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235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189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561篇
海洋学   295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 three-dimensional isopycnic-coordinate internal tidal model i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ration,propagation, vertical structure and energy conversion of M2 internal tides in the Luzon Strait(LS) with mooring observations. Simulated results, especially the tidal current amplitudes, agree well with observations,demonstrating the reasona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model. Results indicate that M2 internal tides mainly propagate into three directions horizontally, i.e., eastward towards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westward towards the Dongsha Island and southwestward towards the South China Sea Basin.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idal current amplitudes decrease as distance increases away from the LS;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y show an obvious decreasing tendency with depth. Between the double ridges of the LS, a clockwise gyre of M2 baroclinic energy flux appears, which is caused by reflections of M2 internal tides at supercritical topographies, and resonance of M2 internal tides happens along 19.5° and 21.5°N due to the heights and separation distance of the double ridges. The total energy conversion in the LS is about 14.20 GW.  相似文献   
72.
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黄梅尖地区辉绿玢岩K-Ar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探讨辉绿玢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K-Ar年代学研究表明,辉绿玢岩形成于~107 Ma,是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形成时代晚于该地区火山岩和侵入岩,与该地区铀成矿年龄基本一致;辉绿玢岩的侵入可能是该地区岩浆作用的最后一幕,铀成矿可能与辉绿玢岩具有成因联系.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辉绿玢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U、Pb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具有较高的Isr值和负εNd(t)值,具有富集地幔源区特征;辉绿玢岩是在地壳伸展和岩石圈减薄的构造背景下,由俯冲交代作用形成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表明~107 Ma时该地区仍处于伸展构造环境下.  相似文献   
73.
BW250/50型泥浆泵有外型小、重量轻、泵量及泵压基本能满足一般岩心钻探的特点,但不适应在第四纪地层中钻进。主要缺陷是:①因泥浆粘度大,含砂量多、砂粒粗细不能控制在规定的技术要求范围内,加上钻孔口径大破碎岩粉多,使泥浆中砂子的含量大大增多,往往大于30%,造成陶瓷  相似文献   
74.
以贺兰山岩画、云冈石窟等中常见的硅质胶结砂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温变速率冻融后岩样进行称重、超声波测试和单轴压缩试验,探究了冻融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随冻融温变速率的变化规律;根据冻融后岩石受载过程中的声发射和微震特征,揭示了温变速率对冻融后岩石内部不同尺度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1)随着温变速率增加,岩样冻融后的微裂纹增多,颗粒间联结强度减弱,峰值强度、弹性模量降低,破坏应变及损伤参量De、Dv增大;(2)冻融岩石受载过程中,微裂纹具有“初始压密―扩展孕育―急速扩展”的演化特征,宏观裂纹演化过程可分为“匀速扩展-急速扩展”两个阶段,其中宏观裂纹的急速扩展阶段还呈现出“孕育-扩展-再孕育-再扩展”的波浪式发展特点;温变速率越大,冻融后岩石受载过程中的微裂纹、宏观裂纹扩展越快,且更易于进入急速扩展阶段;当温变速率增大到一定数值后,微裂纹、宏观裂纹从加载开始即以较高速率扩展,直至岩样破坏;(3)微裂纹孕育阶段和加载全过程的声发射振铃相对增长速率,以及宏观裂纹匀速扩展阶段的相对时长、微震振铃相对增长速率均与损伤参量De、Dv具有较好的拟合关系,能够反映冻融循环对岩石的初始损伤作用;(4)冻胀力随温变速率增加而增大,导致不同温变速率冻融后岩样的初始损伤不同,这是引起冻融后岩石受载过程中裂纹扩展、声震特性出现显著差异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5.
波浪掀沙、潮流输沙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9,自引:7,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祖德  王桂芬 《海洋学报》1993,15(1):107-118
在淤泥质海岸上,促使岸滩演变的基本动力过程是波浪掀沙、潮流输沙.它与岸滩演变、港口回淤、航道淤积、闸下淤积等许多问题有关.本文重点介绍波浪掀沙、潮流输沙及海底演变过程,论述其数值模拟的数学理论即各种动力因素的控制方程及地形演变方程,论述波浪掀沙、潮流输沙的物理过程.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验证,并确定模拟演变过程的几个重要参数,如潮流底部剪切应力、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的底部剪切应力、风对水面的剪切应力以及波浪剩余动量流等,为正确的模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文章通过应用实例说明此模拟是正确的,可应用于该领域内的各种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76.
77.
螺旋藻多糖对小鼠S-180肉瘤的免疫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红  张学成 《海洋科学》2003,27(5):58-60
研究了螺旋藻多糖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螺旋藻多糖在50—200μg/g的剂量范围对小鼠S-180肉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升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功能,促进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作用,并有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促进荷瘤小鼠脾NK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提示螺旋藻多糖可通过全面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刺激T细胞、NK细胞等功能来达到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78.
两个龙须菜新品系经济性状及琼胶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2~5月在广东省南澳县深澳海区对选育的龙须菜新品系07-1,07-2和对照组福建宁德栽培的981品系进行海上栽培比较试验,测定了3个品系的藻体日平均生长速率,试验了敌害生物(藻钩虾和团水虱)对3个品系的影响,比较了琼胶特性.结果显示,在水温11~20 ℃,盐度32.4~32.8的条件下,品系07-1,07-2的藻体日平均生长速率分别为3.8%/d和4.1%/d,宁德栽培品系的藻体日平均生长速率为3.2%/d.品系07-1,07-2的生长适应水温下限为16 ℃,比宁德栽培品系降低了2 ℃.与宁德栽培的981品系相比较,选育的龙须菜品系07-1,07-2对藻钩虾和团水虱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品系07-1,07-2的琼胶含量比福建宁德栽培的981品系分别提高10.0%和14.4%,凝胶强度也分别提高了5.46%和14.5%,表明2个新品系具有潜在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9.
西昆仑山南麓湖泊和水系的近期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昆仑山南麓湖泊50 000年来曾经过多次扩张和收缩,其中高湖面出现在46 000 a B.P.前后和39 000—24 000、22 000—18 500、16 000—13 000、11 000—9 000 a B.P.。本区曾经是一个统一大湖,因气候变干、水面下降而分割成目前的湖泊。高湖面出现的时间与间冰段相当,但10 000年来由于气候不断变干而未出现全新世南湖面。据沿岸多级砂砾堤推算,9 000年来的气候变化具有400a和800a的周期。本区河流原属喀拉喀什河上游,因地壳上升和气候变干而分割成目前郭扎错、阿克赛钦湖和苦水湖三个封闭水系。  相似文献   
80.
江苏东北部晚太古代东海群,分布于郯庐断裂以东至海域,邵店—桑墟断裂北西侧,北延山东境内。基岩断续见于赣榆县、东海县、新沂县和宿迁县及海域中的秦山岛及平岛等地。以东海县出露最多,赣榆县次之,一般在残丘及冲沟内零星出露,或为人工采石坑所揭。东海群是苏北变质岩系最古老的地层,由一套经历中深变质及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的片麻岩—混合岩组成。间夹数量不等的浅粒岩、变粒岩、片岩、石英岩、大理岩及斜长角闪岩类。总厚约13000余米。本文主要讨论东海群变质岩系的变质建造和原岩建造,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东海群是混合岩一片麻岩变质建造。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