍台地区罕见的突发性特大暴雨是由于一个在海上发展的热带对流云团移到浙东地区所引起的。过程雨量100毫米以上区域面积约为1万平方公里,包括宁波地区西部、绍兴地区东部和台州地区北部;300毫米以上区域面积约为2400平方公里,在三门县北部、宁海、奉化两县的西部和嵊县、新昌两县的东部,具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