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苏州市能见度与影响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2009年6月—2010年5月苏州市气象局霾监测点颗粒物浓度、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气温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苏州能见度变化特征,建立了能见度和影响因子的统计模型,研究了能见度和气象因子及颗粒物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苏州市能见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能见度最好,秋季能见度最低;能见度日变化显著,最低能见度通常出现在清晨,午后明显好转;PM10、PM2.5、黑碳浓度值和相对湿度与能见度都呈反相关关系,但黑碳对能见度的影响不如PM10和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明显;风速与能见度呈正相关关系,在东南、南东南风向时能见度值最高。  相似文献   
72.
大陆高压对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内陆强降水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 (0604)(简称碧利斯) 登陆后造成极其严重的灾害。对该次强降水过程诊断分析发现,除强盛的西南季风外,深厚的大陆高压也起着重要作用。自高层向低层逐渐加强的大陆高压,其东南侧深厚的偏东北气流,与碧利斯登陆后西北象限的东北风相叠加,配合强盛的西南季风,使得碧利斯残涡以及槽区得以长时间维持。涡度收支表明:长时间维持的台风槽,其低层强烈的辐合效应,对暴雨区低涡发展作用显著,致使中尺度对流系统不断发展而造成内陆连续强降水。数值试验表明:在强盛西南季风背景下,大陆高压的增强东伸,不仅能够提供高空强辐散,而且能增强碧利斯西北象限东北风,使得登陆后减弱的碧利斯残涡和台风槽得以长时间维持,致使内陆暴雨区各层涡度增加而导致暴雨维持与增幅。  相似文献   
73.
选取2016年12月17—22日青岛一次典型重污染天气,利用大气污染物监测结果、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RA5再分析数据对此次过程中大气污染物及气象场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观测分析表明此次污染过程持续时间长达5 d以上,其中19—21日为重污染天气(PM 2.5 日均质量浓度ρ>150 μg·m-3)。根据气象场和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此次污染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17日02时—19日08时为青岛污染物累积阶段,研究区受西南风控制,PM2.5质量浓度逐渐上升,700 hPa等压面上高空槽的维持及槽前持续的南风、西南风有利于污染物累积,同时近地面相对湿度增加,是此次持续性重污染天气形成的重要条件;19日09时—20日20时为青岛污染维持加剧阶段,相对湿度大、风速很小,污染物扩散条件差,PM2.5质量浓度最高;20日21时—22日08时为青岛污染消散阶段,青岛对流层中下层及地面风速均增大并产生弱降水,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稀释和湿清除,PM2.5质量浓度逐渐降低。WRF-Chem数值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主要气象要素和青岛PM2.5 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山东省内污染物排放贡献了青岛PM2.5的49.5%;污染物跨省输送对此次污染事件也有重要贡献,其中来自研究区以南的安徽和江苏的排放对青岛PM2.5的贡献率可达25.5%。  相似文献   
74.
利用山东威海CINRDA/SA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常规天气图资料、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等,对2018年9月8日发生在威海文登机场附近的一次下击暴流天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下击暴流天气发生在高低空一致的西北气流背景下,午后太阳辐射使得低空大气加热显著,形成了强烈的不稳定层结。2)大气层结特征呈喇叭状温湿分布,850 hPa以下接近干绝热的温度直减率,为下击暴流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环境条件。3)地面辐合线为风暴单体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4)从多普勒雷达产品上看,风暴初始回波发生在午后海风锋触发的晴空窄带回波上,通过单体间的合并加强,发展成为多单体风暴;下击暴流出现前,对流风暴回波强度及高度明显发展,成熟阶段的对流风暴伴有回波悬垂结构和三体散射特征,伴随着强反射率因子核心的持续下降,下击暴流迅速到达地面,径向速度图上存在明显的中层辐合、旋转、低层辐散的现象;5 km以上60 dBZ强反射率因子核心的下降,结合径向速度中层辐合、低层辐散特征可提前3~9 min预警下击暴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5.
苏州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朱焱  杨金彪  朱莲芳  季嬿 《气象科学》2012,32(3):317-324
利用1970—2007年苏州城市及近郊县(市)气象站观测资料,结合Landsat 5卫星反演资料,统计分析城市化进程,对苏州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从1990s中后期开始,随着经济发展,苏州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城市化进程对苏州气候影响明显,城、郊气温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相对湿度呈现下降趋势,降水量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日照时数有明显的下降的趋势;苏州城市热岛效应显现、城市霾出现、太湖蓝藻爆发、极端气候事件增多,也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6.
基于Landsat卫星资料的苏州城市热岛效应遥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焱  朱莲芳  徐永明  季嬿 《高原气象》2010,29(1):244-250
为了对苏州市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热岛效应进行研究,采用三个时期的Landsat/TM遥感影像资料来反映地表热辐射信息。基于CART决策树分类得到每个时期的土地覆盖分类图,然后通过单通道算法反演得到地表温度,并对2个时期的地表温度进行标准化分级处理,计算得到采取本文定义,1986,1995及2004年的热岛面积指数分别为4.87%,11.10%和37.87%。研究了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热岛强度和空间分布变化,分析了土地覆盖变化对热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苏州市存在比较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并且在20多年中随着城市化过程热岛范围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77.
1961—2007年重庆风速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重庆地区34个常规气象观测站的1961—2007年共47 a的常规风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拟合、变化速率计算、EOF分解等方法,研究了重庆地区平均风速的时空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地区逐年平均风速呈现"春季大,秋冬小"型,47 a来各季和全年的平均风速均是显著减弱的,在20世纪70年代中前期之后出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平均风速呈现出"全场一致"与"东西反位相"的气候变化形势,其中风速减弱的整体性变化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78.
中国东北南部冬季气温异常及其大气环流特征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在对东北冬季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影响其异常的同期因子——该地区上空大尺度环流异常特征。发现:东北冬季气温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处于冷期,60年代达到低谷,80年代中期以后一直处于暖期,90年代为49年来最暖期,1986年是由冷转暖的明显突变点;气温异常存在3~4年、8~9年的年际周期及16~18年的年代际周期;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与黄河以北地区一致性非常好,是49年全国增暖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冷、暖冬年,欧亚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异常存在显著的差异,西伯利亚高压、亚洲极涡、贝加尔湖高压脊、东亚大槽及极锋急流是影响其异常的同期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9.
在电缆核磁共振(NMR)测井中,CPMG T2回波串测量已成为NMR测井的工业标准.随着水平井、多分支井的发展和测井硬件的突破,随钻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得到很大的促进,对钻柱运动造成的影响不敏感且低能耗的T1回波的测量方法得到成功应用,为NMR测井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0.
利用树轮δ13C重建大气CO2浓度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 ,关于大气CO2 浓度的研究是科学界所热衷的问题 ,而树轮中碳同位素能反映树木生长时大气中的CO2 浓度 ,因此用测定树轮中碳同位素组成的方法已成为对大气CO2 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1,2 ]。众所周知 ,自工业革命以来 ,大气CO2 浓度迅速增加 ,相应的δ13C减小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CO2 所致。大气CO2 浓度的增加必然对树木的生长产生影响 ,树轮中的δ13C很好地记录了CO2 浓度的增加趋势。本文利用采自于我国西天目山的柳杉树轮δ13C序列 ,通过分析其变化趋势 ,重建了近百年来的大气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