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9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234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291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691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23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6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洞庭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014年4个季度对洞庭湖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记录底栖动物4门7纲58种,其中寡毛类7种,软体动物28种,水生昆虫19种,线虫1种,蛭类2种,钩虾1种.洞庭湖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187.4 ind./m~2,软体动物是最主要的类群,平均密度为88.7 ind./m~2,占总密度的47.3%,寡毛类和水生昆虫的密度分别为24.1和27.8 ind./m~2,分别占总密度的12.9%和14.9%.河蚬(Corbicula fluminea)、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指突隐摇蚊(Cryptochironomus digitatus)和钩虾(Gammaridae sp.)为洞庭湖的优势种.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温和溶解氧是影响洞庭湖底栖动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I生物指数对洞庭湖各样点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总体上评价结果分别为轻污染和良好,结果表明二者具有一定的差异,结合洞庭湖各样点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可以看出,BI指数的评价更加适合洞庭湖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992.
围填海虽能缓解因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造成的土地资源问题,但是大规模不科学的围填海工程会严重破坏海洋资源,并对海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改变.为科学管控围填海工程,需对其资源状况进行定量评价,进而为合理控制管控围填海资源规模提供一定的建议.本文以1991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4年锦州湾的L...  相似文献   
993.
北部湾海面冬春季偏北强风客观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冬春季北部湾海面最大、极大风力定量预报方程,应用此方程回报历史样本,统计归纳出冬春季北部湾海面强风过程的预报指标,并建立自动化、客观化的预报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994.
云南兰坪盆地在白垩纪的演化为其喜马拉雅期的大规模成矿起到了铺垫作用。前人对该时期的沉积相分析较为笼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盆地演化、盆地性质及成矿方面的深入理解。在兰坪盆地中部开展了实测剖面和路线调查等工作,认为兰坪盆地的白垩系分为扇三角洲-湖泊和辫状河三角洲-残余河湖2个沉积体系,盆地性质应属断陷盆地。结合对特提斯洋演化过程的认识,认为早白垩世兰坪盆地继承了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沉降的构造背景,早白垩世末中特提斯洋的闭合中断了盆地的沉降作用,晚白垩世新特提斯洋的北向俯冲导致了中生代兰坪盆地演化的终止。结合区域矿产资料,认为早白垩世成矿元素已有初步富集,并为喜马拉雅期成矿提供了必要的矿源层、建造水、运移通道及成矿定位空间。研究可为兰坪盆地的演化过程提供新的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995.
以湛江降水为研究对象,利用收集的2019年汛期68个降水样品及同期气象资料,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HYSPLIT(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模式溯源,分析了湛江地区汛期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变化与水汽源地的关系,并对5个代表性的降水个例进...  相似文献   
996.
以较详细的资料论述了秦岭凤太矿田八卦庙金矿和双王金矿床的主要成矿特征,并对比了两者之间包括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方式、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流体等方面的差异。研究表明造成这些差异与两矿床所处的地质环境有关。综合上述特征指出本区泥盆系中的金矿具热水沉积、后期构造岩浆热液多次叠加改造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7.
华北区年高温日数区域平均方法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华北地区33个代表站1961—2002年间的年高温日数序列,采用均生函数和最优子集回归法,设计出具有较强拟合能力和未来趋势预测的数理统计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历史实况,其信度达到了99%;也使用该模型做出华北地区2003—2005年3年的高温日数趋势预测,对2003年和2004年做出的趋势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地缘经济合作机制的影响下,作为中南半岛唯一的内陆国家,老挝边境地区正在经历以建设用地扩张为主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LUCC)。本文以中老磨憨-磨丁口岸为例,基于2016年2月-2018年11月10期Sentinel-2 A/B 10 m分辨率遥感影像,利用面向对象与分类后目视修改相结合方法提取2016-2018年磨憨-磨丁口岸15 km缓冲带的建设用地分布信息,并分析了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及国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 中老磨憨-磨丁口岸地区经历了阶段性快速发展,由2016年年初的1098.8 hm 2激增到2018年年底的2238.8 hm 2,增加了1140.0 hm 2,其中50.8%的新增建设用地集中在海拔800~1000 m,80.9%在坡度20°以下;② 中国磨憨口岸侧建设用地占研究区建设用地的比重从63.3%递减至54.8%,但仍占规模优势,由695.4 hm 2猛增到1226.7 hm 2,平均增幅6.7%;③ 老挝磨丁口岸侧建设用地增加近1.5倍,从403.4 hm 2剧增到1012.1 hm 2,平均增幅11.1%,占比由36.7%递增到45.2%。可见,日益发展的地缘经济合作是推动中老两国边境地区(特别是口岸)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999.
基于通过历史文献资料重建的1470—1911年黄河中下游地区36个站点的历史旱涝等级序列和矢量化的历史地图,利用EOF、REOF方法分析旱涝灾害空间特征。EOF方法展开的结果表明:前4个模态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85%,主要表现为第一、二、四特征向量场呈经向带状分布,第三特征向量场呈纬向分布;第一特征向量场的空间分布均为正值,说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旱涝变化具有一致性,但是其余各特征向量场之间特点差异明显,说明在不同背景场和影响条件下,旱涝变化还存在较多局域性特征;REOF展开的结果可将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划分为5个典型的敏感气候分区,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区旱涝变化的区域性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近年来,海南省海口市、三亚市等地人口快速增长,引起了各界对海南省承载力的担忧,需要研究制定承载力约束和经济增长需求下的人口与资源环境政策。为此,本文选取粮食产量、农产品营养成分和水资源量指标,分别定量测算承载力;采用就业弹性系数法,设定就业弹性系数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估算经济增长所需人口总量;利用PADIS-INT人口预测软件,设定总生育率、净迁移率等参数,预测人口变化情况。通过研究认为,2050年前海南省人口总量不会超过水土资源的承载力上限,全省总体上不存在人口过多的问题,而是存在人口不足的风险。建议海南省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措施,提升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治理水平,引导人口在全省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