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28篇 |
免费 | 429篇 |
国内免费 | 6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1篇 |
大气科学 | 364篇 |
地球物理 | 378篇 |
地质学 | 1518篇 |
海洋学 | 322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203篇 |
自然地理 | 1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98篇 |
2021年 | 113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120篇 |
2018年 | 104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125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105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125篇 |
2009年 | 120篇 |
2008年 | 126篇 |
2007年 | 141篇 |
2006年 | 138篇 |
2005年 | 120篇 |
2004年 | 122篇 |
2003年 | 113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64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6篇 |
1978年 | 6篇 |
1964年 | 8篇 |
1959年 | 5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的p-y曲线法在水平受荷桩的分析与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该方法最初主要针对海洋石油气平台,基于试桩桩径主要不超过1.2 m、长径比大于20的现场水平荷载试验结果,推导了半经验半理论方法。在过去的十年间,快速发展的风能行业(尤其海洋风机)所采用的桩基础尺寸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初提出现有p-y模型时的试桩尺寸。目前普遍认为,针对大直径(如桩径 6 m)水平受荷桩的设计,现有p-y模型的可靠性值得商榷和进一步研究。通过两组水平受荷桩基试验实测结果,对当前API规范建议的砂土中p-y模型及其他研究者提出的修正方法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p-y模型计算得到的桩身弯矩差异较小,可忽略不计;桩头变形主要受p-y曲线初始刚度值及曲线表达式影响;确定地基刚度常量时,除依据砂土地基的密实度与内摩擦角外,还应考虑地基形成历史。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2.
柴达木盆地西部典型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系统剖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尕斯库勒、油砂山油田(A区)与北区南翼山、油泉子油田(B区)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分布特征,探讨了A区和B区原油的成因差异及其地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区部分浅层原油正构烷烃碳数分布不完整,具有异常高的姥鲛烷(Pr)与n-C17峰面积比值和植烷(Ph)与n-C18峰面积比值,说明A区浅层油藏保存条件较差,部分原油遭受了轻微生物降解;A区和B区原油中甾藿比均大于2.4,且甾烷C27R与甾烷C29R峰面积比值多大于1,指示这2个区域原油母质来源都以浮游藻类为主,但B区原油中甾烷C27R与甾烷C29R峰面积比值和补身烷系列相对含量普遍高于A区,表明B区原油浮游藻类和细菌生源贡献可能相对较高;所有原油都具有低姥植比、高伽马蜡烷含量的特点,且都检测出一定丰度的β-胡萝卜烷,说明生成原油的烃源岩形成于强还原咸水沉积环境,但A区原油中姥植比、伽马蜡烷指数以及 β-胡萝卜烷与C30藿烷峰面积比值明显高于B区,且升藿烷系列呈“翘尾巴”分布模式,而B区原油则没有这种现象,揭示生成A区原油的烃源岩沉积水体盐度更高、还原性更强;甾烷异构体比值(C2920S/(20S+ 20R)值和C29ββ/(ββ+αα)值)表明A区均为低熟原油,而B区多为成熟原油.结合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纪湖盆沉积和构造演化史,认为南区与北区烃源岩沉积相带的不同空间展布情况是造成A区与B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3.
冻土温度场分析对于冻土特性研究及冻土地区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冰水相变所产生的相变潜热大大增加了冻土温度场分析的复杂性。针对该问题,基于线热源模型和冻土传热基本理论,在考虑未冻水和相变潜热的情况下计算了冻土导热系数、体积热容和相变热容,分析其与测量初始温度的关系;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冻土含冰量的光纤测量技术进行了理论修正。基于主动加热光纤(AHFO)法,开展了一系列室内验证试验:在恒定的加热功率和时间下,采用自主研发的光纤光栅(FBG)刚玉管传感器,对同一初始含水量的冻土试样进行温度监测。结果表明:在本文试验条件下,FBG刚玉管传感器的影响半径小于5 cm,可以忽略边界效应;传感器所测温度增量与时间对数线性关系良好,主动加热对于冻土导热系数影响较小,线源模型适用于冻土导热系数测量;冻土导热系数与试验初始温度呈线性增长关系;在初始温度低于-6 ℃时,相变热容趋于稳定;在-6~0 ℃时,相变热容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大,且变化趋势愈渐强烈;当初始温度高于-5 ℃时,相变热容甚至大于冻土自身的体积热容。相关结论为进一步提高冻土含冰量测试技术的精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4.
重庆玉峡锶矿床中分散元素锶的超常富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创业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8,(4)
重庆玉峡锶矿床位于华蓥山构造带的南段。含矿岩系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一亚段的含藻含膏白云岩,含矿层位自下而上有三个矿层。矿层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西山背斜北段的背斜转折端及相邻两翼的层间虚脱部位。矿石矿物有天青石、菱锶矿、钡天青石,脉石矿物为白云石、... 相似文献
185.
依据青海海西德令哈、乌兰的树木年轮资料序列与柴达木地区1962—2001年5~6月份地温资料序列之间较好的同期相关特征,重建了柴达木地区5~6月份地面Ocm温度及地面最高温度千年历史资料序列。运用乘积平均值、误差缩减值等方法对重建方程进行了检验,证明重建序列可信。通过分析发现,在重建的1098年中,有6个主要的冷期和6个主要的暖期,地面0cm温度序列存在12个主要突变期,地面最高温度序列存在15个主要突变期。周期分析表明,地面0cm温度和地面最高温度均存在183年、122年和91年左右的长周期以及6.8年和2~3年的短周期。 相似文献
186.
187.
188.
189.
地震观测数据受各种周期性因素影响,其动态曲线表现为周期性变化特征,是大小不同的周期和非周期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利用MATLAB工具包编程幅频分析和滤波程序,以福州乌鸦咀泉水氧的模拟观测数据为例。对其幅频谱特征和震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